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25 15:07:44
近年來,英杰電氣憑借夯實光伏電源傳統主業,持續發力半導體射頻電源等高附加值新業務,成功打開了長期發展空間。
4月24日晚,英杰電氣2024年“成績單”正式出爐。在去年光伏行業整體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公司的業績顯現出較強的韌性,尤其是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同比大幅增加超4億元,創出歷史新高。
在提升投資者回報方面,去年,公司向全體股東合計派發現金股利0.88億元,疊加已累計回購近0.5億元,兩項合計,去年公司的股利支付率達32%,創下近年來新高。
英杰電氣2024年年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主營收入17.8億元,同比增長0.6%,實現凈利潤3.23億元,同比下降25.2%。由于去年光伏收入確認難度加大,外加資產減值計提和研發費用增加,導致英杰電氣去年業績有所低于預期。
盡管如此,但英杰電氣年報不乏亮點。2024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逆勢同比大幅增加330.7%至6億元,創歷史新高,主要系去年公司銷售商品及勞務收到的現金相較2023年增加所致,反映公司的業績含金量較以往明顯提升。
隨著年報發布,業績靴子正式落地。相比光伏行業去年整體大幅下滑,多家行業龍頭出現大幅虧損,英杰電氣的業績表現出較強的韌性,而這背后與公司過去多年不斷向高端領域升級轉型密不可分。
近年來,英杰電氣不斷向高端領域進軍,成功切入半導體設備細分行業。2023年4月,公司設立專門從事半導體射頻電源業務的成都英杰晨暉科技,進一步打開了公司在高附加值的半導體行業的發展空間。
據統計,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來自半導體電子材料行業的產品毛利率則趨于提升,分別為50.86%、49.55%、42.84%、53.98%,對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拉動明顯。
業內認為,半導體射頻電源市場空間廣闊,且行業受益于海外供應瓶頸、庫存消耗周期因素、半導體資本開支提速預期等因素疊加,半導體射頻電源國產替代進程有望進入加速期。英杰電氣作為行業龍頭占據領先地位,有望不斷憑借相關業務訂單積累抵消市場擔憂的光伏訂單下滑。去年,公司來自半導體及電子材料行業的銷售收入3.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19.69%,為2020年來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公司半導體高端射頻電源已通過大客戶驗證,在刻蝕、離子注入、PECVD等領域有望快速滲透。半導體射頻電源市場空間在45億美元以上,此前國產替代率一度不足5%,公司作為目前國內高端射頻電源主力供應商,或將充分受益。
2024年3月21日,英杰電氣旗下子公司英杰晨暉發生股權變更,中微公司新進成為公司股東,持有公司16%的股份。
機構認為,伴隨中微公司入股英杰晨暉,雙方的合作有利于推動射頻電源國產化替代進程。值得一提的是,英杰晨暉2024年實現凈利潤0.63億元,凈利率高達34%。
眼下,半導體射頻電源業務成長動能依然充足。日前,公司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半導體射頻電源產線目前可以滿足客戶半導體制程設備的電源需求,同時公司也計劃繼續擴大相關產品的產能,為后期電源需求進一步放量做好準備。
作為國內工業電源領域的領跑者,經過20多年的創新發展,英杰電氣成功研發了國內首臺相應技術參數的全數字單晶爐加熱直流電源、全球首臺36對棒多晶硅還原爐電源、國內核電站功率控制器主要供應商等,創造了工業電源領域多項“首個”和“唯一”,已成為國內功率控制電源、特種工業電源設備的強勢品牌供應商。
展望2025年的發展目標,創新依然是不變的主題。英杰電氣在年報中指出,今年,公司將繼續聚焦電力電子核心技術突破,強化工業電源、特種電源領域領先優勢,深化半導體設備、新能源領域布局,通過技術升級與組織協同構建差異化競爭力。
此外,2025年,公司將圍繞發展戰略方向進行市場深耕。在半導體與泛半導體設備電源國產化方面,加大研發投入和專業團隊建設,進一步增強與更多關鍵設備廠商合作,著力攻克技術難題,定制解決方案,提供樣機測試,推出適配更多設備的高性能電源,提升國產電源配套比例。
在新能源領域,公司將深化產品矩陣建設,優化快充、慢充電源,研發新一代高電壓、大電流充電電源。研發多規格、高轉換效率的儲能變流器電源。在制氫領域,攻克堿性電解水、PEM制氫設備的電源技術,完善各場景產品布局。?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繼續深耕光伏、半導體行業外,充電樁有望為公司打開二次成長曲線。公司開發的交流充電樁為國內首臺通過美國UL認證的交流充電樁產品,目前產品已經出口全球60余個國家。
隨著客戶認可度和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英杰電氣充電樁在手訂單飽滿。機構預計,到2025年底,公司將擁有40萬臺交流充電樁和1.2萬臺直流充電樁的生產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取得經營成果的同時,英杰電氣重視維護全體股東利益,增強可持續發展底蘊,去年公司制定了“質量回報雙提升”行動方案。在投資者回報方面,公司采取了切實行動,實施了2023年年度利潤分配方案,向全體股東合計派發現金股利0.88億元(含稅)。此外,去年,公司開始首次實施股份回購方案,截至去年末已累計回購近0.5億元。兩項加總,去年公司的股利支付率為32%,創下2021年以來的新高。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