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17 10:31:08
每經評論員 杜宇
4月16日晚間,翔騰新材(SZ001373,前收盤價:26.83元,市值:18.43億元)發布股東減持公告,引發市場關注。持股5%以上股東上海祥禾涌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四家股東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合計減持股份3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54%。根據公告,減持計劃仍在進行中,四家股東的減持行為出于一致行動關系。值得注意的是,翔騰新材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全年凈利潤同比下滑56.01%~65.94%。
翔騰新材自2022年業績便開始走下坡路。2022年和2023年,公司均錄得營收、凈利雙雙下滑。業績表現不佳。股東“組團”減持疊加業績下滑,不禁讓市場對翔騰新材的未來發展產生擔憂。
股東的減持行為往往會對公司和投資者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多位股東減持可能導致公司股價短期內波動加劇,對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造成影響,引發市場對公司未來經營前景的質疑,進一步削弱市場對公司的信心。另一方面,股東的減持行為可能暗示其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擔憂,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投資者對公司價值的判斷,導致投資者信心受挫,進而影響公司的融資能力和市場形象。
筆者認為,面對股東減持和業績下滑的雙重壓力,翔騰新材需要積極采取措施應對挑戰。首先,公司應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投入,提升產品競爭力,以應對同行業競爭加劇的局面。通過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增強公司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其次,公司需優化市場布局,積極開拓新的客戶群體和市場領域,降低對單一客戶或市場的依賴,分散經營風險。此外,公司還需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費用,提升盈利能力。在資金管理方面,公司應合理規劃資金用途,優化資本結構,避免因股東減持而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和發展。
總之,翔騰新材在面臨股東減持和業績下滑的困境時,需要從多方面入手,積極探尋破局之路。只有通過加強技術創新、優化市場布局、提升內部管理等措施,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重新站穩腳跟,實現可持續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