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9 22:55:46
經歷了2013年成長股的狂飆,2014年誰又將是市場新的主角?
改革紅利的推動,能否在2014年的資本市場掀起一波浪潮?
站在2013年年底,仰望2014年,一切都充滿了變數。
《每日經濟新聞》特邀九大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把脈2014年,希望能夠為大家的投資提供一些參考。
2014年將是“改革+轉型”年
□大成首席投資官兼股票投資部總監 曹雄飛
無論對宏觀經濟還是股票市場而言,2014年將是“改革+轉型”年。
因此,2014年需要重點關注改革力度強和政策親和度高的相關行業和領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通過國企改革來解決國企經營效率差的問題,由于國企本身大多具備較強的技術、人才和資源儲備,解決好管理體制和有效激勵后,相關國企上市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必將大大提升。
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成立,顯示出國家安全意識的提高,預期國防開支比例和軍事裝備采購比例都將出現上升,相關科研院所的改制和軍用技術轉民用的普及也將加速,可沿以上合理預期尋求投資標的。
三、新型城鎮化推進將加速,通訊、教育文化和醫療保健行業受益最為確定,相應的房地產產業鏈受益程度將有所下降。除城鎮化外,還可以關注城市管網改造部分,相關的材料設備提供和建設行業均將受益。
四、節能環保產業既是資源緊缺和環境約束的被迫選擇,又符合改革和轉型的需要,也是成功轉型和發展的抓手之一,具備中長期投資機會。
五、科技創新、產業模式創新是永恒的主題,2014年將依舊亮麗。
六、金融改革也在逐步加速,利率市場化帶來的負債端成本上升將倒逼所有金融行業資產端尋求收益率突破;證券公司可以依靠政策支持,通過資產端創新來提高杠桿率;保險行業在資產端管理突破的同時,還受益于負債端長期養老資金入市可能帶來的改變;非銀行金融業也將成為金融改革的受益者,但要當心階段性的流動性風險出現帶來的巨大波動。
不看好2014年上半年市場表現
□國泰投資總監 黃焱
對未來政策的判斷有下面幾個:首先,無論誰主導經濟,底線思維總是有的;其次,要想不突破7.5萬億元的信貸目標,貨幣和財政政策將會有收緊壓力,這種壓力更多體現在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上;最后,改革是大趨勢,但存在速度與力度的問題,2014年是較好的觀察期。
相比2013年,2014年經濟環境將更為復雜,如果能有效解決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平臺貸危機,將為未來2~3年的牛市奠定基礎。2014年的投資環境也與以前有所不同:國際經濟環境在出現好轉,改革方向明確,實體經濟庫存水平下降,但與此同時,房價持續上漲,債務和利率水平都將進一步走高。
因此,2014年上半年我們不看好市場的整體表現,下半年是否存在機會取決于上半年的調整力度。如果政府將2014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得過高,2014年的行情和結構將與2013年類似。
鑒于改革的基調,加上2014年又面臨種種轉型困難,策略上建議配置白馬成長股和低估值、有改革預期的中盤藍籌股。對于強周期和純概念的股票采取回避的策略。
基于上述判斷,我們認為4個方向應貫穿2014年的大部分時間:一、業績穩定的行業,如大眾消費品、醫療服務;二、在當前人口老齡化、環境壓力,以及勞動生產率低下的周期性因素中推升環保、能源結構調整、工業自動化、國企改革等行業的表現;三、對利率變化不敏感的行業,如軍工、信息安全、安防;四、產能調整到位的行業,如部分中游行業。
從目前市場估值情況來看,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居民感受到的“無風險”收益率在提高,市場整體估值將持續承壓。創業板估值與滬市估值相比較高,但創業板代表了未來轉型的方向。
中性偏緊貨幣政策或維持
□交銀施羅德基金投資總監 項廷鋒
預計2014年最大的變化是經濟繼續溫和回升后,通脹壓力及房地產市場調整形成的拖累。我們預期受到金融條件收緊的負面影響,經濟增長將略微有一定壓力;在上半年繼續溫和回升后,下半年回升乏力。通貨膨脹前景受到內需較弱的影響,在2014年很難形成顯著壓力。在貨幣政策層面,我們仍然預期2014年不會調整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將視外匯占款是否出現劇烈波動而定,而這更多取決于QE的退出進程。
在流動性層面,考慮到美聯儲逐步退出QE,美元可能在2014年走出震蕩上行態勢,美債收益率仍可能在下半年回升到3%,甚至更高,從而吸引全球資金流向美國。在此背景下,配置到中國的全球資金可能相對2013年會有所減少,在央行維持中性偏緊操作立場下,對中國國內流動性可能形成一定影響。
展望2014年,隨著美國經濟進入健康的復蘇通道,QE退出已是大勢所趨,而這可能會帶來全球流動性的深刻變化。歐洲復蘇的持續性值得觀察,歐元區在2014年維持寬松的政策將是大概率事件。總體而言,預計歐美市場整體風險不大,投資機會或依然較好。
對海外股票市場而言,預計QE退出的節奏可能會給股市帶來一定的擾動。美國經濟基本面的改善和貨幣政策的變化會推升國債收益率趨勢上行,中間的過程不僅依賴于經濟數據的改善程度,也取決于市場反應和美聯儲預期管理之間的博弈。在預計沒有更為擴張的貨幣政策刺激下,無風險利率的上行會對估值擴張產生一定的壓制,融資成本的上升也對盈利有負面影響。在整體市場盈利水平創歷史新高的條件下,盈利水平繼續提升或會變得更具挑戰性,在此環境下,對個股的深度挖掘和盈利增長的把握,或許顯得更為重要。
我們預期在通貨膨脹預期較高,通脹前景存在不確定性,表外融資仍然較難抑制的情況下,央行中性偏緊的立場可能會維持一段時間。在這種情況下,信用債可能會面臨一些調整壓力,2014年出現信用風險事件的概率可能比2013年略大。
在涅槃中重生
□融通基金總經理助理 陳曉生
2014年,中國股市面臨的最突出矛盾應該是改革紅利與改革成本之間的碰撞與權衡。系統化、體系化的改革既帶來了全要素生產力的提升,從而促使股市長期估值水平趨于上升,同時也帶來了結構性的投資機會,而改革成本的加大將不可避免地帶來短期估值沖擊和風險釋放。2014年對于中國股市而言,將是黎明前的黑暗,牛市來臨前的涅槃,也是戰略性反攻前的最后防御階段。
改革紅利帶來了美好的憧憬,而改革成本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現實壓力。要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形成市場化收益率曲線是必不可少的條件,財稅體制改革、利率市場化改革是否最終引發信用風險的重新定價,從而導致地方債務、影子銀行或部分地區的房地產掛鉤理財產品出現局部信用違約事件?這些都將是2014年資本市場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未來IPO實施注冊制,將大幅降低殼資源的價值,也給部分估值虛高的企業帶來巨大的估值壓力,看來2014年A股不先蹲下去是難以實現跳起來發動戰略性反攻的。
在投資策略上,我們傾向于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捕捉波段性的結構機會。2014年我們關注傳統產業龍頭股的價值投資機會、成長股的投資機會及主題投資機會。受益于改革的戰略新興產業,特別是電子科技與醫療健康產業,通過存量改革提高效率的國有企業,以及順應經濟轉型的傳統產業、軍工主題和環保主題均值得關注。
整體大行情的概率較小
□興業全球基金管理部投資總監 董承非
展望2014年,我們認為A股出現整體大行情的概率較小。一方面,國內經濟仍然處于底部盤整中;另一方面,整個社會資金成本較高,2013年6月、12月流動性緊張的狀況不斷出現。A股孕育趨勢性行情的條件并不完備。
周期股、藍籌股出現趨勢性行情的概率不大;成長股普遍估值較貴、泡沫水平較高,因而2014年的投資難度要大于2013年。
不過,未來板塊性、結構性的機會還是會不斷出現。從板塊來說,我們大概會沿著兩個角度選擇合適的公司。
一個角度是優中選優,對于那些符合產業轉型方向、行業增長處在較高景氣周期、處于較快成長的公司,我們依然堅定看好其投資價值;尤其是在板塊調整、品種估值下降之后,仍有較好的介入機會。
另一個角度是尋找市場中被遺忘的角落。雖然說從整體上看,傳統行業由于經濟周期的原因缺乏趨勢性機會,但如果仔細研究各個行業,也能找出蘊含不錯投資價值的機會。例如,一些非常傳統的行業,隨著企業間不斷兼并,行業集中度提高。受益于此,雖然行業整體沒有發生明顯的快速增長,但龍頭企業的毛利率會逐漸上升,比如2013年表現很好的空調龍頭股和乳業龍頭股。產業轉移也是一條思路,隨著國內人力成本上升,原先具有比較優勢的低端制造業轉移去了越南等國家。同時,隨著我國制造業水平的提升,也有一些毛利率更高的產業轉移到國內。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電子板塊、化工板塊依然能找到較好的投資標的。另外,內需增長依然是我們會持續關注的主線,隨著國內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醫療需求、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食品飲料、醫藥、能源等板塊依然蘊含較好的投資機會。
投資盛宴可期
□萬家基金權益部副總監 吳印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明了未來中長期社會經濟最大的主題——全面深化改革。
過去幾年A股的持續低迷已經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老的經濟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即由政府主導、靠投資拉動經濟的粗放模式。未來市場將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依托技術進步、管理提升推動經濟發展已成為必然。
未來的投資也必然要沿著這條主線走,順應中國轉型的大趨勢。
改革前景光明,但也有相應的成本,很有可能導致經濟增速階段性地降低;再加上全球流動性的變化等擾動因素,A股可能還面臨著一定的系統性風險。但隨著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實、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出現,在若干風險逐漸釋放和消化后,一輪真正的盛宴會等著我們。
解讀2014:改革與市場風格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 魏鳳春
2014年A股市場的矛盾,可能會集中在改革與市場風格上。
挖掘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投資機會,有三點最值得關注:
第一是國有企業改革。一條主線是國有資產會對哪些公司淡化管控,從而改善這些公司的激勵機制;另一條主線是國有資產會投向哪些公司,從而降低這些公司的融資成本,同時提升這些公司的戰略地位并打開其成長空間。
第二是黨風廉政建設會對一些行業和公司形成沖擊。
第三是地方投融資體系改革,新增城投債質量會提高,但2014年仍可能出現因嚴控債務增長導致地方債和產能過剩行業債出現信用違約風險,不得不防。
在市場風格上,也存在兩條主線。
一條主線是IPO重啟。IPO開閘對行業龍頭的沖擊體現在兩點:一方面是獲得廉價資金的優勢被削弱;另一方面是并購的難度有所加大。融資成本低、擅長并購,并不是所有行業龍頭的核心競爭優勢,需要仔細甄別。
另一條主線是價值股的逆襲。便宜自有便宜的原因。在自我革新、激勵機制上實現突破,業績逐漸改善的公司,以及行業供需結構明顯改善的公司,都有望實現股價的逆襲。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能實現商業模式再造的公司,能借國資改革東風理順激勵機制的公司等。
我們認為2014年極有可能是改革的大年,在改革的大背景下,有大量的投資邏輯會實現再造。經濟主要風險可能在信用領域,成長股仍然有投資價值。
關注結構性投資機會
□方正富邦投資總監 沈毅
在經歷了幾年的嚴冬考驗后,股市春天的腳步或許已經越來越近了,但也需謹防乍暖還寒。
從經濟指標看,PMI指數持續處于景氣區間,扣除非標資產影響之后的債權收益率曲線逐步平坦化,人民幣出現升值預期等,這些都意味著投資者關于未來的盈利預期是向上的,股市的估值中樞水平有可能會有所抬升。
但2014年股市究竟能出現多大的漲幅,關鍵還是取決于央行的貨幣政策。從決策層的表態來看,資金面可能會維持目前中性偏緊的狀態,從而使得2014年股市的上漲空間不會很大。
此外,雖然市場對部分風險有所預期,但投資者仍要關注美聯儲QE退出、樓市回調、地方債務問題對股市的沖擊。
2014年股市上行概率大于下行概率,但震蕩幅度可能會比2013年更大,股市的結構性投資機會明顯大于趨勢性投資機會。預計醫療衛生、生態環保、信息通訊、互聯網、文化傳媒等行業或有比較好的絕對投資收益;銀行、證券、建材、工程機械等行業或有比較確定的相對投資收益。
主題投資方面,建議抓住國企改革、自貿區、4G、軍工等主題性投資機會。
2014年主線:大消費+改革
□華商基金總經理助理兼研究總監 田明圣
2014年經濟增速將持續平穩,預計增長7.8%,略高于2013年的7.6%。通脹將進入緩慢上升周期,股票市場中樞上移,系統性機會將增多。
從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出口方面,發達經濟體繼續緩慢復蘇,新興經濟體增長存下行壓力,出口難有大幅改善,2013年1~4月由于虛假貿易出口增速較快,2014年上半年由于基數較高,出口增速不會太高。
投資方面,無論從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還是制造業投資來看,增速不大。
從消費來看,其增速可能會出現明顯回升。原因在于,無論是從私人部門消費,還是政府部門消費來看,消費潛力上升,消費領先指標也出現回升。私人部門消費方面,隨著經濟企穩、就業率繼續緩慢上升,收入增速轉而出現回升,作為消費領先指標的名義GDP增速開始出現回升。由于2014年上半年CPI和PPI繼續回升,預計名義GDP增速回升會持續。政府部門消費方面,反腐對于三公消費和奢侈品消費的影響在2013年很大,2014年持續反腐對消費增速的負面作用就會大大下降。
對于行業的配置建議是大消費+改革主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