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6 11:25:57
專注服務于中小微企業的北交所,已于2021年11月15日正式開門亮相。投資者應該怎樣看待北交所?新成立的北交所會有怎樣的投資機遇?北交所會給中小微企業帶來怎樣的變化?
江海證券總裁董力臣認為,北交所聚焦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將在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深化新三板改革、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基于北交所與滬深市場存在的定位以及制度差異,投資邏輯也需要相應轉變。
江海證券認為,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是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內容,對于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促進科技與資本融合、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資本市場30多年歷史當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有助于改變中國金融發展格局,助力我國成為金融強國。
北交所的成立,釋放了國家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積極信號,打通了中小企業和資本市場連接渠道,除了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還能在企業發展前期引導形成完善的治理架構、聯動規范稅收、社保等一系列問題。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優化發行條件,擴大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覆蓋面,提高對實體企業包容性,服務更多中小“專精特新”企業,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北交所的建立有效提升了新三板地位,激勵更多的優質中小企業積極進入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此前,新三板掛牌企業轉板至滬深交易所門檻較高,優質企業通往上升渠道的成本較大。北交所要求新增上市公司來自新三板,極大擴充新三板吸引力,為上市公司發展壯大提供通路。
北交所的設立還為股權投資開辟了更多退出渠道,激發風險投資活力。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普遍具備固定資產較少、研發期較長、所需研發資金較多等特點,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體系難以滿足科技創新企業融資需求。早期私募、創投基金以往在新三板投資的流動性又相對較低,投資積極性不高,北交所開辟了新的資金退出渠道,增厚券商和風投機構收益,將帶動提高科技創新企業的投資力度。
江海證券認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轉型,亟需推動中國產業升級,走一條科技進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如何培育更多的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成為著眼未來的一項巨大工程,而這也是當前中國金融改革面臨的重要任務。
北交所與科創板、創業板之間存在歷史背景的差別,因為它是在新三板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新三板市場積聚了一批數量眾多的中小型企業,這其中相當規模是屬于科技型、創新型的企業。因此,如何把這部分企業培育起來,很自然成為北交所肩負的一項特殊使命。
北交所與科創板、創業板形成錯位發展,科創板著眼于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科創能力突出的企業,創業板側重于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的企業,而北交所聚焦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將在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深化新三板改革、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江海證券認為,2013年我國推出新三板,累計服務了近萬家掛牌公司。但由于投資門檻過高,企業融資不暢,新三板創新層和基礎層面臨著企業數量萎縮、市場流動性不足、轉板通道不明確、公司治理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
北交所的成立,形成了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到北交所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擴大了資本市場覆蓋面。北交所在制度安排上堅持上市公司從符合條件的創新層企業中產生,發行人應當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滿12個月的創新層公司;同時,北交所繼續實行向滬深交易所的轉板機制,達標的企業可以向滬深交易所申請轉板上市。這些進一步的分層和差異化的設計增強了新三板基礎層和創新層的流動性,完善了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激發優質中小企業的經營活力。
同時,北交所與創新層和基礎層的制度聯動,增加了投資退出渠道,推動投資機構在符合自身風險偏好的前提下,向創新層與基礎層篩選優質企業,有利于優質中小企業在新三板獲得融資。
國家設立北交所,將激發新三板市場活力,激勵更多的優質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
江海證券認為,北交所可幫助優質的中小企業在更早的階段進行直接融資,以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中小企業多了一個上市的選擇,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選擇上市板塊。
江海證券認為,在滬深交易所企業的服務上,券商已經形成了分化發展,強者愈強,頭部券商逐步蠶食了中小券商的發展空間。從整體市場看,中國的券商行業已完成增量向存量轉變,券商供給從短缺變成過剩,市場對券商的需求不再滿足局限于基本的經紀、投行、發債、財顧等,而是轉向更專業、更周到、更精細、更多樣化等券商需求,多元化的資本服務升級出現。
北交所為券商們開發出一片藍海和新的增長紅利,中小券商可通過抓住北交所及新三板業務機遇,結合自身資源稟賦進行特色化、專業化的市場布局,并且有望實現彎道超車。比如開源證券等已經通過對北交所及新三板的業務重心轉移,實現了業務轉型,并且獲得了一定的市場地位和口碑,未來會有更多的中小券商在該領域嶄露頭角。
江海證券認為,首先,與精選層開市相比,北交所的新股發行定價方式發生了一些變化,每家企業都引入了戰略投資者及綠鞋機制,并且發行方式都是定價發行,且一般較發行前在創新層的交易價格有一定折讓,為企業登陸北交所后的價值預留了空間,財富效應增強。
其次,合格投資者門檻下降到50萬元,合格投資者人數大幅增加,開戶數量較精選層時期有大幅提升,并且公募機構入場預期明確,首批獲批的8只公募基金產品募集情況也較為理想。投資者預期發生了一定變化。
再次,轉板機制塵埃落定,靈活便捷的轉板成為可能,這也為北交所企業提供了更多選擇和流動性改善預期。
最后,北交所市場地位及發展前景更加明確,自服貿會習主席宣布設立北交所以來,政策落地速度及力度都超出市場預期,北交所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定位也進一步明確。
江海證券認為,引入做市商機制采取雙向報價交易制度,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市場流動性,引導市場理性估值,平滑市場風險,同時,混合交易制度具有價格發現速度快、價格有效性、成交及時性強優勢,使得市場信息能夠第一時間反映到成交價格之中。
文/文龍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