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19 17:41:23
每經記者 姚亞楠 每經編輯 彭水萍
各地國資對容錯免責機制的探索正在進一步升級,近日,佛山市南海區科學技術局發布了《佛山市南海區藍海科創天使投資基金管理辦法(第六次征求意見稿)》,提出擬設立規模2億元的佛山市南海區藍海科創天使投資基金(以下簡稱科創天使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提及建立天使投資基金風險容忍機制,允許基金出現最高不超過80%的虧損,這一寬容度在當前各地設立的天使投資基金中頗為罕見。
據上述征求意見稿介紹,科創天使基金是南海區用于投資的政策性基金,基金總規模2億元,由區國有企業出資12000萬元及區財政資金出資8000萬元組成。在投資方向上,其重點支持符合南海區“三高四新”產業定位的優質科創團隊項目。具體來看,南海區“三高四新”產業體系主要包括高技術制造業、高品質服務業、高水平農業,以及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新型生物醫藥產業等。
據介紹,科創天使基金將由廣東南控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基金管理人,基金期限為8年,其中投資期5年,退出期3 年(視情況可有2年延長期)。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征求意見稿提出建立天使投資基金風險容忍機制,允許基金出現最高不超過80%的虧損。在基金管理人盡職調查到位、決策程序合規、未謀取個人利益、不存在重大失職行為的前提下,對項目投資虧損不作負面評價,基金管理人及相關投資決策、投資實施人員不承擔投資虧損的有關責任,但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及其他有行政效力的規范性文件規定的除外。
此外,征求意見稿還提出原則上對單個項目的虧損或單個年度虧損,不作為對基金運營情況的負面評價。不涉及違法違規和其他道德風險的,如出現虧損的,應綜合考慮動機態度、客觀條件、程序方法、性質程度、后果影響等情況,參照“三個區分開”的原則,對“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相關主管部門、管理機構及其人員予以盡職免責。
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和龐大的投資規模,國資已然成為一級市場的主力,據投中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3年國資平臺分析報告》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國資主體數量為23014家,從投資結果來看,全國國資機構在過去5年間直投金額高達1.59萬億,直投了約1.29萬家企業。如果算上間接投資,國資機構共投資了約2萬家企業。
此前,出于對風控與合規問題的重視,國資在投資容錯率方面承受度相對較低,特別是在項目投資遭遇虧損時,投資團隊往往需要反復面對巡視和審計的質詢,但投資與風險如影隨形、是不可避免的,投資現狀與原有考核理念之間的不匹配驅使各地國資開始尋求改變。
今年以來,多地國資從不同角度探索國資創投容錯問題,記者注意到,前不久,鄭州市天使投資基金公布設立方案時,就曾提到,基金清算時投資損失率不超過投資本金40%的,依法依規啟動容錯程序。在此之前,成都高新區針對種子、天使、創投、產投、并購基金等不同階段、不同類別的基金設置了20%-80%不等的容虧率。
對于當下各地國資對容錯機制的探索,多位投資界人士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包容投資失誤的開放態度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此外也有投資人坦言,積極探索構建容錯機制是有益的嘗試,但僅僅依賴事后的容錯機制可能不足以充分激發國資投早投小的熱情,還需要圍繞從基金設立、項目篩選直至投資退出等各個環節,構建一個全面系統的支撐體系。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6357765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