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22 16:13:0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邱德坤
每經記者 邱德坤 每經編輯 張海妮
5月21日晚,中聯重科(000157,SZ)公告,將與4家專業投資機構合作,出售其全資子公司——長沙中聯重科環境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環境產業公司)80%的股權。經初步估算,本次交易將實現91.31億元的稅前利潤。
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表示,本次交易是對未來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并非剝離虧損資產,而是“取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舍環境產業”,有利于中聯重科聚焦于更擅長的核心業務。
順應產業規律
據中聯重科公告,環境產業公司的營業范圍包括,生產專用車輛、環境保護專用設備、建筑垃圾處置設備、新能源汽車零配件、改裝汽車的制造等。
本次交易擬將環衛業務部門的業務和資產,注入環境產業公司(以下簡稱內部重組),并出售環境產業公司80%的股權,交易價格擬為116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次交易的受讓方為4家專業投資機構。據中聯重科公告,公司分別與盈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盈峰控股)、廣州粵民投盈聯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上海綠聯君和產業并購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及弘創(深圳)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合計轉讓環境產業公司80%的股權。其中,盈峰控股收購環境產業公司51%的股權,其他3家專業投資機構收購29%的股權。
孫昌軍回應,本次交易屬于市場化并購,中聯重科選擇了對公司最有利的報價、條款。其中,盈峰控股是一家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多元化投資控股集團,未來的業務并購方向,將是水治理、餐廚垃圾處理、危廢處理和土壤修復。這與中聯重科目前擁有的技術實力和運營項目不謀而合。
值得注意的是,中聯重科在公告中提出,假設內部重組于2015年1月1日完成,環境產業公司2015年、2016年的主要模擬匯總數據顯示,凈利潤分別約為6.92億元、7.55億元。而實際的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第一季度,環境產業公司分別出現營業虧損3630.86萬元和1924.41萬元,分別凈虧損2720.6萬元和1426.53萬元。
孫昌軍稱,此次出售環境產業公司控股權,是讓公司的環境產業業務順應產業規律,與優勢資源結合。
中聯重科副總裁杜毅剛進一步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從財務結構來說,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將調整至50%左右。
聚焦工程機械與農業機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為中聯重科的核心業務之一,環境產業業務做出了重要貢獻。
據中聯重科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主要從事工程機械、環境產業、農業機械裝備的研發、制造、銷售、服務及環境治理投資及運營業務。報告期內,環境產業實現營業收入約56.07億元,占中聯重科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8%,同比上漲23.91%。記者發現,環境產業業務,對中聯重科的營業收入貢獻,僅次于工程機械業務,排名第二。
不過,對比其他核心業務,環境產業屬于其他行業。孫昌軍認為,從行業特性、現有資源條件來看,環境產業與中聯重科的其他兩大板塊,分屬于不同行業,在同一公司內發展,不但難以實現內部資源共享,更會造成對有限資源的爭奪。
中聯重科公告,本次交易后,將增強公司的資金實力,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儲備。公司未來將聚焦工程機械和農用機械領域,做優做強核心業務。
孫昌軍表示,中聯重科在擁有充裕的現金后,不排除其未來將繼續通過并購海外優勢企業的方式,彌補在土方機械、舉高類機械等產品鏈上的短板,迅速獲得布局全球的資源和渠道。而在農業機械板塊,雖然還處于培育階段,但是在環境產業公司出售后,其戰略地位將更加突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