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17 22:30:37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1-5月份,基礎設施投資降幅比1-4月收窄5.5個百分點;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省份新一輪基建投資計劃已超40萬億元;
5月挖掘機銷量同比增長68%,連續3個月增長;
……
這一系列數據無不揭示著:基建開始火了!
但就在基建投資加速落地的同時,該領域幾乎無可替代的建筑材料——水泥的價格不僅沒有跟漲,甚至有龍頭企業率先降價。
在調查中,有南方省份的經銷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其經營的海螺、南方等品牌水泥此前均有降價,每噸降了20元,并且價格一直沒有上漲。而北方省份的水泥廠則告訴每經記者,事實上春節后,水泥的價格就“一路往下掉”,相較于去年三四季度的高歌猛進,已經降了100多元/噸。
這背后有何邏輯?
帶著疑問,每經記者采訪了多地水泥廠商、經銷商及資深業內專家,試圖一探究竟。
在問及近期水泥價格時,安徽一家水泥經銷商告訴記者:“降了有一段時間了,大概是4月底5月初的時候,每噸降了20元。”這家經銷商除經銷海螺水泥,還經銷東關水泥等幾個當地品牌。她對記者表示,這些品牌的水泥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江西贛州一家專門經營南方水泥品牌的經銷商也向記者表示:“確實降了20元,但其他地方有沒有降并不清楚。”
“4月份剛開工沒多久的時候降了20元,最近沒有降價。”廣東一家水泥廠感慨:大廠降價,小廠也就跟著降。
去年三四季度,以河南為代表的北方水泥產區著實上演了一波漲價潮,每經記者曾對此進行追蹤報道。彼時,河南鄭州PO42.5袋裝規格(最常用)的水泥價格一度高達720-730元/噸,河南安陽同規格水泥則高達650-660元/噸。
河南某水泥廠年產達120萬噸,談及近期的水泥價格,該企業總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春節以來就一直降價,基本沒有漲過,PO32.5規格的已經從去年的440元/噸降到310元/噸,PO42.5規格的已經從500元/噸降到360元/噸。
記者查詢了華北、華中、華東、華南等地區代表省份的水泥價格發現,以各地近半年的價格走勢來看,北方基本延續了下降態勢,南方則在整體下降中有小幅波動。
卓創資訊水泥行業分析師王琦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水泥價格,長江流域以南在下降趨勢中有所波動,北方地區總體上只降不升。西北地區漲了一段時間,是因為對基建預期比較好,不過現在農忙也有些回落。
王琦表示,新一波水泥降價應該是從上周安徽沿江地區開始的。總部位于安徽的海螺水泥降了熟料價格。因為安徽沿江的熟料主要運往長三角區域,熟料一降價,長三角水泥成交價格也都會降。
王琦向記者解釋:“水泥市場基本上是割裂的,各地情況不一,相近的經濟環境、氣候條件會形成相近的價格走勢。”本次降價范圍目前來看主要是長江流域及長江流域以南,降價的時間點各地不一。
談及南方地區的水泥價格走勢,王琦介紹,一季度是下跌的,漲價主要在4月底到5月份,5月底開始出現降價跡象,6月份開始降價。
王琦說,南方市場4-5月價格一直都在上漲,從4月開始,復工復產逐步推開,工程趕工,加上今年基建方面動工量比較大,對需求的推進比較明顯。至于降價原因,則是6月份高溫多雨,不利于施工。
山東一位資深業內人士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南方需求恢復得早,特別是江蘇、廣東、海南等地,復工復產比較早,加之勞動力充足,非梅雨季節時工期很快,需求量大,往往還需要來自東北以及國外的水泥大量補充。
“不過南方每到梅雨季節都要下調水泥價格,所以降價比較明顯。”該人士說。
記者注意到,6月1日以來,我國南方地區發生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廣西、廣東、福建、江西、湖南等8省52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
此外,有知情人士對記者透露,海螺水泥全年的銷售任務要求是時間過半任務過半,6月底之前要完成全年50%的銷售任務,因此價格上可能會做出一些讓步。
記者查詢海螺水泥官網發現,公司確實多次提到“確保完成半年‘雙過半’、全年奪勝利的目標任務”。
記者還注意到,關于本輪價格下降,行業內有說法稱是因為有國外低價水泥進入。對于這一觀點,前述資深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疫情在世界范圍內蔓延,國外船只過來的少,并且南方降價幅度大,國外水泥利潤空間小,因此中間商的操作意愿就小。
雖然北方地區水泥價格總體上只降不升,但近期相對而言降幅較小,原因是前期“價格就沒漲起來”。
前述河南某水泥廠總經理坦言,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需求好的情況下供需平衡都很難,要想漲價除了要有需求,更重要的是限產。
該總經理進一步闡述:目前從供應角度來看,今年停產天數沒有去年多,導致水泥生產過剩,產大于銷。從需求方面來看,一方面疫情期間工程不能開工;另一方面,疫情導致樓市成交率低,房地產開發速度趨緩,這兩方面都使需求減少。
“當地的水泥企業也想把價格提起來,但反復幾次都沒有成功。”該總經理說,現在平均每天能賣2000噸左右,銷售總量比去年少。
山東地區的水泥價格也基本延續了年后一路下滑的態勢。前述資深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今年1、2月份由于疫情因素加上本身是淡季,企業都不著急,降價幅度很小。
“3月份按照往年慣例市場開始啟動了,但是大量施工人員沒到位,于是很多企業沉不住氣開始降價,3、4月份一直在降。5月份也在降,但由于需求已經達到原來的水平,降幅就很小了。”他說,6月按往年慣例應該有所回升,但是也沒回升,現在又趕上麥收,工程進度放緩,需求又不行。
他進一步闡述,從供應角度看,一方面,年前很多企業庫存量很高,本是為年后保證工程施工做儲備,但今年市場到4月底才恢復到往年的七八成,后延了一個多月。3月15日錯峰生產結束一開窯,庫存又加大了。
值得注意的是,該人士提到了山東的海螺水泥子公司。“海螺是根據自身的庫存量來調節價格,庫存高就降價,庫存低就漲價。4月中旬海螺水泥降了30元/噸,把整個市場價格全拉下來了,5月上旬又開始恢復,因為庫存已經下降。”
另一方面,外省一些低價產品的進入也對本地市場形成沖擊,尤其周邊河南河北由于庫存更高,價格更低。再加上5月6日之前高速公路一直免通行費,運輸成本低,大量水泥進入山東。
在該人士看來,實際上北方這些區域年后一直降價主要都是因為需求不足。他分析,今年大工程比較多,但是這些大工程有其時間節點,需要立項、審批、規劃、招標都完成才能施工。目前大部分工程都剛開始一些前期的基礎性工作,需要大量施工的工期還沒到,況且很多大工程跨期兩到三年,需要的水泥用量二三十萬噸,攤到一年里用量就很小。
談及目前PO42.5級別的水泥價格,他表示,各地不太一樣,高的430-440元/噸,低的400元左右甚至更低。“一般東部高,西部低,發達城市高,落后城市低。跟當地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有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擴大有效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提高專項債券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而在此前,4月30日,證監會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將充分依托資本市場,積極支持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優質基礎設施項目開展REITs試點。
業內人士認為,REITs可以大大拓展資金來源,有效盤活存量資產,形成良性投資循環,提升直接融資比重,降低企業杠桿率。
諸多政策加持下,基建投資持續加碼,大基建迎來新周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水泥后市走勢如何?
王琦認為,就南方區域而言,市場開始進入淡季,價格有可能連續兩個月左右出現下滑態勢。“一般過了7月份開始入秋,降雨減少,價格會陸續回升。尤其國慶節之后,像長三角、珠三角這兩個市場屬于輸入型市場,當地很容易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價格還是有可能會漲。”
在王琦看來,北方地區雖然目前的價格并不算底部,但是暫時也不太好降價。
“就華北地區而言,一是受運輸距離和運輸成本影響,現在從內蒙古、山西進入河北河南的水泥并沒有降價;另外,河北河南目前的價格比外來的水泥價格也高不出多少,所以下行空間并不是很大。除非后期本地企業競爭壓力變大,開始殺價。”王琦說,東北的價格在240-270元/噸,已經比較低了,也不太可能繼續降價。
王琦坦言,這兩年生產成本比較高,不太可能回到幾年前200多元/噸的水平上。而要漲價必須要限產,一般秋冬季錯峰生產價格就會跟漲,跟往年情況差不多。
在前述河南某水泥廠總經理看來,長期來看,水泥價格并非人為因素能決定。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產大于銷,因此價格不會上漲。到秋冬季錯峰生產時,企業限產停產,產能下降,供應緊張,價格就會上漲。
前述山東資深業內人士認為,后期水泥價格將延續“大穩小動”的態勢——整體穩定,個別區域、個別時間段會動態調整。
“以山東為例,現在是穩定為主,7、8月份可能要受一些影響,7月高溫天氣加上有中高考,8月降雨多,都會使施工進度減慢,影響水泥需求。”他說,往年北方地區7-9月需求都不行,一般9月山東地區價格開始回升,10-12月工程會加快,這時會出現階段性供不應求,價格就會走高。該人士強調:“水泥行業是充分競爭的行業,價格走勢主要跟著市場需求走。”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蕊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