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1-12-30 09:18:52
一位家電品牌商向記者透露,“商場內部加收的各種應收款項,很多都是不合理的,但是我們根本沒有談判的余地。”
每經記者 鄭佩珊 發自上海
過度依賴進場費、促銷費等渠道費用生存的零售企業,如今不得不面臨行業風向的轉變。
包括大型超市、百貨以及家電大賣場在內的大型零售企或先一步聞到了來自國家層面的變化。昨日記者從商務部獲悉, 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五部委將聯合整頓大型零售企業亂收費現象,根據其透露的信息,國內銷售額排名靠前的大型零售企業包括國美、世紀聯華等都將被列為約談對象,而外資零售企業中包括沃爾瑪、家樂福、樂購以及樂天瑪特等都將歸入整改名單。
有別于以往的相關條例,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指出,“雖然此前出臺過渠道收費相關的指導意見但并非強制性的。”此次五部委的聯合整頓將意味著從行政層面向零售企業施壓。
渠道亂收費現象已經成為零售行業重災區,大部分零售企業依靠“渠道費用”才能獲取利潤,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這一次的整頓其意義更大應該是在于警示作用。”
零售大品牌成約談對象
這一次由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五部委聯合開展的整頓大型零售業企業向供應商違規收費行動,將長達6個月之久,從今年12月起將持續到明年的6月份。
記者從商務部了解到,此次清理整頓主要針對利用市場優勢地位向供應商違規收費的超市、百貨店、電器專業店等大型零售企業及其下屬門店。清理整頓的零售企業,其最大單店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含)、門店數超過20家(含),且2010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人民幣(含)。
以此為依據,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國內排名靠前的零售企業都將上榜。其中包括國美、蘇寧、聯華、永輝、步步高、家家樂等大型連鎖企業,外資企業中包括沃爾瑪、家樂福、樂購、樂天瑪特等都可能成為商務部約談對象。
發改委負責加強市場價格監管,規范經營者價格行為,依法查處各類價格違法和價格壟斷行為,牽頭負責清理未按規定實行明碼標價的行為。稅務部門對涉嫌稅收違法行為的零售商開展稅收檢查并依法處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查處商業賄賂和促銷活動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會同發改委清理大型零售企業利用市場優勢地位違規收費的行為。公安機關對涉嫌商業賄賂及其他經濟犯罪行為及時立案偵查。
“此次整頓主要是針對零售企業收費過于‘隨意’,”該名業內人士指出,進場費、返點率、促銷費等通道費用已經是零售商利潤的主要來源,零售企業過于強勢導致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建立的關系難以對等。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指出,此次整頓目的在于理清中國零供關系,凈化供應鏈條。
商務部也明確指出,清理整頓的內容主要包括:規范零售商收取使用促銷服務收費行為、禁止各種違規收費行為、零售商向供應商收費要落實明碼標價要求等。清理整頓工作主要包括零售商自查自糾、有關部門聯合檢查、督促整改存在問題、推動建立長效機制等步驟。
零供關系危機不斷
隨著近兩年來零售行業競爭加劇,供應商渠道成為零售企業轉嫁競爭壓力的重災區。
與零售企業關系惡化的情況開始不斷爆發。
僅看強勢供應商與強勢零售企業的抗爭。今年1月,中糧集團旗下的食用油“福臨門”與家樂福因進場費等問題一度陷入談判僵局。另外,由于交易條件沒有談攏,全球食品巨頭、“餅干大王”卡夫食品系列的餅干品牌從11月開始在聯華超市的全國直營店全部下架。除此之外,因拒絕康師傅對方便面的提價要求,家樂福遭到了康師傅的斷貨,但該斷貨風波背后,更在于超市每年遞增的各項超市費用。
再回歸到弱勢的供應商,“我們根本沒有發言權。”一位超市的供應商向記者透露,超市莫名其妙地多出各種名目的費用,近幾年內已逐漸形成業內默許的潛規則。超市商品的返點也從最初的4.1%逐漸上漲到5%、12%、25%、30%,最近一段時間已高達40%-50%。
一位家電品牌商向記者透露,“商場內部加收的各種應收款項,很多都是不合理的,但是我們根本沒有談判的余地。”
2006年由商務部曾推出的《零售商與供應商進貨交易管理辦法》,作為綠色指導意見并不具有強制性。
“這幾乎是形同虛設,”上述家電品牌商向記者透露,根本不能成為解決的依據,只能作為參考依據。
“很多零售企業績效差,銷售的貨品根本沒有利潤,甚至是負利潤,”洪濤指出,為了提高零企業的收入來源,供應商比重在不斷加大。
隨著零售行業競爭加劇,相關有法律效力的規定勢在必行。
整治殺傷力幾何?
此次對于零售企業的整頓被視為對于相關規定出臺的試運行。據悉,目前商務部已經開始起草《規范零售商、供應商交易行為意見》和《零售商、供應商商品供銷合同規范》,以進一步規范零供關系。
“但是真正要達到效果,將是一個耗時耗力的巨大工程。”趙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
根據商務部的通知指出,此次清理整頓工作部際協調小組由商務部牽頭,發改委、公安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等部門參加。通知要求,各地方要建立相應的工作協調小組。
記者從多家大型零售企業獲悉,企業方面目前并未接收到來自于政府方面的任何通知。記者從多個省級相關部門了解到,該整頓行動工作目前也還沒有正式落實。
商務部表示,對于供應商反映存在違規收費行為的其他零售企業,也可納入清理整頓范圍。
目前國內的供應商數量極為龐大,要真正整頓此前的亂收費現象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趙萍向記者表示,“供應商不可能為了指證零售企業的亂收費現象,而得罪了零售商。”
一旦提供證據指出零售商的不符合規定的亂收費行為,意味這供應商和零售商的決裂,供應商也將失去其擁有的供應渠道。
“此次整頓行動更大的意義在于警示,”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也透露了如今零售環境風向的改變,規范化已經成為趨勢。
“一方面要警示零售企業,”趙萍告訴記者,另一方面要雙管齊下培育供應商,“只要零供雙方處于平等地位,才可能保證不合理現象的杜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