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11 20:45:49
每經記者|張祎 每經編輯|馬子卿
9月11日,記者從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獲悉,為進一步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發揮金融在鄉村振興中的服務保障作用,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于日前印發了《四川省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該方案自10月9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9月26日。
《實施方案》顯示,根據人民銀行等七部委印發的《四川省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成都市建設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將立足“大都市+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要求,以探索普惠金融支持高水平城鄉融合發展為目標,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提高金融機構創新水平和服務能力,深化金融科技應用,加強政策協同,推動金融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促進“大都市+農業農村現代化”高水平城鄉融合發展。
圖片來源: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實施方案》提出,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適度競爭、有序創新、風險可控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使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更加完備,金融基礎設施更趨完善,農業農村金融服務規模不斷擴大,金融服務質量全面提升。
具體來看,《實施方案》對《總體方案》的任務進行了細化和分解,提出加強分類引導、聚焦三農發展、深化金融科技運用、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拓寬投融資渠道、優化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等6個方面重點任務,22項具體舉措。
例如,在加強分類引導、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方面,推動金融機構發揮優勢加大鄉村振興支持力度;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和組織發揮有益補充作用,加快建設覆蓋全省的農村產權交易統一大平臺。
在聚焦三農發展,加大金融資源傾斜力度方面,加大對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供金融支持;加大農產品出口產業集群發展金融支持;創新綠色農業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
在深化金融科技運用、增強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方面,提升“農貸通”數字化平臺運用實效;鼓勵金融機構將數字金融和供應鏈金融服務嵌入數字農業、農村電商等平臺;搭建數字人民幣農村金融使用場景。
在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村產權和金融資源有機銜接方面,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探索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農村產權流轉體系。
在拓寬投融資渠道、滿足多層次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方面,支持新增地方債額度優先用于支持鄉村振興項目;推動更多涉農企業在滬深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和北交所、新三板上市融資。
在優化農村金融基礎設施、改善農村金融生態方面,健全適應鄉村振興發展的支付服務體系;依法合規推動涉農數據開放共享,拓展“天府信用通”“銀政通”“農貸通”“天府金融風險監測大腦”等數字金融平臺應用服務范圍。
同時,結合成都實際,《實施方案》還圍繞加強組織領導、加強財政金融政策支持、完善風險防控與處置機制、強化研究支撐等制定了四項保障措施。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成都市涉農貸款余額8095億元,同比增長14.7%,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0.4個百分點。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