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4 01:10:1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茜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茜 發自北京
據外電報道稱,12日,意大利檢方就國際評級機構涉嫌濫用職權調低意大利主權債務評級一事,要求評標普和惠譽7名相關人員出庭受審。
據悉,意大利南部小鎮Trani的檢察官懷疑,在過去幾年里,評級公司誤導性的降級和展望調整促使投資者出逃意大利主權債券市場。相關調查結束后,檢方要求五名標普員工和兩名惠譽員工出庭受審,稱其“有嚴重持續的市場濫用行為”。目前,法官仍未對是否接受檢方控訴做出決定。
標普稱結論公正獨立
意大利檢方稱,2011年5月20日,標普下調意大利主權債券評級展望,但是直到三天后才說明調整原因,檢方認為這一行為誤導了投資者;而惠譽則在今年1月27日正式下調意大利債券等級前發布若干降級預報。此外,標普和惠譽在市場交易時間內,發布關于意大利和意大利銀行系統的信用評級調整,導致米蘭股市大跌。
檢方認為,標普和惠譽對意大利犯下“嚴重罪行”,導致后者付出額外的債務成本,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但檢方表示,由于對穆迪進行調查后,無法證明此機構有市場濫用行為,因此沒有提出指控。
對于上述情況,標普相關人士在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郵件中表示,“這些指控是毫無根據的,并且沒有任何價值。因為我們的職責就是根據我們公開和透明的方法發布有關信用度的獨立觀點,而這些方法在全球范圍內保持一致。我們將繼續履行上述職責,并在這一過程中無懼于且不偏袒任何投資者、發債人或其他外部人士,我們也會繼續捍衛我們的評級行動、我們公司以及員工的聲譽。”
去年,根據意大利兩消費者權益保護團體提出的法律訴訟,意大利檢方隨即展開調查。此后,評級機構的輪番轟炸致使意大利各團體對三大機構提起的法律訴訟從未停止。
三大評級機構訴訟案增多
由于評級機構在次貸危機前對金融衍生品過于慷慨的評級,以及在歐債危機中屢次下調風險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三大國際評級機構招致歐美多國的不滿。歐盟委員會近年亦公布多項草案,欲減輕對三大國際評級機構評級結果的依賴,建立歐洲評級框架。
據《金融時報》統計,目前約有60起針對評級機構的訴訟與金融危機有關,其中絕大部分是在美國提起,約有12起訴訟是在德國和意大利提起。約有40起訴訟遭法庭駁回或被原告主動撤銷,其中部分遭駁回的案件目前正在向更高一級法院申訴。其余20起訴訟正在審理當中,其中有6起在意大利和德國。
由于評級機構在發布任何研究報告都附有嚴謹的免責申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金融危機后針對評級公司的訴訟都會被駁回。但是最近情況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上周一,澳大利亞聯邦法院做出了一個里程碑意義的判決,判13家地方議會訴標普評級結果誤導投資者勝訴。分析指出,這或將鼓勵更多人鼓起勇氣起訴評級機構。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troyoo.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