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17 01:06:37
大家好,我是《每日經濟新聞》總編輯梁現瑞。今日起,《每日經濟新聞》推出由我主筆的《微觀天下》。本欄目以純粹的個人視角,從細微之處洞悉經濟之變,從街頭巷尾聆聽前行之聲,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獨樹一幟,于喧囂中保持理性,在同質中守護個性,于漠然中傾注熱愛,始終與時代同行、與夢想同在。
5月15日,距離小米SU7交通事故已經過去40多天,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公司內部講話再次提到那場讓無數人痛心的交通事故。在講話中,雷軍透露,事故讓他們受到了狂風暴雨般的質疑、批評和指責。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是小米汽車的用戶,但家里還是用過很多小米的產品,比如空氣凈化器、掃地機器人等等,整體感受是不錯的。
13年前,在央視財經頻道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雷軍與董明珠當眾打賭,我正好也在現場。聚光燈下,青澀局促的雷軍和霸氣老道的董明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1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小米已經成為一家市值超萬億港元超大企業,并成功入圍“世界500強”。無論從規模利潤,還是創新能力,小米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名列前茅,活力四射,朝氣蓬勃。在短短15年間能夠有如此的成就,真是讓人佩服。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企業就如同一個人一樣,其成長是需要時間來歷練的。成長的太快,經歷的太少,并不全然是好事。尤其是小米跨界進入汽車領域,才僅僅四年,而全球汽車發展史已經超過百年,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小米汽車都還是一個“新兵”,是個稚嫩的孩子。
所謂的成長,不可能都是鮮花和掌聲,而是必然伴隨著痛苦、失敗、挫折和眼淚。放眼全球,哪一家偉大的企業莫不是從失敗、挫折中逐漸成長起來的。
就連波音飛機,雖然號稱“美國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但是它的發展歷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歷史上最大的空難就發生在波音飛機上。僅僅是2024年最后的幾天,波音737-800夢想客機連續發生三起起落架事故。
為此,有人說,是戰爭、鮮血和死亡滋養了波音。一家成熟的民用飛機公司,不是設計師在辦公室設計出來的,而是在變幻莫測的現實中“試出來”的。
就災難中失去生命的個體而言,當然是一場悲劇,值得痛惜和同情。但對于一個企業而言,這何嘗不是一次不可或缺的挫折教育。
過程中,受教育者應該以更加冷靜的心態來對待挫折,全面深刻地復盤錯誤發生的原因,舉一反三排查整治安全隱患,以更加真實全面的整改效果、更加安全的產品、更加謙卑的心態,來告慰逝者、取信用戶、走出陰影、獲得成長。
對于用戶而言,我們也應該給小米更多包容。同時對市場那些夸大其詞的宣傳,保持一份警惕和清醒。
對于其他企業,要引以為戒,重新調整自己的發展策略和宣傳方式,始終把安全、品質放在第一位。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不會因為小米的一場事故停步,小米汽車也不會因為一次事故而放棄。祝福小米,能夠早日走出這次事故的陰影,走上更穩健的發展道路。
唯有這樣,這次事故的代價才不會白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