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17 20:35:23
◎項目臨近交房,卻被曝出開發商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約330套房源已處于司法查封狀態。
◎業主的房子最終能否得到保障,取決于后續項目是否最終能順利完成建設,交付以及辦理不動產權證。
每經記者|黃婉銀 每經編輯|陳夢妤
日前,深圳寶安一個名為天谷大樓的項目臨近交房,卻被曝出開發商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約330套房源已處于司法查封狀態。
記者發現,此開發商為深圳市華訊方舟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訊投資),法定代表人吳光勝,母公司為華訊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吳光勝與新安實業董事長劉佳輝分別代表華訊方舟和新安實業落筆簽字,落定華訊方舟中國天谷(深圳)項目。
2015年8月,中國天谷舉行奠基儀式,彼時吳光勝講話稱,天谷采用的是以“產權換股權”這一全新的經營模式。
在《2015年寶安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及“以‘產權換股權’模式推動華訊方舟中國天谷項目成功落地”。
2019年,天谷大樓項目入市。當時有中介發布信息稱,天谷為“公寓”,總價100多萬起。
但據深圳住建局官網顯示,天谷大樓項目2019年獲批預售房源為1105套,預售總面積75087.05平方米,使用年限為50年,房屋用途為單身宿舍、產業研發用房,土地用途為新型產業用地。
當時這個項目的宣傳定位頗為高端——“天谷項目建成將成為國內首個集衛星互聯網運營、產業聚集開發、產業增值孵化的產業鏈創新產業園,未來亞洲乃至世界衛星互聯網產業聚集中心,國家衛星通訊高科技產業園。”
中介的推介
距今兩年,天谷大樓項目也應該臨近交付日期,但業主卻等來了開發商的破產重整消息。
3月31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關于深圳市華訊方舟投資有限公司破產重整案選任管理人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公告》顯示,華訊投資破產重整已在2021年3月10日被裁定受理。經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初步查明:申請人深圳市前海田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享有對被申請人華訊投資的到期合法債權769000元。經聽證調查,華訊投資資金枯竭,無法承擔在建天谷項目工程的續建工作,已明顯陷入財務困境。
《公告》還指出,華訊投資主要資產即天谷項目在建工程,而該工程存在變現困難的情況,且現狀變現可能導致財產價值大幅貶損,已明顯喪失清償能力,上述資產明顯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中國(深圳)天谷項目主體結構已經完成封頂。
啟信寶數據顯示,華訊投資已列為被執行人,被執行總金額約20.29億元。
而在深圳市住建局的網站中,天谷大樓項目部分預售房源已經顯示為“司法查封”狀態,即指房屋被司法機關鎖定。記者梳理發現,天谷大樓的D座約有197套房源、E座約有134套房源均處于“司法查封”狀態,合計被鎖房源約331套。
來源:深圳市住建局
那么,這類房屋被司法查封的業主應該怎么辦?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北京大成(深圳)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劉子孺律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某種角度上講,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如果確實已經支付了相關的購房款,并且相關預售合同也辦理了備案登記手續,業主的房子應該是能得到保障的;如果業主主張要求索回購房款,則相關的購房款并不具有相關的優先性,能否最終拿回全部款項,取決于債務金額的大小。業主們可以向街道和政府部門反應情況,后續可以提出訴訟來確認自己的權益。不過,業主的房子最終能否得到保障,取決于后續項目是否最終能順利完成建設,交付以及辦理不動產權證。
值得注意的是,天谷大樓項目的房屋用途為單身宿舍、產業研發用房,只能以公司名義購買。前幾年,深圳有不少類似項目,有些可以讓個人通過注冊空殼公司的形式購房。但近一兩年深圳一直在嚴控此類項目的購買途徑。
2020年1月,《深圳市工業樓宇及配套用房轉讓管理辦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工業配套宿舍的受讓人應是經依法注冊登記且在工業配套宿舍所在行政區內持有工業樓宇不動產權證書的企業。其中,持有廠房的,其建筑面積不得低于1000平方米;持有研發用房的,其建筑面積不得低于300平方米。
在《通知》發布時的媒體通氣會上,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王愛朝表示,2013年政策要求工業樓宇和配套用房的受讓人只需是依法注冊登記的企業即可,條件相對寬松,導致一些自然人通過注冊公司的方式購買工業樓宇或配套宿舍用于居住,產業空間出現類住宅化的問題,亟需進一步規范工業樓宇及配套用房的受讓人資格條件,保障產業空間真正服務于產業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