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23 23:30:1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謝欣
每經記者 謝欣 每經編輯 宋思艱
5月20日,貝因美公告回復了深交所關于2016年年報的問詢函,就營收、凈利潤以及現金流量額出現大幅下滑的原因進行了說明。
今日(5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向相關業內人士進行了采訪。有業內人士表示,貝因美之所以再因業績問題收到深交所問詢,與渠道合作以及消費者對真假產品識別度不高有一定的關系。
全年業績現大幅下滑
5月10日,貝因美收到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有關2016年年報的問詢函。深交所對貝因美2016年營收、凈利潤以及現金流量額出現大幅下滑的現象提出詢問,要求公司結合行業特性、主要產品供求關系、銷售模式等,說明原因、分析合理性及擬采取的應對措施。
對本次深交所的問詢函,貝因美回復,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收入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銷量因素;價格因素;成本因素;期間費用因素;非經常性損益因素;遞延所得稅資產轉回影響;少數股東超虧影響;營業稅金及附加、資產減值損失等其他因素影響。
事實上,這已不是貝因美第一次因業績問題收到深交所問詢函。在公司披露2016年半年報后,深交所也發過問詢函,就報告期內貝因美營收、凈利同比下滑幅度大的問題進行了詢問。公司回復稱,主要原因是受到市場假冒奶粉事件及奶粉新配方注冊過渡期行業秩序混亂的影響,這直接持續影響了貝因美2016年全年銷量。
今日(5月23日),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在過去一兩年間,貝因美跟渠道合作的關系產生了一些問題,導致渠道生產商對其認可度下降,企業自身對市場渠道的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受假冒奶粉事件影響,消費者對真假奶粉的識別度不高,出于可能買到假奶粉的憂慮,再加之進口奶粉擠占了國產奶粉銷售額,導致貝因美產品銷量下降。
業內:行業尚處于成長階段
目前,嬰幼兒奶粉行業發展整體情況如何?
“近年來, 嬰幼兒奶粉行業渠道結構、消費趨勢都在發生較大變化。 跨境電商、‘海淘’ 等積極搶占市場份額使大賣場、超市等傳統零售渠道市場份額面臨挑戰,配方奶粉企業既面臨彼此之間的激烈競爭,也面臨著國外企業及品牌的不斷涌入,國際化全球化的步伐在加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和更多的機遇,伴隨著價格戰、營銷戰持續,企業優勝劣汰尤為突出”,貝因美在2016年年報中對行業現狀如此表示。
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兩年,受消費升級、二胎政策等大環境影響,嬰幼兒奶粉行業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行業內各品牌競爭雖日趨激烈,但少有精準符合消費者的需求的產品。產品之間亂打價格戰等使得行業面臨“亂”、“小”、“雜”的局面,品牌格局尚未形成,可以說,整個嬰幼兒奶粉行業還處在成長階段。
據東吳證券研報稱,2017年將是嬰幼兒奶粉行業拐點之年,奶粉新配方注冊制的實施將提高奶粉企業準入門檻,淘汰70%的奶粉品牌。行業拐點背景下,貝因美2017年有望受益。事實上,在貝因美發布的最新2017年第一季度報告中,公司業績改善跡象較為明顯,營收降幅已有收窄。
從貝因美最新消息來看,今日(5月23日)晚間,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因美)公告稱,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有限公司向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運河支行抵押5000萬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4.89%。此次質押目的為融資。
(實習生陳祺欣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