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11 23:42:14
每經記者|杜恒峰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為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定規矩走出關鍵一步。4月11日,國家網信辦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綜合來看,《意見稿》對于企業的要求大致可以概括為“三條線”,即“保真實”“保健康”和“保權益”。
“保真實”,即AIGC生成的內容,應當是真實可信的,不散播虛假消息。對此,《意見稿》從源頭到結果提都出了具體要求,比如鼓勵提供者采用安全可信的軟件、工具、計算和數據資源;要求提供者確保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客觀性、多樣性;采用人工標注時,提供者應提供清晰、具體、可操作的標注規則,對標注人員進行必要培訓,抽樣核驗標注內容的正確性;按要求對生成的圖片、視頻等內容進行標識等。
“保健康”,即要確保AIGC生成的內容要尊重社會公德、公序良俗,不得含有宣揚仇恨、歧視,暴力、淫穢色情信息;提供者應當明確并公開其服務的適用人群、場合、用途,采取適當措施防范用戶過分依賴或沉迷生成內容;提供者發現用戶利用AIGC產品過程中有不當行為,應暫停或者終止服務;對于運行中發現、用戶舉報不良生成內容,除采取內容過濾等措施外,應在3個月內通過模型優化訓練等方式防止再次生成等。
“保權益”是《意見稿》著墨最多的地方,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也曾指出,要將AI關進符合人類利益的籠子里。《意見稿》“保權益”體現為兩個層面,一是在用戶層面,提供者要防止傷害他人身心健康,損害肖像權、名譽權和個人隱私,涉及個人信息的,承擔個人信息處理者的法定責任,履行個人信息保護義務,對用戶的輸入信息和使用記錄承擔保護義務。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意見稿》明確要求提供者“不得非法留存能夠推斷出用戶身份的輸入信息,不得根據用戶輸入信息和使用情況進行畫像,不得向他人提供用戶輸入信息”“應按要求提供可以影響用戶信任、選擇的必要信息”,這意味著監管者對AIGC的功能有了明確界定,即它是一個提升效率的工具,而非新的用于其他商業目的的數據搜集工具,以前的互聯網流量那套打法將在AIGC上無法復制。
“保權益”的第二個層面在于市場秩序。目前進入AIGC領域的企業很多,其中既包括BATJ(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的合稱)這樣的大塊頭,也包括昆侖萬維、三六零、商湯等不同行業的頭部企業,還有王慧文、王小川、李開復這樣的連續創業者。雖然AIGC市場前景廣闊,但目前賽道已十分擁擠,從數據源到算力再到應用場景,企業搶位之爭十分激烈。《意見稿》指出,企業要“尊重知識產權、商業道德,不得利用算法、數據、平臺等優勢實施不公平競爭”等。要讓AIGC健康發展,必須要讓“良幣”得到最為廣泛的流通,同時打擊那些以AIGC為名,行惡性競爭之實的“劣幣”。
《意見稿》并非最終稿,對一些企業調用ChatGPT接口為境內用戶提供服務、對使用者和提供者的責任劃分等方面還有待明確、完善,但監管的方向是明確的,那就是要確保技術向善,技術進步很快,規則也不會一蹴而就,對企業而言,在搶AIGC風口位置的同時,也要守好自己企業公民的位置,和用戶同呼吸,與行業共成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