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4 00:50:1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董華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董華 發自深圳
在證監會提示風險的同時,貨幣基金產品的收益率的確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而對于未來政策的走向,業內人士認為收緊將是大勢所趨。
收益率持續走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在1月中旬,貨幣基金收益率節節攀高,比如,華夏的理財通1月15日七日年化收益率為6.5%左右,而到了春節前,最高收益甚至攀升到了7.9%,接近8%,另外,余額寶節前七日年化收益率甚至達到了6.7%。而全額寶節前七日年化收益率差不多是6.6%左右。
事實上,節后,不管是天弘的余額寶,華夏的微信理財通還是匯添富的全額寶,七日年化收益率均下降到6.2%左右,
一位基金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這種情況似乎還不是特別明顯。雖然收益率有所下降,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危機還未真正降臨。
分析人士表示,這些產品目前均患上了一種叫做 “協議存款依賴癥”的病。事實上,自從余額寶撬動了市場之后,資金的擴量之大之迅速震驚市場,此后的“各類寶”接連而來,當貨幣基金的資金量擴充到一個非常大的數字時,我們也開始擔憂別的問題,于是目光便開始轉向銀行,因為貨幣基金90%以上投資的都是協議存款。
眾所周知,協議存款屬于銀行同業存款,不派生貸款,是銀行發展表外業務調節自身流動性杠桿的工具。
“而憂慮主要還是銀行發生的悄然變化。”上述分析人士指出。1月份貨幣數據顯示,銀行貸款超預期增長,但是企業活期存款增速大幅下降,銀行攬儲壓力大增。這也意味著作為協議存款資金供給方的貨幣基金業與資金需求方的銀行業之間的關系可能會發生變化。
政策收緊將是趨勢
目前投資者最擔憂的問題,也就是余額寶等產品未來的走向到底是什么樣子?還會像之前那樣不斷地帶給我們驚喜嗎?
華南一位固定收益總監表示,證監會的具體文件很快會出,內容還需要等出了文件才知道。
事實上,收緊貨幣基金已經勢在必行。從2006年起,證監會對基金公司要求計提風險準備金,而且比例兩次提高。后來證監會亦曾對風險準備金要兩倍覆蓋貨幣基金所投存款利息做出過規定,但最近兩年的實行并不那么嚴格。
目前,市場就是擔憂這個準備金可能會繼續收緊。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經理表示,收緊意味著增加資金成本,也就是說,從貨幣基金中提取的這部分錢作為風險準備金,而這部分資金就沒有收益。但是目前主要的問題就是風險準備金的比例到底是多少,如果比例要求到50%,那么肯定收益率就受到極大影響。
“其實不必太擔心,本來基金經理換投資標的也很勤,另外,本來協議存款就是波動的,而存款的收益還要看貨幣政策,短期資金面的寬松與否直接影響貨幣基金的收益,而目前來看,貨幣政策似乎沒有變松的意思,所以并不需要特別擔憂。”上述貨幣基金經理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