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16 16:27:11
◎談及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公司財務總監顧軍介紹,作為一家平臺公司,公司把面向海外買家端的投放計入營業成本。2023年受外貿環境影響,公司加大了海外買家端的投放,提升供應商在平臺端的效果,進而造成了毛利率的下降。
每經記者|程雅 每經編輯|魏官紅
3月15日下午,焦點科技(SZ002315,股價35.16元,市值111.1億元)如期召開了2023年度股東大會。
財報顯示,2023年,焦點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5.1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4%;實現歸母凈利潤3.79億元,同比增長26.12%。
焦點科技主要從事全鏈路外貿服務綜合平臺(即中國制造網)業務,跨境電商業務和線上線下融合的保險代理業務。而公司八成以上的營業收入來自中國制造網業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得益于公司營收主要來源的中國制造網業務的增長,焦點科技取得了業績增長,但毛利率方面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針對毛利率的下降、不同季度凈利潤的變化、平臺會員的數量變化以及公司大模型的應用等問題,記者在現場進行了提問。
焦點科技公司大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程雅 攝
中國制造網業務是焦點科技最大的營收來源,談及公司凈利潤的增長時,焦點科技也表示,主要系中國制造網收入穩定增長的同時,公司持續降本增效所致。
據公告,2023年,焦點科技的中國制造網業務收入為12.46億元,同比上漲3.4%,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82.37%,毛利率為79.27%,同比下降了2.58個百分點。
談及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公司財務總監顧軍介紹,作為一家平臺公司,公司把面向海外買家端的投放計入營業成本。2023年受外貿環境影響,公司加大了海外買家端的投放,提升供應商在平臺端的效果,進而造成了毛利率的下降。
除中國制造網業務,公司主要產品還包括新一站保險業務、跨境業務、代理業務、文筆天天網服務、AI業務等,2023年上述業務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3億元、8642.34萬元、4554.23萬元、776.44萬元、632.22萬元。
2023年4月,焦點科技在跨境B2B領域內推出AI外貿助手AI麥可,截至2023年12月31日,購買AI麥可的會員數約4000位(不含試用體驗包客戶),現金回款超過2000萬元。為何現金回款與營收數據存在差距?
公司2月23日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表顯示,AI麥可采取預付費方式(按月/半年度/年度)向供應商售賣,在確認營業收入時,按供應商實際使用的市場逐月確認為收入。
分季度來看,焦點科技各季度的營業收入變動不大,但凈利潤的差距較為明顯。2023年一季度至四季度,焦點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44億元、3.91億元、3.84億元、4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4858.44萬元、1.41億元、1.08億元、8119.65萬元。
是什么導致各季度差異如此明顯?顧軍表示,由于公司年終獎會根據員工的業績完成情況來制定具體的發放標準,因此不會提前計提,一般會在一季度時發放,所以導致一季度凈利潤較低。四季度凈利潤較低則是由于會計師會進行撥備以及計提業績激勵基金所致。
焦點科技股東大會召開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程雅 攝
作為平臺類公司,用戶數量是投資者較為關注的一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制造網平臺收費會員數為24586位。
收費會員數同比是否有下滑趨勢?在新用戶擴張上,公司是否承擔了一定的壓力?焦點科技董事兼高級副總裁李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截至2023年末,平臺的會員數與2022年相比基本持平至略微下降。
據李磊介紹,一是因為在上一個年度周期中,平臺有部分政府低價補貼的會員數量,這些客戶往往客單價不高。在會員到期后,這類客戶一部分會轉成公司的正常會員,比較大的一部分會由于客單價的提升不再進行續約。二是因為平臺在內控方面增加了精力投入,對售賣有貿易糾紛產品、國家禁限售產品的打“擦邊球”的客戶,公司進行了清退。
對于2024年會員數量拓展的規劃,李磊表示,一方面公司會加大在更小范圍的分公司的布局,增加更多城市落地團隊的覆蓋和銷售網絡的布局,另一方面,2023年,公司X業務(注:指像領動建站、孚盟CRM、企業培訓等外貿生態圈橫向業務)銷售額突破了一億元,這項新的業務也會帶來新會員數量的增長。
“因為它的增速會明顯高于MIC(指中國制造網)的傳統業務,所以它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新客戶加入平臺。”李磊稱。
此外,作為有著AIGC概念的公司,投資者對于公司的大模型領域的應用也頗為關注。在焦點科技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公司提到,公司業務與AI的結合主要集中在AI應用層面,暫不涉及自研大模型。
股東大會現場,公司董秘遲夢潔介紹,公司不涉及底層自研大模型。公司產品主要集中在AI應用領域,利用市面上現有大模型的底層能力,結合公司積累的行業數據和B2B平臺垂類場景,為外貿客戶提供AI解決方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