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4 00:50:1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娜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李娜 發自成都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人銀行卡里的活期存款被主人們興高采烈地搬了趟家——購買貨幣基金。
憑借年前資金緊張狀況下的高收益,以及T+0到賬和手機購買的便利性,余額寶、理財通等互聯網理財產品不斷分流著銀行的儲蓄存款。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銀行這回終于坐不住了。你推“活期寶”,我推“如意寶”,你墊資贖回T+0,我喊出“一秒到賬”……銀行的反擊戰已經打響!
“寶”類產品陸續上市/
根據央行的金融統計數據,今年1月人民幣存款減少了9402億元。專家分析稱,利率市場化推進下,理財產品增多,加上近期貨幣市場基金的快速發展,對居民存款起到了明顯的分流作用。
面對活期存款的不斷 “搬家”,一些銀行再也坐不住了。
“這一兩個月,銀行會推出一系列‘寶’類產品,以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這些產品大多會以貨幣基金T+0的形式推出?!蹦炽y行系基金公司市場總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據了解,多家銀行的“寶”類產品將在近期陸續上市,一場來自銀行間的“搶錢”大戰一觸即發。
首先宣戰的是中國銀行。春節過后僅募集3天,中行中銀基金旗下的中銀活期寶基金便以3億元的份額閃電成立;2月18日,中銀活期寶正式與投資者見面。
“我們這款產品的收益并不比余額寶低,投資者只需在中銀基金網站注冊一個賬戶,即可通過中國銀行卡購買。這款產品可以實現贖回實時到賬,目前客戶體驗反應還不錯。”中銀基金一位理財人士表示。
此前有消息稱,籌備一年多的民生銀行直銷銀行已進入內測收尾階段,即將推出貨幣基金產品“如意寶”。該產品以“1分錢起投”、“隨時取用”、“天天收益”等為賣點,帶有鮮明的互聯網金融烙印。
相比之下,建行、工行、農行的步伐稍顯落后。
“建行內部專門開過會,原來說與建信基金合作,于去年10月推廣貨幣基金T+0,結果沒了下文。最新消息是預計3月份會推出。”建行一位理財人士表示。
建信基金相關基金人士也表示,公司確實和建行有合作貨幣基金T+0的打算,目前還在商談階段。
據了解,工行與工銀瑞信基金合作推出的“天天益”理財產品目前只在江浙地區試點。該產品可以把卡內沉淀資金投向“工銀現金寶”,1元起購,整元購買,支持24小時購買和贖回,贖回資金實時到賬。
農銀匯理基金公司市場部總經理胡惠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已就如何豐富貨幣基金的理財功能、提高便利性向農行提出了建議。
浦銀安盛基金公司有關人士表示:“我們會先發一只貨幣基金,和浦發銀行合作,目前雙方仍在溝通中?!?/p>
證監會網站顯示,浦銀安盛已經申報了一只名為 “浦銀安盛日日盈”的貨幣市場基金。
此外,由上海銀行、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共同發起設立,剛剛于2013年8月成立的上銀基金公司,將其首只基金產品定義為上銀“慧財寶”貨幣市場基金,并已進入募集期。該產品A類的最低起售金額降低至0.01元,按日計提收益,按月結轉,無任何認購、申購和贖回費用,互聯網金融特點十分明顯。
銀行反應冷熱不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雖然各家銀行都感受到了來自互聯網金融的巨大沖擊,意識到了被動就要“挨打”,但目前各銀行的反應冷熱不均。
“中小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危機感很強,也很熱情,他們會主動來找我們談。目前有合作意向的都是固定收益類產品,還在溝通階段,尚未落實到具體產品上?!比A南某基金公司電商老總告訴記者。
一位固定收益能力不俗的基金公司電商負責人表示:“我們也在努力跑銀行,中小銀行多一些,四大行和大型股份制銀行都不好談,進展很慢?!?/p>
“其實銀行受到的沖擊并沒有市場預期的那么嚴重。尤其是四大行,他們活期儲蓄還是很豐厚,不過部分中小銀行和城商行抗風險能力會相對較弱?!鄙虾R晃换鸸靖笨偟莱隽算y行反應冷熱不均背后的玄機。
申萬證券認為,在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的背景下,兩類銀行受到的沖擊較大:一類是大客戶較多因此貸款議價能力相對較弱的銀行;另一類是原先擁有穩定活期存款,因此受貨幣基金分流影響較大的銀行。同時,也有兩類銀行受到的沖擊較小:一類是貸款議價能力強,即轉嫁成本能力較強的銀行,如民生銀行;另一類是存款客戶對銀行依賴度較高,存款“搬家”緩慢的,如農業銀行。
銀行渠道優勢明顯/
那么,跟非金融企業的 “各類寶”相比,銀行的“寶”類產品有何優勢呢?
國元證券研究員盧羽佳曾表示,相比互聯網金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雖然銀行在收益率方面或許并不占優勢,但一些不同的客戶群選擇會不同,一些客戶會覺得銀行更安全,更愿意選擇銀行。
近日,有關余額寶的安全漏洞問題再次繃緊了公眾的神經,這或許給了銀行系類余額寶產品 “彎道超車”的機會。業內人士認為,專業的金融機構比互聯網企業在投資和風控方面更有經驗。跟其他互聯網金融產品相比,銀行類“寶”產品有其獨特的優勢,不僅轉賬受限制更少,而且安全感更強,更容易獲得老百姓的青睞。
事實上,不少基金人士也承認,銀行系“寶”類產品仍有明顯優勢。
“我覺得和電商相比,銀行的優勢很大。首先,銀行的客戶多;其次,無論是U盾還是加密措施,都使得銀行的賬戶體系更加安全?!鼻笆鲢y行系基金公司市場總監強調。
在眾多基金公司人士看來,銀行目前受困于自身機制,難以施展拳腳。但銀行一旦出手,肯定會做得不差。具體來看,電商的優勢在于具有一定的客戶粘性,而且十分注重客戶體驗,強調貨幣基金的支付功能,而銀行作為傳統的金融機構,更重視產品收益和風險。這一思維理念上的差別,會導致二者互相學習,最終會找到利益的平衡點。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以貨幣基金為主打產品的“各類寶”加速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美國市場經驗表明,貨幣基金的風生水起是利率市場化的必然結果,但一旦遇到降息,貨幣基金就會失去吸引力,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