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23 23:28:51
近日,美國最大的房地產數據平臺Zillow集團發布數據顯示,今年6月,全美房價總價的中位數漲至20.0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33.53萬元),這是美國房價中位數史上首次突破20萬美元,更一舉超過次貸危機時的房價泡沫期最高峰(19.66萬美元)。最近的趨勢還表明,因“千禧一代”(1984年~2000年出生的一代)正大舉購房,全美購房興趣已逐步恢復至次貸危機前的水平。
種種情況似曾相識的情景也引發了疑問:美國房地產市場是否會再次出現泡沫?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采訪了全美住宅建筑商協會(NAHB)高級經濟學家邁克·尼爾(Michael Neal)。邁克·尼爾顯然并不擔心,他表示:“我們不認為全美房地產市場處于泡沫中。房地產市場的基本面依然強勁,低失業率和就業增長證明了這一點。”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的威廉·惠頓(William Wheaton)教授更是認為“事實恰好相反”。
每經編輯|孫宇婷
CFP圖
每經記者 孫宇婷 每經編輯 文多
次貸危機爆發后,美國住宅市場經歷了數年的休整,并于2012年正式步入回暖期,進入2017年,房屋買家旺盛的需求,加上不斷萎縮的房屋庫存,繼續推高了房價指數:美國房價中值史上首次超過20萬美元。
庫存變緊的同時,房價上升,這讓人很容易將庫存減少的原因歸結于待售房屋數量減少。但理由并非如此。
Zillow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思文嘉·古德爾(Svenja Gudell)研究指出,目前美國掛牌的新屋數量依然處于整個經濟復蘇過程中的低水平。2017年6月,全美新掛牌56.1萬套住房,這一數目與2016年6月的54.4萬套、2015年6月的57.7萬套相差并不大。
那么,房屋庫存下降的原因何在?美國官方數據顯示,今年6月,房屋庫存同比下滑11.4%,局部地區的下滑更為明顯:加州圣何塞市房屋庫存同比下降39.4%,俄亥俄州哥倫布市則下降了32.9%。
事實上,不是房屋供給變少了,而是需求變得白熱化:盡管房屋供給比率變化平穩,但是購房者卻在以更快的速度買進。
房屋在市場停留天數(從掛牌到出售)的中位數,正出現趨勢性下降,今年5月這一指標已下滑至73天。Zillow從2012年5月開始追蹤該指標以來,這是最低的一次,也導致特定時間點可出售房屋的數量顯得特別有限,并導致房價持續上漲。今年6月,全美房價中位數上漲至200400美元,同比漲幅達到7.5%。
美國房價總價中位數走勢 數據來源:Zillow
全美住宅建筑商協會8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房產市場指數從預期的65升至68,7月該指數為64。該指數是通過對全美約900家住宅建筑商進行調查獲得的,主要反映美國住房建筑商信心,以50為分嶺線,超過該水平反映美國房地產市場前景看好。
那么,住宅市場的發展對美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是否明顯呢?據介紹,在美國,住宅對GDP的綜合貢獻率一般為15%~18%,通常以兩種方式實現,一種是住宅投資(平均占GDP的3%~5%),包括興建單戶住宅和多戶型住宅、住宅改造、建造活動板房,以及經紀人費用;另一種是住房服務的消費性支出(平均約占GDP的12%~13%),包括總租金和由租房者支付的公用事業費,以及業主的估算租金(業主出租自有住房估計要花費的成本)和公用事業費。
“當我們處在經濟復蘇中時,房地產行業通常會扮演領頭羊的角色。”羅森咨詢公司董事長肯·羅森表示:“低利率通常會刺激房地產市場,并促進購房沖動。”
來自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一項最新年度調查顯示,截至2017年3月的12個月內,外國買家在美購房的金額達到1530億美元,同比暴漲49%。中國是最大海外買家,其次為加拿大、英國、墨西哥和印度。
即使10年前房地產泡沫的高峰期,美國房價中位數最高也僅達到19.66萬美元。
商業內幕(BusinessInsider)網站上一篇文章稱,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房地產市場,帶來的住宅需求穩步上升,市場的走向也只有一種方式——上行。
回顧當年的次貸危機,因為美聯儲毫無顧忌的寬松貨幣政策,導致了銀行信貸的過度擴張。那些按正常風險評估不應該獲得住房抵押貸款的所謂“次優級”客戶也成了銀行競相推銷貸款的對象。2001~2005年,發達國家房價漲幅達到了近一倍,平均每年增幅達15%。這就刺激很多人超出了自己付款能力來貸款購房。而貸款的人越多,房價越是看漲。
但是,到了2006年,形勢發生了變化。美聯儲從2004年開始的連續17次加息,到此時利率飆升至5.25%,還貸的負擔增加,很多人無法繼續還貸,“次級”貸款客戶大批破產。
如今,有房地產分析師認為,市場出現了一種趨勢,類似于上述情況。
最近的趨勢表明,千禧一代正在對住房市場進行投資,因此,全美購房興趣已經恢復至2006年前的水平。對地產市場的興趣增強,并不是一個壞兆頭,2016年是房地產市場最好的一年,新屋銷售達到了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購房興趣走勢 數據來源:全美住宅建筑商協會
但這是否暗示了歷史重演的可能性?
威廉·惠頓(William Wheaton)教授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就價格水平而言,如果看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或者Case-shiller房價指數,你會發現,實際上只有少數美國大都市的房地產價格已經完全恢復,并正在創下新高。我要補充說明,這是以當前美元而不是持續美元購買力來測算的。舊金山、西雅圖、達拉斯的房價可能處在新高水平,但芝加哥、華盛頓或紐約并非如此,或者說,大多數市場仍然低于以前的峰值水平。”
惠頓教授進一步解釋,“由于這些市場中的大多數都存在長期向上的趨勢,我們預計未來房價將出現一個新的峰值。次貸危機爆發至今,這個局面(新的峰值)仍未出現,這就暗示了美國房地產市場幾乎沒有什么可擔心的。同樣,幾乎沒有其他跡象表明美國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房屋銷售率略低于歷史平均水平,待售的庫存也同樣如此,單戶型住宅建造量是2005年的一半。所以,我并不擔心地產泡沫會重復出現——事實恰好相反。”惠頓教授稱,美國很多經濟學家都希望看到房屋銷售和建造繼續增加,從而拉動目前緩慢增長的美國經濟。
根據人口統計數據,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的經濟分析預測稱,未來10年美國勞動人口將增加430萬人。年輕成年人是房地產公司的最大潛在客戶群體之一。這個在美國最大的年齡組別將導致家庭出現爆炸式的凈增長,并催生單戶和多戶型房產的繁榮發展。
邁克·尼爾(Michael Neal)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不認為全美房地產市場處于泡沫中。房地產市場的基本面依然強勁,低失業率和就業增長證明了這一點。”
如今美國房地產市場上,利率正在上升。2017年6月15日,美聯儲將基準利率從0.75%~1%提高至1%~1.25%,利率上升可能會降低首次購房的動力。然而,畢馬威認為,高利率反映出美國經濟保持健康勢態,并可能是持續就業增長的跡象,從而可能導致更多的家庭形成,增加多戶式公寓購買、零售和工業領域的交投活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