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15 15:13:40
2025年5月16日,由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指導的“‘讓愛育未來’——2025成都‘蓉城家長季’”活動將在四川天府新區拉開帷幕。活動聚焦“家校社協同育人”,邀請李玫瑾、楊詠梅、龍迪等專家,探討情感教育、技術賦能和能力培養。活動設三大專場分享會,破解各教育階段難題。此外,“蓉城家長季”將構建“政-校-企-家”教育生態圈,延續品牌活動,讓“家校社協同育人”理念更深入人心。
每經記者|余洋 每經編輯|唐元
在第四個全國家庭教育宣傳周到來之際,一場關于教育與愛的城市對話即將開啟。5月16日,由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指導,成都傳媒集團、成都傳媒產業集團主辦,成都市家長學校總校、成都開放大學協辦,成都新東方家庭教育指導與研究中心支持,每日經濟新聞承辦的“‘讓愛育未來’——2025成都‘蓉城家長季’”活動將在四川天府新區拉開帷幕。
活動擬聚焦當前教育改革與城市文明發展的重要議題——“家校社協同育人”,邀請李玫瑾、楊詠梅、龍迪等知名家庭教育專家學者,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碰撞與融合,探索科技賦能下的溫情教育新范式。
作為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教育者和引路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肩負著雙重使命:既要為成長播撒啟蒙的種子,亦需以智慧引領前行方向。當傳統教育范式遭遇數字文明沖擊,如何構建適應未來的家庭教育體系?活動給出了破局方案。
本次活動聚焦三大方向:在情感教育層面,剖析家庭教育中愛的本質與實踐路徑,強調情感聯結對人格塑造的基礎作用;在技術賦能層面,展現技術創新如何打破教育時空界限,如AI親子互動工具、虛擬現實成長檔案等前沿案例;在能力培養層面,前瞻未來社會人才需求,倡導跨文化包容、批判性思維與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體系。
圍繞上述方向,教育大咖們將展開深度思辨,三場核心主題演講將構建完整教育圖譜,幫廣大家長減少焦慮。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創辦人、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宣傳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楊詠梅聚焦“數智時代的智慧愛”,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護童成長項目國家級專家、中國心理學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注冊督導師、中國社會工作學會學校和家庭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龍迪分享家庭情緒管理方法論,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分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同時擔任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李玫瑾則解構生命教育難點。
在圓桌討論及提問互動環節,特邀到家長、社會和學校三方代表,圍繞“家校社協同育人”主題,從“如何理解家庭教育中‘愛的本質’?”“如何通過家校社聯動培養具有城市精神的新一代?”等問題展開深度對話。
當家庭教育從“家事”升級為“城事”,成都給出的解題思路充滿創意——本次“蓉城家長季”上,將用場景化的解題方案為家長和孩子們打開成長錦囊。
其中,三大教育案例分享會堪稱“家庭教育急診室”。活動特設學前教育、基礎教育、中學教育三大專場分享會,通過“案例推演”模式呈現成都在教育領域的本土創新實踐。
具體來看,學前教育專場分享會主要破解0-6歲兒童發展敏感期養育難題,基礎教育專場分享會展示家校社協同育人案例庫,中學教育專場分享會提出青春期家庭教育沖突化解機制。這種理論與實踐深度耦合的設計,既彰顯教育智慧,也突顯城市創新基因。
當家庭教育從私人領域走向公共議題,“蓉城家長季”著力構建“政-校-企-家”四位一體教育生態圈,這種多方協同的創新機制,既傳承“文明城市”的治理智慧,更指向“城市文明”新境界。在這里,每個教育難題都有系統支持,每個成長困惑都能找到科學回應,讓城市真正成為滋養生命的育人沃土。
早在2023年6月,成都市委市政府依托成都開放大學成立成都市家長學校(總校)以來,以家長實際需求為導向,不斷延伸拓展形式和內容。目前,全市23個區(市)縣全部建立起家長學校分校,分布在廣大社區、中小學幼兒園、文明實踐陣地等的家長學校子校達到2018個。
為了讓家庭教育服務更加可知可感,2024年7月成都啟動了“蓉城家長季”活動,持續開展“家庭成長課表+成長地圖+成長禮單+家庭教育宣傳聯盟”4大活動。其中,圍繞假期心理調適、融洽親子關系、暑期生活計劃等開設23堂精品家庭成長課程,線上線下覆蓋100萬組家庭;推出“音樂演出、體育運動、文學藝術、文博歷史、公益志愿”5條主題成長路線,吸引帶動3000余組家庭體驗“主題成長路線”;圍繞親子溝通技巧、青少年心理發展困惑、家庭關系調適等開展400余場次參觀研學、實踐研學、線上公益講座等公益活動;成都文明網、紅星新聞、成都兒童團、家長學校宣傳平臺、縣級融媒體平臺等100余個新媒體平臺圍繞家庭教育主題進行推廣宣傳。
2025“蓉城家長季”活動將延續這一城市級家庭教育主題綜合活動品牌,通過專家大咖分享精彩觀點、輸出真知灼見,舉辦精彩教育案例專場分享會,由成都市家長學校各分校有計劃的開展家庭教育活動等形式,讓“家校社協同育人”這一議題更加落到實處,敬請家庭、學校、社會持續關注,共同實現“讓愛育未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