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31 00:52:52
張茉楠(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
對外資產和對外負債的運營和增值能力對一個國家來說至關重要。因我國對外資產負債結構嚴重失衡,導致我國對外資產負債表處于潛在風險威脅之下,防范風險,調整結構,推動改革已迫在眉睫。
中國面臨的第一大風險是“負財富收益”。一國的對外經濟交往和對外資產負債狀況分別集中反映在其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投資頭寸表中。國際投資頭寸表是國家的對外資產負債表,是一國對外金融資產和負債狀況的整體反映,也是國家宏觀經濟決策和市場涉外風險防范的重要信息參考。
從外管局公布的2011年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對外資產為4.72萬億美元,對外負債為2.94萬億美元。盡管中國對外凈資產高達1.77萬億美元,但2011年中國的對外投資凈收益卻為-268億美元。這是中國資本賬戶在經歷三年順差,在2010年轉為逆差后,2011年出現了20年來最大的負值。該怎樣看待中國對外資產的負收益?中國對外資產負債的風險及未來挑戰如何?
這種“負收益”與我國對外資產負債表的不健康關系很大:我國對外金融資產與對外負債的結構與收益嚴重不對稱;國際頭寸表中對外金融資產遠遠大于對外負債,而對外金融資產收益率遠遠小于對外負債收益率。
不對稱結構的直接結果就是投資收益的重大差異。以中國持有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計算,我國儲備資產的收益約為3%~5%,外國直接投資在我國的收益平均在15%~20%左右。按此估算,3萬多億美元的儲備資產年收益約1013億美元,1.53萬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年收益為3060億美元,相差近3倍,凸顯出我國“負債高成本、資產低收益”的嚴重失衡局面。
第二大風險是人民幣幣值波動性風險。中國對外凈資產共計2萬億美元,其中政府部門儲備資產為3.2萬億美元,非政府部門對外凈負債1.2萬億美元。私人部門的資產配置失衡帶來一個長期問題:一旦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人民幣將面臨貶值和資本流出壓力。當人民幣強勁升值時,用美元支付款項的中國進口企業傾向從銀行借入而不是買入美元,這樣既能賺取較高的人民幣存款利率,還能從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升值中獲益。但隨著美元升值及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甚至反轉,越來越少的公司向銀行借美元,部分美元賣空頭寸已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平倉,這些企業對美元的需求量加大,開始囤積美元而拋售人民幣。
第三大風險是貨幣政策和貨幣調控的管理風險。一方面,由于私人部門購買外匯資產的增加,央行被動收回人民幣流動性,造成一定程度的貨幣緊縮;而另一方面,在形成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情況下,非政府部門增加美元減少人民幣資產,在國內資產配置上則表現為增加貨幣資產,減少風險資產配置,因此流動性需求上升,在相同的貨幣供給下貨幣條件顯得更緊,這給貨幣政策的操作帶來更大難度。
為規避中國式對外資產負債表風險,必須積極調整對外資產配置結構,改變金融資產大規模流向美債的情況。也需要加快資本項目改革、外儲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資本走出去步伐,徹底改善中國對外資產負債表嚴重失衡的現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