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4 23:03:58
每經記者|文巧 每經編輯|高涵
不久前,外界尚在熱議蘋果列席OpenAI董事會將讓微軟的地位變得微妙,一周之后,微軟和蘋果就相繼宣布放棄在OpenAI董事會的觀察員席位。據悉,在微軟和蘋果退出董事會后,OpenAI將定期與微軟和蘋果等合作伙伴以及投資者舉行董事會外的其他會議。
視覺中國
分析稱,微軟、蘋果此番舉動是在收緊的監管環境之下的一種“棄車保帥”。不過,這恐怕無法打消監管部門的反壟斷顧慮。
反壟斷下的無奈之舉?
放棄OpenAI董事會觀察員席位。微軟在當天給OpenAI的一封信中寫道:“在過去的八個月里,我們見證了新成立的董事會取得重大進展,并對公司的方向充滿信心。我們作為董事會觀察員的有限角色已經不再必要。”
微軟對OpenAI的投資早在2019年就已開始,截至目前,微軟已向OpenAI投資130億美元。但直到去年OpenAI的“逼宮事件”后,微軟才獲得加入董事會的機會。去年11月,在阿爾特曼回歸,重新擔任OpenAI CEO并改組董事會后,微軟順勢獲得一個無投票權的觀察員席位。
隨著微軟的退出,剛通過合作協議入局OpenAI董事會的蘋果也將不會擔任類似職位,OpenAI董事會此后將沒有觀察員一職。
律師事務所Foxglove董事Cori Crider表示,“科技巨頭很清楚,他們正與反壟斷機構玩一場貓捉老鼠的游戲”。據悉,該律師事務所正在參與監管機構對微軟和OpenAI合作關系的進一步調查。
自ChatGPT橫空出世以來,微軟和OpenAI的合作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各界視作科技巨頭和初創公司攜手創新的典范。但從年初開始,美國、歐盟、英國等各地的反壟斷機構盯上了科技巨頭和以OpenAI為代表的初創AI公司之間的合作。
包括微軟、英偉達、谷歌母公司和亞馬遜在內的巨頭已向AI領域投入了數百億美元。雖然這些投資和合作是初創公司的生命線,但監管機構擔心這可能導致權力集中在巨頭手中。
離開不代表“脫鉤”
對于退出董事會后,微軟、蘋果又將如何獲悉OpenAI的最新消息,《金融時報》稱,OpenAI將改為定期與微軟和蘋果等合作伙伴以及投資者Thrive Capital和Khosla Ventures舉行會議——這是OpenAI 最近任命的CFO Sarah Friar計劃中的一部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監管加大力度圍剿科技巨頭和OpenAI正值OpenAI在營利道路上越走越遠之際。自ChatGPT引領生成式AI浪潮以來,OpenAI的發展路徑被很多人批評為“偏離初心”,包括該公司創始人之一馬斯克。
在2015年成立之初,OpenAI頂著“非營利性組織”的光環,致力于以最有可能造福整個人類的方式開發AI。但2019年,OpenAI擺脫了這一定位,設立了一家營利子公司(OpenAI Global),使其能夠籌集外部資金,并承諾不超過上限的情況下向投資者支付其利潤的一部分,以期得到更多商業投資。
這種轉變間接導致了公司內部非營利派和營利派的爭端,引發了去年OpenAI震驚全球的“逼宮事件”。
目前,OpenAI的估值水漲船高,已經達到了860億美元。從去年12月到今年6月的半年時間內,OpenAI的年化收入從16億美元增長到了34億美元。
據The Information上月報道,阿爾特曼告訴投資者,考慮將OpenAI的架構轉變為營利性,且不受非營利董事會的控制,類似于Anthropic或xAI這樣的營利性福利公司,重組的談判仍在進行中。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