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27 03:48:51
上半年A股已收官,基金上半年業績也隨之揭曉。誰能料到,貨幣基金竟然成了最賺錢的品種。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貨幣基金的總規模為4.6萬億元,在7.95萬億元的公募總資產中規模占比近六成,儼然成為公募基金的主力軍。不言而喻,貨幣基金迎來配置旺季,而場內貨幣基金就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類,華寶添益作為市場上規模最大的交易型貨幣基金也因此備受矚目。
上半年A股已收官,基金上半年業績也隨之揭曉。誰能料到,貨幣基金竟然成了最賺錢的品種。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貨幣基金的總規模為4.6萬億元,在7.95萬億元的公募總資產中規模占比近六成,儼然成為公募基金的主力軍。
不言而喻,貨幣基金迎來配置旺季,而場內貨幣基金就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類,華寶添益作為市場上規模最大的交易型貨幣基金也因此備受矚目。
貨幣基金順勢而為成為最大贏家
2016年上半年已經收官,A股市場也經歷了太多跌宕起伏。截至6月30日,滬指較2015年末下跌了17.22%,中小板指下跌了17.88%,創業板指下跌了17.92%。那么,在這樣不利的市場環境下,基金公司旗下的各類產品又會交出怎樣的“中考”答卷呢?
其實,不用猜也可略知一二,權益類基金產品很難走出獨立行情。其中,包括股票型、混合型和指數型在內的權益類基金上半年算數平均虧損幅度達9.95%。具體來看,倉位較為靈活的混合型基金平均跌幅最小——1130只混合型基金上半年平均跌幅為9.07%,接下來是普通股票型——148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上半年平均虧損11.95%,最為慘烈的就是指數型基金了,平均跌幅達13.96%
而債券基金和保本基金雖然因市場風險偏好降低而規模大增,但是卻逃不開“好發不好做”的魔咒。新年伊始,債券市場也動蕩不安,緊接著4月份信用債市場上違約事件頻出,剛兌信仰被打破,這使債市無疑受到了不少沖擊。數據顯示,上半年偏債混合型和債券型基金算術平均收益率僅為0.23%,同樣,保本型基金的表現也差強人意。
如此一來,貨幣基金便成了最賺錢的——216只貨幣基金的算術平均收益率為1.26%,不僅跑贏了上證指數,還輕松跑贏了其他類型的產品,這一結局正可謂“無為而不為”,貨幣基金隨緣而動,清靜自守,反而在紛紛擾擾中笑到了最后。
另外,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全市場公募基金規模達7.95萬億元,其中,貨幣基金的總規模從去年同期的2.5萬億元猛增至4.6萬億元,在7.95萬億元的公募總資產中規模占比近六成,儼然成為公募基金的主力軍。不言而喻,貨幣基金作為現金管理工具的性質日益被市場所認識,貨幣基金近年來也成為配置熱點,而場內貨幣基金就是近年來引領潮流,同時深受歡迎的一類。
上海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市場上14只交易性貨幣基金,總計規模達2792億元,其中,規模最大的則為華寶添益,規模達1114億元,占比近40%,規模遠超其他同類貨幣基金。
華寶添益借勢驚人崛起
作為中國首只上市交易型貨幣基金,華寶興業基金公司旗下華寶添益成立于2012年12月,2013年1月28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為國內的交易所上市基金增添了“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重要一環,對于場內市場參與者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早在2014年一季度末,華寶添益就以244.5億元的規模,一舉成為場內最大貨幣基金、兩市最大交易型基金,在同類產品當中占據半壁江山。歷經近三年的市場風云變幻,華寶添益一直保持著同類基金中的規模絕對優勢。2015年,憑借天時、地利、人和,華寶添益再度以驚人的速度崛起。
A股市場自2015年6月開始的驟變,令高風險資產飽受風雨,市場各方無不驚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寶添益憑借其便捷、低風險、與股票賬戶無縫對接的特質,造就了絕佳的“股市避風港”,吸引資金持續涌入,資產規模自2014年底的206億元暴增至最高峰的2173億元,區間增幅一度超過九倍,并躍升為中國交易所市場中的首只千億基金。截至2015年底,華寶添益規模仍高達1274億元,不僅穩踞“場內貨基之王”之位,更以中國場內交易型工具的傳奇之作,在全球范圍內與同類產品分庭抗禮,位居全球第四大固定收益類上市基金之列。今年6月底,最新的公募基金資產規模數據再度出爐。據天相投顧的統計,截至6月30日,華寶添益截至2016年中期最新的資產規模為1161.1億元,在所有場內交易型貨幣基金中繼續位居第一。
流動性充裕云集三千機構寵愛
眾所周知,每一個“第一”背后都有其必然的強大優勢作支撐,而華寶添益能夠大放異彩,部分歸功于市場所給予的歷史機遇,但更根本的原因,還在于該產品的創新特性及其所展現出來的多重優勢,包括三重流動性保障機制。
首先是將貨幣基金掛在交易所的交易平臺上,可與股票一樣便捷地買賣,并能與股票等場內高風險資產一鍵轉換;其次是自2013年12月起開始實施的“T+0回轉”交易機制,使華寶添益二級市場交投實現了幾何級數的提升;最后,華寶添益始終不設置申購、贖回上限,并以巨大的規模體量保障大額資金的順利出入。可以看出,這些設置非常契合場內投資者的交易需要,優化其交易體驗,簡單而不失效率的設置由此吸引了千千萬萬的投資者。華寶興業基金公司總經理黃小薏女士就此曾表示:“金融從業者需要以全新的視角去感受周遭世界、感知投資者的內在需求;能夠讓客戶眼睛發光,感受到美感、效率及安全的產品,終將成為市場追逐的對象。”
據Wind統計,2015年華寶添益二級市場日均成交211.70億元,超越滬深兩市所有個股、基金,當年6月24日更是一舉創出1450億元的單日成交天量,締造了“流動性之王”的美譽,成為股票賬戶、兩融賬戶、各類機構參與者的流動性管理首選。2016年以來華寶添益風采依舊,截至6月30日,華寶添益二級市場日均成交依然達到107億元,機構客戶更是超過3700家。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了解到,在今年2月1日,由證監會和央行聯合發布的《貨幣市場基金監督管理辦法》正式實施,這意味著貨幣基金告別了以往一味“拼收益”的發展階段,回歸到了現金管理工具的定位,因此良好的流動性管理能力成為首選。
新規建立了“強制大額贖回費用”的機制:當貨幣基金流動性低于法定比例時,為避免誘發系統性風險,基金管理人應當對當日單個基金份額持有人申請贖回基金份額超過基金總份額1%以上的贖回申請征收1%的強制贖回費用。這就意味著,當資金面緊張時,規模越小的貨幣基金越容易出現征收強制贖回費的情況,而規模越大的貨幣基金可憑借其流動性優勢,降低這種可能性。基金業分析人士指出,這一規定也將推動機構客戶將目光投向具有規模優勢的基金產品,例如華寶添益等。
華寶添益在流動性上的突出優勢,并沒有掩蓋它另一方面的光芒——為投資者帶來的收益。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華寶添益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一直維持在2%以上,進入7月以來,更是逐步回升至2.4%左右,遠勝于目前的一年期銀行定存利率。
“將本就屬于股民的利益還給股民,讓他們在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享受到應有的資金收益,這一點,在新技術新科技正不斷改變原有業態的背景下,可謂順應時代潮流的正確選擇。互聯網時代,公開、公平、透明是全社會的內在需求與呼聲,華寶添益順應了時代訴求,其在根本的出發點上就帶有鮮明的時代氣息。這樣的產品,不僅有望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更為優質的金融服務,同時也有助于建立起一個包容性更強、效率更高的金融生態系統。”一位金融市場觀察人士這樣點評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