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6 11:21:17
央行: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5.13萬億元;
東海證券:上證指數或有進一步震蕩盤升動能;
海通國際:AI浪潮下布局什么方向?
江海證券:AI賦能醫藥行業縱深發展,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國金證券:機器人生態形成良性循環,機器人“iPhone時代”來臨。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彭水萍
(一)重磅消息
2月14日,央行發布《2025年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2025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統計數據報告》《2025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18.52萬億元,同比增長7%。狹義貨幣(M1)余額112.45萬億元,同比增長0.4%。流通中貨幣(M0)余額14.23萬億元,同比增長17.2%。當月凈投放現金1.41萬億元。1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264.6萬億元,同比增長7%。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60.77萬億元,同比增長7.5%。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5.13萬億元。1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312.95萬億元,同比增長5.9%。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306.55萬億元,同比增長5.8%。1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4.32萬億元。
(二)券商最新研判
東海證券:上證指數或有進一步震蕩盤升動能
1、上證指數中長期均線趨勢在2024年10月中旬之后已經扭轉向上。上證指數在2021年2月18日創波段高點3731點之后,寬幅震蕩向下,直到2024年9月18日,創波段低點2689點,指數在長達三年半的時間,一直處于趨勢向下的狀態中。直到指數在2024年9月18日之后,快速上漲,上演逼空行情,在10個交易日上漲985點。并于2024年9月30日,指數跳空向上,上破了此前長達三年半的下降趨勢線,留下寬達66點的突破性缺口。指數于2024年10月14日,其20日、30日、60日均線形成多頭排列,中期均線趨勢向上。指數的中長期均線趨勢或已是扭轉向上。
2、上證指數于2024年10月8日之后震蕩調整,目前調整已經較為充分。上證指數于2024年10月8日,在逼空大漲幅度超36%,創波段高點3674點之后,開始寬幅震蕩回落,對大漲進行部分回撤和調整。指數最大跌幅超過15%,調整時間超80余個交易日。期間一度跌落到120日均線附近。120日均線附近同時重合前期寬達66點的突破性缺口支撐位,支撐較為有力。目前指數回落空間有限,若指數調整結束,將或延續之前的上漲趨勢,有進一步的上行動能。
3、上證指數目前上破60日均線,短期技術條件明顯修復。60日均線在技術上經常被稱為多空分界線,有較強的技術分析意義。上證指數在其60日均線附近經過幾日多空爭奪,量能溫和放大,于2025年2月12日收凸頂陽線,收于60日均線之上,來到日線均線體系之上。同時上破了2024年10月8日與2024年12月10日的高點形成的下降趨勢線,取得技術的重要突破。目前指數5日、10日、20日均線多頭排列,齊頭向上,短期趨勢向好。日線指標尚未走弱,目前短期技術條件明顯修復,尚無明顯的拉升結束跡象。
4、上證指數回落空間小,上行空間大。上證指數下方分別有半年線、缺口、年線支撐位,均是較強支撐。距目前點位約7%的空間。若把上證指數在2024年9月18日到10月8日大漲36%的日線K線稱為旗桿,2024年10月8日之后的調整浪稱為旗面,指數若調整結束,延續前期上漲趨勢,理論上將或再漲一個旗桿高度。所以指數目前下行空間小,上行空間大,震蕩中或有進一步上行動能。
海通國際:AI浪潮下布局什么方向?
1、春季行情,科技領漲。宏觀政策基調積極、流動性和國內基本面均有邊際改善,這為春季行情提供了有力支撐。從行業維度看,回顧歷史可發現春季行情中領漲行業無普適性規律,而是得益于當時政策或產業因素催化。近期DeepSeek大模型或將加速AI應用的落地,隨著春季行情的徐徐展開,需重視AI等產業趨勢迎來積極催化的領域。
2、電子:國產算力重回軌道,DeepSeek加速端側全面推進。DeepSeek帶來的深遠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維度:同樣訓練效果下DeepSeek提供的低成本方案將為業界提供新的訓練思路,同時國內云廠商也會將注意力轉移到國產算力卡的潛能開發;云端推理對算力卡的需求與本地算存持續加碼以支持大模型將成為中長期的產業趨勢。硬件端有望從五個面向深度受益:國產算力供應鏈;應用端-AI手機;應用端-AI PC;應用端-AIoT;應用端-汽車智能化。
3、計算機:國產大模型勇攀高峰,AI應用爆發將至。DeepSeek、Kimi、阿里巴巴等模型的性能強勁證明了即使沒有海外強大的“算力優勢”,我們國家的大模型依然可以依靠采用創新模型架構與先進算法策略逐漸追上乃至超越海外AI模型的優勢地位。我國的AI應用有望2025年迎來真正的爆發,建議關注AI應用和AI算力方向。
4、通信:云廠投資堅定增長,AI進入基建與應用共振。全球AI資本開支的大力將繼續為行業帶來核心增長動力,同時AI應用迎來產業奇點和重要發展機遇,隨著大模型的技術突破及成本優化等,AI應用成長空間廣闊。因此,建議持續關注:應用方向——AI終端;AI ASIC;IDC。算力設施投資方向——光器件&光芯片;高速銅纜;網絡設備&芯片;PCB;光纖光纜;運營商。
5、傳媒:國內大模型進步顯著,有望推動AI應用加速爆發。生成式AI技術作為生產力工具,未來將大幅降低游戲、視頻等內容領域的用戶創作門檻,優化生產流程,推動重塑內容創作生態。目前海外AI應用陸續爆發,已經驗證了AI應用的大產業趨勢,未來有望加速推動AI應用的落地和商業化機會。建議關注:AI+玩具;AI+IP娛樂;AI+電商;AI+營銷;游戲板塊;影視;出版。
6、AI應用爆發。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突破和市場關注度持續升溫,尤其是在AI大模型與機器人硬件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人形機器人正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應用。2025年是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產業鏈布局更需關注核心環節:AI大模型與算法;硬件與執行器;系統集成與場景落地。
(三)券商行業掘金
江海證券:AI賦能醫藥行業縱深發展,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1、DeepSeek重構AI醫療,二級市場受DeepSeek持續催化,與AI相關的醫療方向股票近日備受關注。AI的突破性發展,正在推動醫學診療從傳統經驗醫學向數據驅動的精準醫學跨越。特別是在病理診斷領域,AI應用將有效緩解我國病理醫生短缺的現狀,顯著提升病理切片檢查效率和診斷準確率,為臨床治療提供更精準的決策支持。
2、多家數字醫療領域頭部企業在2025年2月先后官宣接入DeepSeek,推動AI醫療加速落地。2月6日,醫渡科技將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整合至自主研發的“AI醫療大腦”YiduCore,提升了深度挖掘數據價值的能力,能夠生成更精準的疾病洞察報告,為研究、診療及公共健康等場景提供智能化支持,助力醫療服務降本增效。同日,智云健康宣布將DeepSeek-R1模型接入自研醫療人工智能系統“智云大腦”,增強了數據挖掘能力,提高數字化慢病管理效率。
3、政策持續利好,國內外紛紛將AI等技術在研發領域的應用提上日程。國家層面,2024年11月,國家衛健委等三部門聯合發布《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參考指引》,聚焦“人工智能+”與醫療服務管理等四大領域,明確了醫學影像智能輔助診斷等84個細分領域的基本概念和應用場景。此前的《“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也提出探索AI等技術在研發領域的應用。在醫保方面,國家醫保局首次將AI輔助診斷、云存儲等現代技術納入價格構成。
4、投資建議:近期,AI醫療領域受到DeepSeek持續催化,各種事件不斷,從技術突破到企業布局,再到國內外的政策支持,AI賦能醫藥行業縱深發展,提升醫療服務水平,A股市場中相關上市公司也迎來了新的投資契機。建議關注AI制藥領域(成都先導、泓博醫藥、恒瑞醫藥);AI診斷與信息化領域(思創醫惠、衛寧健康、美年健康、萬達信息,潤達醫療);AI檢測領域(金域醫學、華大基因);AI藥物研發領域(藥明康德)等。
國金證券:機器人生態形成良性循環,機器人“iPhone時代”來臨
1、生態形成良性循環,機器人升級迭代具備持續性。從上游資本開支提升、硬件降本,中游技術力提升到下游的實用性提升,機器人行業的生態逐步形成良性循環,當前人形機器人正處于0-1變化的iphone時代,有望持續帶來新的市場催化,具備較強的持續性。特斯拉進展超預期,機器人量產元年來臨。2025年1月9日,馬斯克接受采訪表示今年特斯拉目標制造數千臺人形機器人,進展順利的話,2026年目標生產5萬-10萬臺人形機器人,后續每年以十倍速度增長。
2、特斯拉的機器人量級是機器人板塊的核心變量,此次馬斯克指引超預期,利好特斯拉機器人產業鏈。特斯拉機器人量產計劃超預期;OpenAI重啟機器人部門并發出首份招聘;新劍傳動年產100萬臺人形機器人行星滾柱絲杠產業化項目奠基儀式成功舉行;蘋果開發機器人感知系統ARMOR。2025年2月Figure完成第二筆商業化客戶簽約,目標未來四年交付10萬臺人形機器人。此外智元、樂聚機器人2024年累計銷量分別超過千臺、百臺,下游需求場景充分,2025年本體廠商技術成熟背景下有望大幅提升銷量。
3、產業鏈積極準備產能,機器人量產勢不可擋。以絲杠鏈為例,本月新劍傳動年產100萬臺人形機器人行星滾柱絲杠產業化項目奠基儀式成功舉行;本體端,智元機器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產能爬坡后,在2024年12月開始“大上量”。零部件供應商和本體供應商充分提升產能,有望加速人形機器人大批量落地節奏。業務規劃再添新動向,產業規模持續擴張。2025年1月16日,拓普集團2億元成立新公司,含智能機器人相關業務;2025年1月24日,峰岹科技自愿披露和三花智控成立合資子公司。
4、世界模型和生成式物理引擎能力提升,機器人智能化又進一步。英偉達2025年1月6日公布了Github開源的NVIDIACosmos平臺,包含一系列預訓練的生成式世界基礎模型;2024年12月,Genesis發布,這是一個能夠生成4D動態世界的生成式物理引擎,專為通用機器人、具身人工智能和物理人工智能應用而設計。2025年1月底,國產大模型DeepSeek發布,性能媲美GPT-O1引起市場轟動。2025年2月5日,Figure宣布和Openai終止合作,并宣布人形機器人“iPhone時代”即將來臨,或意味著Figure機器人大腦將有“質”的飛躍。
5、投資建議,2025年1月至今漲幅排序看:關節總成(50%)>絲杠(45%)>微型電機(41%)>本體(35%)>傳感器(34%)>減速器(33%)>輕量化(33%)。量是人形機器人賽道的核心矛盾,中國供應鏈+海外發達國家需求(高人力成本替代)/國內特種需求是兌現最快的方向。2025年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元年,2027年是人形機器人一般場景大規模商業化元年。持續看好特斯拉、華為等人形機器人供應鏈,產業鏈看,我們以高asp+高壁壘為核心選股要素,持續看好靈巧手、傳感器、關節、絲杠、減速器等環節。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10183583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