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30 17:01:53
◎近日,中華書局與抖音、南開大學聯合推出短視頻版《唐詩三百首》,由葉嘉瑩先生領銜,23位名師聯手,用各有特色、各具魅力的聲音,對《唐詩三百首》中的全部313個篇目進行逐一解讀。該項目在抖音上累計播放量超過15.8億次,點贊超過2000萬次,評論超過100萬條。200萬網友在這里相遇,跟著名家學唐詩
每經記者 宋美璐 每經編輯 宋思艱
唐詩+短視頻,是一場怎樣的相遇?是“何處春江無月明”,是“雖然留不住時光,但卻能延續詩意”。
短視頻上,對詩節目火爆,大街小巷各個年齡段的人都能對上幾句詩;專家名師為你讀詩,與現代文化聯動,重新“打開”詩歌,讓詩歌實現新的“躍然紙上”。
在數字化的今天,短視頻已然成為大眾主流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短視頻市場逐漸成熟,內容創作也逐漸擺脫“快餐”式,越來越多的優質內容在短視頻上呈現,成為推動傳統文化走向大眾的重要載體。
近日,中華書局與抖音、南開大學聯合推出短視頻版《唐詩三百首》,由葉嘉瑩先生領銜,23位名師聯手,用各有特色、各具魅力的聲音,對《唐詩三百首》中的全部313個篇目進行逐一解讀。該項目在抖音上累計播放量超過15.8億次,點贊超過2000萬次,評論超過100萬條。200萬網友在這里相遇,跟著名家學唐詩。
2023年夏天,中華書局編輯出版《唐詩三百首(名師抖音共讀版)》,該書根據短視頻版《唐詩三百首》講稿整理而成。
《唐詩三百首(名師抖音共讀版)》發布現場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中華書局總編輯尹濤感嘆,唐詩曾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傳播,從驛樓客棧的題詩版,旗亭的吟唱版,絹帛上的手抄本到一千多年來的刻本、活字本、石印本、鉛印本,一直到我們少年時期的課本和記錄各種心情的膠皮日記本,到電視中的配樂朗誦,詩詞大會中的背誦競賽,再到今天的短視頻名師解讀版,每一種介質的變化,都讓我們回到大唐,回到詩歌的新鮮的世界。
“中華書局出版《唐詩三百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6年之前,一百多年前,我們就推出了《注釋唐詩三百首》。我們共計出版過十幾種《唐詩三百首》,但是至今已覺不新鮮。今天,我們該通過什么樣的傳播方式,打破載體的限制、傳播的限制,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尹濤說。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2023抖音唐詩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近百萬名網友在抖音發布唐詩相關短視頻,視頻累計播放量超過158億,同比增長74%。越來越多的名家學者和專業機構在這里分享唐詩文化和知識,用短視頻和直播打造線上詩詞講堂。
唐詩短視頻為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新的傳播渠道和表達方式,也為互聯網內容提供了一個新的創作源泉和價值提升。也是當今傳統文化與短視頻結合的縮影,借助短視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了傳統文化。
有些創作者會用現代語言和場景來演繹古詩詞、戲曲、民俗等,讓觀眾能夠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傳統文化的意境;有些創作者會用音樂、配音、動畫等手段來呈現傳統文化的韻律和美感;有些創作者會用幽默、搞笑、諷刺等方式來解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外延。
短視頻上還出現了大量生動有趣的非遺類作品,如貴州遵義獨竹漂非遺傳承人90后姑娘楊柳,利用短視頻讓傳統技藝獨竹漂“紅”到海外,收獲上千萬次點贊;“草編哥”曾修權把自己的棕編作品發到抖音上,近400個作品獲贊數超過百萬次,實現保護傳承和創收一舉雙贏;出生于1998年峨眉派武術學習者凌云,在2020年疫情期間下樓扔垃圾時“順便”舞一把劍,讓中國功夫火遍全球,迄今在抖音獲贊1.7億……
據悉,過去一年,抖音傳統文化類演出開播場次同比增長205%,主播總數同比增長157%。
在今年的中秋晚會上,除了央視,各衛視平臺也推出不同主題的中秋晚會。抖音主推唐詩,江蘇衛視主打戲曲,山東衛視以國潮為創作理念。
莫文蔚亮相央視中秋晚會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北京衛視聯合抖音共同策劃播出《“每一首唐詩都為我而作”中秋登樓夜》專題晚會。晚會邀請了眾多明星嘉賓與抖音知識創作者登黃鶴樓、賞中秋月,品讀不一樣的唐詩。
《“每一首唐詩都為我而作”中秋登樓夜》專題晚會錄制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攝
晚會分為上下兩個篇章,由6組“登樓詩話”貫穿始終。在這一環節中,主持人王剛、春妮以雅集的形式,邀請眾多文化嘉賓登樓賞月,暢聊唐朝自信、開放、包容的時代精神,與唐詩所展現的親情、友情和愛情。其中,學者嘉賓包括復旦大學教授駱玉明、陜西師范大學教授于賡哲、南開大學教授張靜,知識創作者包括六神磊磊、都靚、一方見地等。他們在抖音講述唐詩相關文化知識,受到年輕人歡迎。
節目中,張紫寧、徐樂同、孟慧圓等多位新生代藝人,國家一級演員索明芳、京劇演員坤生王子,《長安三萬里》配音演員凌振赫、盧力峰,以歌舞、戲曲、朗誦等形式,合作演繹了唐詩主題作品。武漢歌舞劇院、武大珞青合唱團等武漢本地團體組織也參與了演出。
此外,江蘇衛視主打戲曲,此前該晚會已經連續播出兩年。《2023江蘇中秋戲曲晚會》以“梨園薪火,時代華章”主題,緊扣“中秋”和“戲曲”兩大元素,將傳統節日內涵與戲曲藝術融為一體。邀請全國著名的戲曲表演藝術家,來自省內外30多位戲曲名家將帶來精彩節目,其中十多位都是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通過對傳統劇目和新創劇目的編排來展示戲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同時借助聲、光、電等技術手段來營造團圓、祥和、美好的氛圍。
山東衛視以“明月山海攬芳華”為主題,以當下流行的“國潮+”為主要創作理念,匯集歌舞、誦讀、戲曲等多種藝術化表達。北京京劇院花旦演員索明芳將帶來戲曲《阿膠古談》;戲腔歌曲傳播戲曲之美的416女團,在此次中秋晚會上,帶來了一首《十二芳華鑒》,用戲歌的方式演繹“中醫、武術、京劇”等十二種國粹,用京劇戲腔唱出國粹之美;古風歌手銀臨演唱了一首完美契合中秋氛圍的歌曲《窗前明月光》。
從無到有、由淺入深。“我想我們舊的經典和當下新的科技、新的平臺之間,不僅可以和諧共生,而且是可以彼此增益的。為什么我們說‘心理東西本自同’?我們不僅可以在古今之間打通,其實我們在東西之間也可以求得共識。雖然地球上有著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民族,但是我們生而為人的喜怒哀樂愛惡懼,這些情感是相通的。”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說,“在短視頻時代,比起關注‘流量’,更應該關注文化的‘流向’,應以‘詩教潤鄉土’的心態,更多元地思考如何讓人文之音在新興平臺上傳播,讓更多年輕人借此領略詩詞之美。”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