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 2020-12-29 16:04:52
鋼琴家傅聰被譽為“中國的肖邦”,也被譽為“中國的鋼琴詩人”。年輕時,他在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上一戰成名,他對肖邦作品的權威演繹舉世公認,“他的肖邦,是最真摯、最詩意、最純潔動人的。”鋼琴家李民鐸評價。
當地時間12月28日,據奧地利音樂頻道消息,著名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于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這也是首位因新冠病毒去世的華人藝術家。傅聰有“鋼琴詩人”美譽,為鋼琴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父親是著名翻譯家傅雷。
北京時間29日凌晨,鋼琴家李云迪發文悼念傅聰:“剛收到友人的短信,得知前輩傅聰大師離開了我們,一時難以置信。緩過片刻后,我安慰自己,也以此安慰樂迷們:我始終相信古典音樂是永恒的,它流傳了近千年,因為有一代代的音樂家們,才得以令它延續。現在我們有更好的保留聲音的器皿,我相信它會更堅定地延續下去,直到它真正永恒。而那些離開了我們的大師們,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寶貴的聲音,成為了永恒的一部分。我們也會追隨先人的腳步,成為永恒的一部分。愿那永恒的美樂在天堂永遠陪伴著您,永不寂寞!R.I.P”。
李云迪微博發文悼念傅聰
鋼琴家傅聰被譽為“中國的肖邦”,也被譽為“中國的鋼琴詩人”。年輕時,他在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上一戰成名,他對肖邦作品的權威演繹舉世公認,“他的肖邦,是最真摯、最詩意、最純潔動人的。”鋼琴家李民鐸評價。
傅聰1934年出生于上海。他從小對音樂的感受力特別強,父親傅雷感覺他在這方面有潛質,也許能有所發展,就讓他學了鋼琴。傅雷曾經這樣寫道:“傅聰三歲至四歲之間,站在小凳上,頭剛好伸到和我的書桌一樣高的時候,就愛聽古典音樂。只要收音機或唱機上放送西洋樂曲,不論是聲樂是器樂,也不論是哪一樂派的作品,他都安安靜靜地聽著,時間久了也不會吵鬧或是打瞌睡。”
1955年,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在波蘭華沙舉行。作為唯一的中國選手,傅聰經過三輪比拼獲得三等獎,并獲《瑪祖卡》演奏優秀獎,成為第一個在國際性鋼琴比賽中獲獎的新中國的音樂家。斬獲《瑪祖卡》演奏優秀獎,意味著傅聰對肖邦作品的詮釋,得到了很多肖邦專家、前輩大師們的肯定。也是從這一屆開始,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在中國鋼琴學習者心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1950年代末,傅聰開始長居英國倫敦,1979年首次回國。雖然人們最早把他稱為“中國的肖邦”,傅聰曾說,賈寶玉加孫悟空,就是莫扎特:一來,莫扎特是赤子之心,他的音樂里有一種博愛,有一種大慈大悲,這一點和賈寶玉是一樣的;二來,他千變萬化,你給莫扎特一個主題,他就能編,要怎么編就怎么編,而且馬上就編,這個本領就是孫悟空的本領了!而且他非常俏皮,他的幽默充滿了溫柔,有一種童真。
“莫扎特的音樂是那么的親切,那么的平易近人,可是它里頭有無限的想象,充滿了詩意。所以我說莫扎特是‘中國的’,他跟中國人的文化有一種內在的聯系,中國人應該比任何民族更懂得莫札特!”
然而,他的視野并不局限于肖邦。從巴洛克時期的斯卡拉蒂,到古典時期的莫扎特,再到浪漫派的舒伯特、印象派的德彪西,都在他擅演的范疇。
“我沒有說不愛肖邦,但我是音樂的奴隸,我希望給人們帶來的不只是肖邦這一個瑰寶,我還想做得更多。”傅聰說,“作曲家有所不同,每個人都有獨創的個性;而對于演奏家來說,他們在彈奏作曲家的作品時,也是二次創作的過程,一定要有很多很多靈魂,去把很多很多音樂家的靈魂再現出來。”
傅聰和成都頗有淵源,曾在2002年,2007年,2010年三次來到成都舉辦鋼琴音樂會。在紅星新聞記者的記憶中,性情耿直、不喜應酬的傅聰雖然極少與聽眾直接交流,但他通過出神入化的琴聲,加上工作人員的嚴格防范,杜絕了演奏會上的拍照、手機鈴聲、竊竊私語,成功地上演了分外“純凈”的“綠色音樂會”。
對于年輕一輩的鋼琴家,傅聰曾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技巧和天分高的很多,包括郎朗,還有李云迪,都非常好。但一個演奏家若能被稱作大師,必須要有琴聲之外的許多東西,比如文化底蘊,還有人格魅力。我不敢妄稱自己為大師,但我會看重那些對音樂保持純真饑渴的人。”
2007年11月25日,傅聰在錦城藝術宮舉行了一場鋼琴獨奏會。然而在演出前兩天,他抵達成都雙流機場下飛機時,不慎摔了一跤,扭到了腰。
傅聰曾說,“如果是在練琴的話,我就不會覺得累——如果練得順手,一口氣彈上10個小時也有精神。”從17歲才開始真正接觸鋼琴的傅聰,一直遺憾自己錯過了打下演奏基礎的最好年齡——童年,“所以我才需要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練琴。但近年來我練琴的時間越來越多,卻不是因為技巧需要,而是我內心深處對音樂的饑渴與日俱增。音樂世界是如此浩瀚,我活上100次也學不完、體會不夠。”
也許正是這份純凈的心態,讓當時已年過七旬的傅聰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狀態:午餐時,老人不僅美美享用了各式川菜,還吃下了一大碗擔擔面。飯后,他又點起煙斗,并對紅星新聞記者解釋:“我不常抽煙,一般都在飯后,一天也就兩次。”稍事休息后,傅聰直接去了一家琴行練琴,因為他專用的那架價值兩百多萬的雅馬哈鋼琴還在運往成都的路上。“這架鋼琴跟我已經好幾年了,不論到哪里演出都有專車運過去。因為我很挑剔,所以連調音師都是專用的。”
紅星新聞記者 任宏偉 編輯 李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