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9 22:56:24
每經2012年年終特刊推出的十大價值公司一年過后交出了喜人的答卷:個股平均漲幅達43%。
2013年,海虹控股 (000503,SZ)年內最大漲幅高達175.42%、中環股份(002129,SZ)年內最大漲幅為132.47%,比亞迪 (002594,SZ)年內最大漲幅為114.55%、東方雨虹(002271,SZ)最大漲幅102.52%……
2013年,雖然主板市場低迷,創業板演繹上漲“獨角戲”,但回顧《每日經濟新聞》2012年年終特刊卻不難發現,當時推出的十大價值公司一年過后交出了喜人的答卷:十大價值個股平均漲幅達43%,完勝滬指。
“踏空”風險
價值公司2013牽“牛鼻”4股翻倍完勝滬指
每經記者 劉明濤
2013年,主板市場持續走熊,但創業板卻無視主板 “臉色”步入小牛,各類題材股節節開花、炒作熱鬧。然而從各大券商2012年末推出的2013年度投資策略來看,相當多的券商并不看好創業板,這也令一些投資者未把握住創業板投資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經濟新聞》2012年年終特刊在把脈2013年市場時,曾推出十大價值公司供投資者參考。一年過去,十大價值公司均交出喜人答卷,其中不乏海虹控股、中環股份、比亞迪等翻倍的驚艷表現。
4股漲幅翻倍 牛氣凌人
每當新的一年來臨時,人們總會對未來進行規劃和憧憬,資本市場更是如此。有心的投資者會總結過去一年的操作,結合形勢變化制定新一年的投資方針,券商和其他機構也會預判下一年A股大勢,推出具體投資參考。
作為財經媒體,《每日經濟新聞》在每一年年末特刊中,除了回顧大事,也會展望未來,將精心研究出的觀點和成果奉獻給讀者。在這些觀點和成果中,最核心的便是介紹十家頗具潛力和投資價值的上市公司供投資者參考。
2012年末,《每日經濟新聞》以《起點2013》作為特刊主旨,開宗明義地指出:“2013年不可能是牛市的起點,也不可能是股市的新起點。之所以叫《起點2013》,它既有寫實的意義,也有象征的意義,更有希望的意義。”對2013年A股市場的判斷是:“2013年的市場,不抱著很樂觀的態度。即使有機會,也是一些波動性反彈機會。”
一年過去,2013年A股市場整體表現確實低迷,結構性反彈機會則出在創業板上,在沒有IPO的困擾下,創業板走出了令人驚嘆的獨立行情。
那么,2012年末本報推出供參考的十大價值公司是否也是來自創業板者居多呢?非也!本報當時通過扎實研究所遴選出的十大價值公司,覆蓋了滬深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沒有一味押寶小盤股。
重溫《每日經濟新聞》2012年末特刊所推出的十大價值公司,他們分別是比亞迪、海虹控股、北方創業(600967,SH)、東方雨虹、回天膠業(300041,SZ)、中環股份、太陽鳥(300123,SZ)、曲江文旅(600706,SH)、鐵嶺新城(000809,SZ)和滄州明珠(002108,SZ)。
截至2013年12月20日收盤,若計算2013年內最大漲幅,海虹控股、比亞迪、東方雨虹、中環股份4只個股股價均現翻倍,海虹控股最大漲幅高達175.42%。10只個股2013年內平均漲幅超過40%。
對比不少券商2013年投資策略所推薦的10大金股,《每日經濟新聞》當時提出的十大價值個股的平均表現可謂完勝,且遠遠跑贏滬指和滬深300指數。分析人士認為,投資者若選擇上述個股進行投資,在2013年已享受到豐厚收益。
年終特刊牛股頻出
作為年終特刊的 “傳統項目“,《每日經濟新聞》每年都會梳理9~10家具有投資價值的A股上市公司供投資者參考,在連續5年的梳理中,也多次“命中”第二年市場牛股乃至“妖股”。
2008年末,《每日經濟新聞》年終特刊以《復蘇2009》為主旨,其中梳理出的具備投資價值的公司,2009年表現靚麗:西藏礦業(000762,SZ)、航天長峰(600855,SH)年度漲幅超200%;西飛國際(現名中航飛機,000768,SZ)年中實現每10股送12股的高送配方案;天壇生物(600161,SH)一舉成為甲流疫苗概念的超級牛股;當時的*ST中新(現名中新藥業,600329,SH)則成功“脫帽摘星”。數據顯示,2008年末推出的10大價值公司,漲幅全部跑贏大盤,且平均漲幅超過90%,大放異彩。
承接2009年的氣勢,在當年末推出的年終特刊中,《每日經濟新聞》推出2010年十大價值投資公司。方興科技(600552,SH)在2010年1月滬指下跌8.78%的背景下,逆市暴漲83.39%,位居2010年1月A股漲幅之首。雖然2010年A股大幅震蕩,本報梳理出的10大價值公司整體走勢沒有2009年那樣搶眼,但股價整體漲幅依然跑贏滬指30個百分點。
2011年和2012年,A股整體運行繼續低迷,《每日經濟新聞》推出的價值投資公司雖沒有極其靚麗的表現,但也不乏省廣股份(002400,SZ)、達安基因(002030,SZ)以及衛士通(002268,SZ)這類連續走強的個股。
《每日經濟新聞》自2008年全新改版以來,一直秉持“新聞+服務”的理念,在堅持“新聞決定影響力”的同時,也力求為資本市場各類投資者提供自有的獨特投資見解。正是在這樣的堅持下,才為投資者梳理出一批又一批的牛股。
“踏空”風險
預判光伏業復蘇 中環股份成大牛股
每經記者 劉明濤
2012年末,《每日經濟新聞》年終特刊在梳理具備投資價值的上市公司時,預判隨著2013年可能出現行業拐點,光伏行業的白馬股價值將再度顯現,因此梳理出建設全球最大光伏電站的中環股份。該股在2013年交出完美答卷,年內最大漲幅達132.47%。
提前挖掘行業拐點
“中環股份與SunPower等3家公司設立合資企業運營高效率聚光太陽能系統裝配,新公司將于2017年前在內蒙古建設7.5GW電站,后者將是全球最大的光伏電站。中環股份是最大單一股東,占股35%~40%。該項目被稱為吉瓦項目,其將通過硅材料、高效率電池和低倍率聚光技術的優勢結合,成本較現有技術顯著下降。”在《每日經濟新聞》2012年末特刊中曾明確指出了中環股份未來的一大看點。由于2013年中環股份將在內蒙古建設電站,受到多家機構關注,紛紛前去實地調研。
“鑒于該項目處于產業前沿,對發電成本可能形成重大影響。目前中環股份的技術能力可以在效率提升的同時,大幅降低硅片度電成本。”申銀萬國分析師余斌在2012年年末特刊中分析指出。而記者當時從一名接近公司人士處獲悉,一旦項目落成,中環股份將成為新能源技術進步替代性公司,并從硅片制造商向光伏發電商轉型。
單晶硅的工藝較多晶硅復雜,有一些多晶硅企業嘗試進入單晶硅的拉制環節,但進展都不太順利,而中環股份在單晶硅上有自己優勢。
正是考慮到中環股份未來存有的多重想象空間以及手握核心技術,因此《每日經濟新聞》2012年末特刊專門將其作為十大價值投資公司之一。2013年,中環股份全資子公司中環能源 (內蒙古)有限公司與SunPowerSystemsSarl簽 署 了《OASISC7示范系統協議》,中環能源與SunPower通過合作,擬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金橋經濟開發區安裝和運行一套25KW的C7低倍聚光示范系統。
中環股份表示,該系統是吉瓦光伏中心項目的先行示范系統,系統建成后將使公司、SunPower等合作各方進一步掌握C7低倍聚光系統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運行情況。
在光伏領域上進展自然影響到股價,中環股份股價從2012年底的12.75元飆升至2013年10月22日最高點29.64元。
持續追蹤光伏產業動向
中環股份先是打算在內蒙古建全球最大光伏產業園,后又與SunPower合作。一系列的行動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而2013年是否正如 《每日經濟新聞》之前的判斷,來到了光伏行業的拐點呢?
2013年7月中旬,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顯示,我國光伏十二五規劃裝機容量調整確定,從21GW調整至35GW。實際上這已是我國光伏行業發展目標的第四次調整,光伏“十二五”規劃原定目標5GW,受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調整的影響,上調至10GW。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進行調查得知,按2015年35GW以上的目標值,預計2014年~2015年國內光伏裝機容量分別達10GW和12GW。據測算,裝機目標上調將提升1400億元左右的市場需求,空間可謂巨大。
2013年8月6日,央視 《新聞聯播》節目中關于中環股份度電成本即將低于0.4元的報道,在光伏行業內投下一枚“震撼彈”。
為何報道引發巨大爭議?0.4元以下的度電成本究竟是怎樣的概念?火力發電的成本就接近于0.4元,因各地煤炭產區煤價差異和人力成本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中環股份若能做到商業化運營度電成本低于0.4元,即使不算入國家補貼,也能直接與傳統能源競爭。由于太陽能高效率、清潔資源的屬性,度電成本低于0.4元也意味著傳統能源已無競爭優勢。
在一片爭論聲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再次進行深入調查,對中環股份光伏技術路線進行了詳細梳理。中環股份應用直拉和區熔融合工藝的CFZ單晶硅片,轉換率高達24%~26%。上述高效率單晶硅片將與美國sunpower低倍聚光(LCPV)的C7技術融合,共同應用于合資建設全球最大光伏電站——華夏聚光7.5GW項目,采用7倍聚光技術減少昂貴材料使用,大幅降低土地使用面積和光伏發電成本。中環股份的高效率晶硅片與C7系統的互補,以此實現了0.4元以下的度電成本。
2013年9月初,中環股份再度啟動一波拉升行情,從9月2日收盤19.40元拉升至10月22日最高價29.64元。
“踏空”風險
梳理個股飆漲非偶然準確挖掘全憑“懂行”
每經記者 劉明濤
在機會與風險并存的2013年,《每日經濟新聞》2012年末特刊梳理出的海虹控股最大漲幅達到175.42%,比亞迪和東方雨虹最大漲幅同樣翻倍,如此多的牛股被“相中”,看似運氣,但絕非偶然。
有人曾說:選股靠技術,漲幅看運氣。那么要擁有怎樣的技術才能挖掘出牛股呢?從上述3只個股2013年的表現不難看出,要想挖掘到一只真正的牛股,所選擇的“池子”必須是有良好市場前景的行業,在有增長、有空間的行業里,不論具體選擇如何,表現都不會太差。《每日經濟新聞》之所以抓住了多只2013年的牛股,就與對行業基本面和趨勢的深度調查研究有關。
比亞迪:特斯拉刮新能源汽車風暴
“比亞迪宣布與保加利亞能源公司Bulmineral成立合資公司,計劃在該國建廠組裝生產電動公交大巴,計劃每月生產電動大巴40~60輛。近期,比亞迪高級副總裁李柯表示,公司明年將在美國加州投資建廠生產電動大巴,預計該工廠2014年產量為50~100輛。美國的傳統汽車市場雖然已經趨近飽和,但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依舊強勁,比亞迪的技術足以與美國同行一爭高下”——這是 《每日經濟新聞》2012年末特刊對比亞迪的描述。
在關注比亞迪的未來時,本報將注意力放在新能源汽車這一具備廣闊市場空間的領域中。2013年,特斯拉(Tesla)的瘋狂則徹底激活整個新能源汽車板塊。
從誕生之日起就將電動汽車視為公司未來的比亞迪(002594,SZ)2013年股價漲勢驚人,從4月16日到5月13日不到一個月時間里,股價漲幅達78%。
海虹控股:醫藥“大數據”寵兒
“醫療信息化是我國醫療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海虹控股的電子商務能夠改變藥品購銷雙方的信息獲取方式,為購銷雙方和政府監管部門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增值服務,加快創建新型藥品流通體系的步伐。簡單地說,這種模式就是醫藥行業的阿里巴巴。在這一趨勢下,海虹控股獨特的商業模式和前景極佳的PBM(醫療福利管理)新業務,值得投資者期待。”
在 《每日經濟新聞》2012年末特刊中,一語道破海虹控股所涉業務未來發展前景。
當時海虹控股證券事務代表肖琴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前我國的醫保項目在報銷上,都是通過社保機構人工審核查賬,而我們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系統,能夠有效代替人工進行審核。公司的醫保基金智能平臺是PBM業務的第一項產品,目前此項業務仍處于試點期,杭州、柳州、佛山等8個城市已經與公司簽署了試用協議,此外公司也正與多個城市進行業務接洽,試點范圍有望進一步擴大。”
她表示,PBM模式在美國已經非常成熟,而中國的人口眾多,一旦這套模式被廣泛應用,未來將有極大的業務增長空間。目前該業務國內只有海虹控股一家經營,具有很大的先發優勢。
分析人士認為,海虹控股與全球知名醫療衛生數據應用服務商IMS艾美仕合作,未來基于核心要素臨床數據庫而誕生的多個新業務,相較已經被市場了解的PBM業務是平行關系,公司豐富的業務拓展正處于爆發前夜。
在有如此良好前景的行業中成長,海虹控股股價自然走牛,不過與比亞迪的階段性暴漲不同,海虹控股股價2013年一直震蕩上漲,年內最大漲幅一度接近200%。
東方雨虹:節能建材龍頭
2012年12月20日,工信部發布《建筑防水卷材行業準入條件 (征求意見稿)》、《建筑防水卷材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業內人士認為,未來該行業將進入政策助力的優勝劣汰階段,行業集中度提升有望成為趨勢。
“同城鎮化、水利建設有直接關聯的防水材料行業龍頭東方雨虹將受益于新一輪的城鎮化效應。一方面防水材料行業整合已經開啟,龍頭企業將受益;另一方面東方雨虹自身的經營業績也將大為改善,從而步入了高增長時期。”因為看好節能建材,東方雨虹也在2012年末被《每日經濟新聞》視為2013年具備投資價值的上市公司。
2013年,東方雨虹與國內多家地產龍頭企業簽訂了獨家合作協議,合作模式也由之前“包料不包工”轉向“包工包料”,推動了公司工程施工業務快速增長。2013年9月,東方雨虹公告稱,擬通過定增再融資擴大產能。對于穩定增長的輕資產企業而言,產能建設資金需求不大,產能較難達到瓶頸,但今年來尤其是4月以后,公司銷售加速,產能瓶頸逐漸顯現。因此擴大產能有助公司未來加速增長。
處于行業龍頭地位的東方雨虹,僅憑行業高景氣度和巨大的市場空間便撬動了公司股價,2013年最大漲幅達102.5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