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26 23:37:08
每經評論員 薛暉
近日,深圳一家房產中介門店的二手房報價圖在網上走紅。只因其別出心裁地推出一個全新報價:一個榴蓮代表1000萬元,一根香蕉代表100萬元……此圖隨即刷遍朋友圈,但馬上畫風反轉,5月25日,深圳福田區住建局聯合房地產中介協會對該中介門店進行現場檢查,后者已于25日起,被處以停業一周整頓。主管部門要求,各房地產經紀機構和經紀人員嚴格執行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引導理性交易,不得違規推廣。
網民嘲諷深圳樓市進入“看圖說話”模式。眾所周知,房產報價最直接的還是數字。此番“看圖說話”的中介實在是嘩眾取寵。
今年2月8日,深圳官方發布二手房成交參考價格機制的通知,同時公布了3595個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表。之后,官方多次要求中介展示房源價格不得超過參考價。許多中介網站已將掛牌價高于指導價的房源下架。
毋庸置疑,無論是此前官方發布的二手房成交參考價機制還是針對個別中介“水果圖報價”的處罰,其初衷都是為了抑制深圳房價過快上漲,落實“房住不炒”的精神。
實際上,受二手房成交參考價機制影響,深圳中介近幾個月進入私聊模式,即賣家與中介和買家只能在私下談,不能打廣告。
不難看出,深圳監管方推出的控房價舉措本質上都是短期應急之術,而非長效機制。短期應急之策容易被市場鉆空子。而類似于“水果圖報價”之類的“違規”個案的冒出,也從側面證明了短期應急之策存在缺陷。
5月26日,新華社評論文章就指出,“榴蓮”侵擾背后,是深圳部分熱點區域房屋市場價格遠高于政府規定的成交參考價格、樓市價格嚴重失真、市場“炒房”情緒未得到根本扭轉的嚴峻現實。虛火不滅,樓市調控就需保持高壓,更需持續且穩定執行的長效政策,以便購房者對房價走勢、購房時點有更穩定的預期。
深圳房價之所以一度漲冠全國,只能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期以來,由于住宅供地少,外來人口多,落戶買房政策寬松,境內外投資和投機的熱錢多,導致其房價過快上漲。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源頭下手,要有系統思維。
歸根結底,在短期應急之外,更要重視長效機制。房地產交易是個環環相扣的長鏈,從拿地開始,到開發、建設、定價、借貸、資格認定、交易,需要全鏈條理順,才可能有合理的價格。價格已是結果,如果只嚴控結果而不考慮之前各環節的問題,就會舍本逐末甚至本末倒置,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