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02 08:48:43
通脹預期走高美聯儲全年四次加息日漸明顯;合資券商允許外資控股業務逐步放開;千余家公司預告上半年業績,過半數報喜;險資一季度調倉路徑曝光增持“大消費”;上市券商一季報全部亮相:中信證券營收近百億傲視群雄,22家凈利下降;一季報揭秘自營盤持股:上市券商盯上了煤炭和鋼鐵。
每經編輯|杜宇
通脹預期走高美聯儲全年四次加息日漸明顯
近期美國經濟數據不斷向好,支撐美元反彈,本周市場再度迎來關鍵數據。5月4日,美國4月非農就業人口變動和失業率數據將公布。此前一日,美聯儲將舉行議息會議,市場普遍預期此次美聯儲不會加息;非農數據的好壞將直接決定6月份美聯儲是否加息。
合資券商允許外資控股業務逐步放開
為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決策部署和《國務院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國務院關于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有關要求,進一步擴大證券業對外開放,促進高質量資本市場建設,經國務院批準,證監會日前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
上市銀行資產質量改善明顯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6%
截至目前,26家A股上市銀行年報和一季報已披露完畢。據統計,2017年上市銀行合計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9萬億元,同比增長4.91%。其中,不少中小銀行凈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一季報顯示,26家上市銀行合計實現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4065.25億元,同比增長5.6%。
3位董事投下反對票 中毅達年報季報推遲披露
中毅達5月1日晚公告,公司第六屆第五十次臨時會議對定期報告審議未通過,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17年年度報告和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
4月PMI保持近5年來同期最高值 經濟平穩增長態勢明顯
4月制造業PMI略有回落,但仍保持51%以上的水平,創近5年來同期最高,大、中、小型企業PMI連續兩個月同時保持在景氣區間,顯示經濟平穩增長的態勢明顯。
千余家公司預告上半年業績 過半數報喜
截至目前,兩市合計有1093家公司披露了半年報預告,其中報喜(預增+扭虧+略增)公司達587家,占比約53.7%。分行業看,鋼鐵、醫藥生物、食品飲料等板塊“報喜”比例較高。不少品牌藥企繼續維持著業績的高增長,還有部分公司受益于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業績得到很大提升。
險資一季度調倉路徑曝光增持“大消費”
上證報資訊統計顯示,保險資金在一季度加倉時雖然也配置了采掘、化工等周期股,但從配置的規模來看,明顯更偏愛公用事業、家用電器、傳媒、農林牧漁、銀行等大消費板塊,且對個別大消費股大手筆增持數億股。
黃河旋風并購標的“失控”上交所一日下發兩道問詢函
黃河旋風于4月26日披露:2015年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收購而來的上海明匠在2017年度審計時未能提供財務資料。黃河旋風坦言,已無法按公司的發展思路實質控制上海明匠,擬將上海明匠100%股權轉讓給上海明匠創始人陳俊。此后,在4月27日,上交所向黃河旋風發出問詢函,重點關注上述事項。公司隨后又公告稱,陳俊希望解除新近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對此,上交所連夜進行了二次問詢。
又一省級平臺違約拖累5億元資管產品延期兌付
因旗下資管產品所認購的信托貸款計劃未能如期清算結束,中電投先融(上海)資產管理公司日前宣布旗下兩款資管產品延期兌付,融資人為天津市市政建設開發公司,保證人為天津市政建設集團。
年報問詢持續“高產”格力年度不分紅受關注
上周(4月23日-4月27日),滬深交易所發出各類問詢函件74封(已披露部分),與前周持平。其中深交所發出49封,上交所25封。由于進入年報披露的密集期,與前周一樣,有關年報審核的問詢頻次最高。
滬市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整體分析報告
2018年4月30日,滬市有1417家上市公司按期對外披露2017年年報信息。綜觀過去一年,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進入新時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推進,滬市公司順勢而為,經營業績再上新臺階。滬市公司主動適應國家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發展大局,實現經營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同時,也應看到,在上市公司的持續經營中還存在一些不平衡因素,需要堅持高質量發展的理念,通過改革創新持續提高公司質量。
平安今年員工持股計劃完成購股近6億買入逾966萬股
昨日晚間,中國平安公告稱,2018年度核心人員持股計劃完成股票購買,購買時間為4月27日,成交金額5.93億元(含費用),成交均價約61.29元/股。這是該公司核心員工持股計劃2015年實施以來的第4次購股。
上市券商一季報全部亮相:中信證券營收近百億傲視群雄,22家凈利下降
A股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均落下帷幕。上市券商今年前三個月的成績單也全部亮相。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30家上市券商中,僅有8家實現了凈利潤同比正增長,有22家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從上市券商的整體經營情況來看,中信證券以三個月97.11億元營業收入傲視群雄。這一收入水平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2.74%。其凈利潤達到26.89億元,同比增長16.91%。
30家上市券商資管業務收入大比拼5家同比翻倍1家比重占首位
A股30家上市券商一季度成績單已經全部披露,合計實現營業收入600.16億元,同比下滑0.52%。縱觀上市券商整體業務情況,資管業務卻在一季度脫穎而出,合計同比增長11.34%。而華西證券、東方證券、山西證券、光大證券和中原證券這5家券商的資管業務同比增長幅度更是翻倍,第一創業的資管業務收入在整體業務收入中的占比已排到第一位。
一季報揭秘自營盤持股:上市券商盯上了煤炭和鋼鐵
2017年的收入總額超越經紀業務,成為券商第一大收入來源,這略微意外的表現讓券商自營業務在2018年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然而,由于A股一季度表現震蕩較大,券商自營業務似乎瞬間低落,整體承壓影響券商業績表現。隨著上市公司2018年一季報披露完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數據統計發現,上市券商自營在一季度積極調倉,重點加倉對象鎖定黑色金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每經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