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07 20:52:15
張昕介紹,要拓展更多的碳普惠激勵方式,創造更多的碳普惠引發的綠色低碳服務市場需求,就是要把金融相應的活動和碳普惠連接起來,把合規的碳普惠行動和碳市場連接起來,至少要在某種程度上和自愿減排交易市場連接起來。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星
6月7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主辦,碳普惠專業委員會承辦的“碳普惠助力綠色未來”主題會議召開。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總經濟師張昕在會上說:“高質量發展碳普惠,首先要找準碳普惠的定位。”
張昕介紹,要拓展更多的碳普惠激勵方式,創造更多的碳普惠引發的綠色低碳服務市場需求,就是要把金融相應的活動和碳普惠連接起來,把合規的碳普惠行動和碳市場連接起來,至少要在某種程度上和自愿減排交易市場連接起來。
他認為,可以通過碳價為碳普惠的發展指引方向,同時,高質量的碳普惠行動,也可以通過合適的方法學去搭建,實現碳普惠和減排交易機制的連接。
碳普惠是以生活消費為場景,為公眾、社區、中小微企業綠色減碳行為賦值的激勵機制。在這種機制下公眾及小微企業低碳行為形成的減排量,能夠抵消自身碳排放、參與碳交易或轉化為其他更為多元的激勵,是消費端減碳的重要方式。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印發,文件提出,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機制。
2023年8月,生態環境部在《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5859號建議的答復》中指出,在繼續鼓勵各地方深入開展碳普惠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加強對地方碳普惠工作的指導和規范,深入研究統一碳普惠系統平臺和設立全國碳普惠管理及運營機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更好發揮碳普惠在激勵公眾節能減碳行為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多地相繼發布碳普惠制度相關文件,碳普惠交易也在多地開展。
2023年12月25日,湖北碳市場控排企業武漢三鎮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購買了來自碳市場之外的2家企業的碳普惠減排量7609噸,用于抵銷其部分碳排放量。這是湖北碳交易市場成立以來的第一單碳普惠交易。
2024年5月29日,嘉興市中低運量軌道交通項目碳普惠核證減排量交易簽約儀式舉行,這是全國中低運量軌道交通首筆碳交易。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貿易與投資專委會榮譽主任委員唐丁丁介紹,碳普惠的發展可以提升公眾對碳減排的認知和參與度,碳市場的發展也能為碳普惠的減排量賦予更高價值。碳市場主體主要是排放企業和相關機構,碳普惠則面向廣大民眾和小微企業。
要想實現碳普惠與減排交易機制的連接,仍然需要解決一些關鍵問題。張昕指出,要逐漸建立公開透明、統一規范的碳普惠方法學體系,而且這個方法學體系要統一起來。個人碳普惠行為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方法學,如果方法學不公開透明、不統一規范,特別是沒處理好技術規范和適用性、可操作性的有效結合,不但會增加管理成本,也會危害到市場規模的擴大和有效性的發揮。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特約記者 王睿舒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