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02 13:40:49
作為ChinaJoy的深度財經合作媒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重磅的賽事信息,行業大佬關于電競未來的思考同樣值得關注。這十年,電競從小眾逐漸走向大眾視野,從游戲附屬的一種營銷手段,逐漸進化為一項獨立的新興產業。無論是商業維度還是文化維度,電競都在加速出圈。
每經記者 許戀戀 每經編輯 董興生
由于疫情,線下賽事停擺,電競產業鏈上下游極為不易。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1-6月,中國電子競技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719.36億元,同比增長54.69%。
8月1日,2020全球電競大會上一系列消息讓電競圈沸騰了起來。不僅2020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定檔10月31日,S11也將重返中國。當天,B站也和拳頭游戲共同宣布達成英雄聯盟全球賽事戰略合作。
作為ChinaJoy的深度財經合作媒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重磅的賽事信息,行業大佬關于電競未來的思考同樣值得關注。這十年,電競從小眾逐漸走向大眾視野,從游戲附屬的一種營銷手段,逐漸進化為一項獨立的新興產業。無論是商業維度還是文化維度,電競都在加速出圈。對于行業參與者來說,更重要的是下一步怎么走。
ChinaJoy活動現場
2020年是騰訊正式進入電競領域的第十個年頭。騰訊游戲副總裁張巍分享了對電競未來發展的看法,他表示,2020年全球電競用戶有望達到4.95億,中國將超越北美,成為最具商業價值的電競市場。
騰訊游戲副總裁張巍
騰訊看到電競正在和城市經濟和文化發展,產生密切交集。騰訊希望通過新文創戰略,持續推動電競與城市長線、深入的結合,在內容維度、營銷維度、生態維度,更好地發揮電競的產業價值和文化價值,為城市注入新活力。張巍表示,未來的電競,將和前沿技術相互推動,升級孕育出全新的體育形態和競技體驗。
張巍認為,5G、AI、VR等技術正在電競領域加速應用,這很可能會給未來的電競賽事,帶來顛覆性的體驗。
去年ChinaJoy,網易宣布了投入50億在上海打造電競生態園區。網易游戲聯席總裁丁迎峰在今年電競大會上透露,電競生態園區已經開始動工,“今天的電競,已經遠遠不只是一個體育項目,還正在朝主流文化的形態演進”。
網易游戲聯席總裁丁迎峰
丁迎峰表示,一個良性運轉的電競生態包含了三個層面:第一是創造產業價值,做全域的電競,要打磨一款精品游戲,也要打造一個健康產業;第二是創造社會價值,做全民的電競;第三是創造中國價值,做全球的電競。
在丁迎峰看來,從亞文化上升為主流文化,電競必然要經歷一個從專業賽事到全民參與的“出圈”過程。通過營造文化氛圍,強調粉絲參與感,讓電競更好地成為社會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推動電競“出圈”的關鍵。
“疫情不會阻礙電競發展,反而會激發新一輪需求與創新。”完美世界CEO蕭泓表示,疫情嚴重期間傳統體育無法舉辦任何賽事,電競變成了非常重要的觀看享受,因為賽事可以激發人類最原始的競爭意愿,所以電競行業多了很多“新粉”。
完美世界CEO蕭泓
蕭泓坦言,電競會是游戲衍生領域里成長最快的單獨領域,目前商業模式開發和發展還在非常早期的階段。他認為,技術創新已成為電競產業崛起發展的“發動機”,除了技術帶給電競的未來外,企業和政府的合作、不同產業鏈上下游之間共同合作才是能讓電競行業一直發展、快速發展最核心的點。
蕭泓還在現場透露,雖然DOTA2國際邀請賽Ti10到今天還沒有確定競賽方案,但獎金池已超過3000萬美元,預計一定會突破去年總額。
“雖然疫情帶來了很多好數據,但也面臨更多大的挑戰。VSPN希望能夠用更多的5G技術、線上解決方案,幫助產業跨越疫情有更好的發展。”VSPN創始人兼CEO應書嶺以賽事運營商的身份,分享了他對電競行業的觀察。
VSPN創始人兼CEO應書嶺
應書嶺認為,電競產業不能光有表面熱鬧,還需要大量的內在工作,才能推動產業長遠發展。全球移動電競文化研究院的落地,正是體現了行業已經跳出電競的表象,往背后基礎去推動。應書嶺直言,沒有行業的研究,行業很難有好的發展。
作為頂級俱樂部操盤手的Funplus Phoenix電競俱樂部CEO李淳,進入電競行業的時間并不長,但FPX俱樂部已拿到中國隊伍的第三個世界冠軍,并實現了LPL賽區第一次衛冕,亮眼的成績讓這家年輕的俱樂部迅速躥紅。
Funplus Phoenix電競俱樂部CEO李淳
李淳認為,立足于中國,世界一流的電競俱樂部首先要有很強的賽訓體系,而且能健康成長,關注選手的身心健康,并在賽場上能拼搏。
他透露,會在北美和歐洲建立兩個分部,專注于找到當地的天才選手。談及電競的未來,李淳表示,電競能夠跨界聯動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游戲開發、科研、大數據、教育、動漫等,未來想象的空間非常大。
圖片均由主辦方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