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17 08:12:13
每經編輯 盧祥勇
華為此前官宣劉德華擔任Mate60 RS非凡大師品牌大使后,10月16日再度官宣謝霆鋒,消息一出,迅速沖上熱搜。網友們表示:謝霆鋒和劉德華的雙保險,華為手機此次想不遙遙領先都難。
華為官宣謝霆鋒
10月16日,華為手機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則預熱海報,海報中,謝霆鋒手持華為Mate X5,下方配文為“夠硬核、夠風潮、夠機智”。
與此同時,謝霆鋒也發布了微博預熱:“一場新戲,見證實力。突破界限,方見極限。”并配上一張照片。可以看出,此次華為與謝霆鋒的合作得到了不少粉絲的關注和支持。
據悉,《鋒行任務》是一部動作微電影,由謝霆鋒主演。而華為Mate X5自上市以來一直供不應求,官網顯示“暫不售賣”。
價格方面,華為Mate X5普通版12+256GB版本12999元、12+512GB版本13999元、16+512GB版本14999元;典藏版16+512GB版本15999元、16+1TB版本16999元。
9月25日舉行的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推出全新超高端品牌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師,劉德華擔任華為Mate60 RS非凡大師品牌大使。
發布會視頻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10月16日,關于華為的重磅消息有點多。其中,華為支付業務迎來新進展(詳見《華為又有大消息!》)。日前,中國人民銀行更新非銀行支付機構重大事項變更許可信息公示,同意深圳市訊聯智付網絡有限公司變更公司名稱為花瓣支付(深圳)有限公司。
明年劍指7000萬出貨量?
券商分析師:符合預期
中國移動采購與招標網10月12日消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終端有限公司近日從華為終端有限公司采購華為Mate60權益版等5款手機,需求數量為120萬臺。該公告發布時間為10月12日,公告有效期為3天。
據科創板日報,中國移動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此不必過度解讀,中國移動有手機終端銷售業務,實際上每年都會向手機廠商采購相當數量的手機。此次招投標采購,只是正值華為Mate60上市,該款手機也只是采購的其中一款,具體采購數量目前還不清楚。獨立IT、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沒必要過度解讀,中國移動只是一個渠道商,誰家的手機都賣,能賣多少還看用戶喜好。
10月10日,據界面新聞,華為目標在2024年出貨6000萬~7000萬部智能手機。相關消息人士表示,華為已經向供應鏈追加了足夠數量的訂單,確保2024年全年能夠達到這一出貨數字。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日前在社交平臺上也表示,華為Mate60 Pro下半年的出貨計劃已提升約20%至550萬~600萬部,發售12個月后的累積出貨量至少將達到1200萬部。排除潛在非商業風險下,受益于Mate 60 Pro需求與市場影響力,華為手機2023年出貨量將同比增長約65%至3800萬部。展望2024年,華為手機出貨量可望將至少達到6000萬部。
而兩位券商分析師均對上述數據表示認可。“差不多,華為內部的目標大概就(是)這(個)”“這個是比較正常的訂單數據,不是很高,市場差不多是這個預期。”與此同時,一位供應鏈人士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聽說可能性比較大。”
據市場調查機構IDC9月中旬發布的報告,在受到多年外部因素限制的情況下,華為依然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上高居第二。隨著華為回歸,預計其將首先在高端市場向蘋果發起沖擊,等到新的芯片解決方案陸續在中低端產品線上使用,才會對其它國內安卓廠商造成更大影響。
受供應鏈危機影響,華為手機曾從世界第二一度跌至“others(其它)”行列。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顯示,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在2019年達到峰值2.4億部(排名世界第二),其中Mate+P系列達近7500萬臺,Nova系列達近3000萬臺。2022年華為智能手機銷量僅為3000余萬臺(Mate+P系列約880萬臺、Nova系列約1490萬臺);今年一季度,華為以675萬部的出貨量擠進全球前十,但市占率僅為2.5%。
如今,伴隨著華為Mate 60系列的開售,華為市場份額有望回歸。招商電子在近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基于供應鏈跟蹤,2023年Mate 60系列核心零部件備貨預期已上修超800萬,我們判斷華為Mate 60系列2023年內終端出貨預期有望達600萬,整體華為手機銷量有望達4000萬(含Nova等多系列)。基于市場需求趨勢以及供應鏈產能,我們判斷2024年Mate/P系列出貨有望接近2000萬,整體華為手機2024年銷量有望達5000-6000萬。”
編輯|盧祥勇 杜波
校對|劉小英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深圳商報、科創板日報、每經App(記者 王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