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20 22:08:02
以行業矚目速度躋身“2022年中國養豬巨頭”前25名,現有建成產能達225萬頭的京基智農(000048,SZ),總能給投資者帶來驚喜,8月18日晚間,該企業發布了2023年中期業績,營收與凈利雙雙實現勁漲,業績矚目。
2023年上半年,京基智農營業總收入為86.02億元,同比增長685.7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85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為2.4553元,分別同比增長797.40%、797.33%。
京基智農的成效在業內早已有目共睹,在該企業發布半年報的前幾天,國信證券便在行業深度研報中指出,在當前“行業底部明確”的周期背景下,建議擁抱成長與價值,重點關注現金充裕、出欄增速快、成本改善明顯的高質量成長標的,其中包括京基智農。
綜合來看,在不少機構眼中,京基智農被稱為“養殖四小虎”之一,同時也被視為快速崛起的生豬養殖新星。
雙輪驅動,業績大幅增長
根據半年報,今年上半年,京基智農積極適應豬周期變化,始終圍繞降本增效的經營思路,加強各生豬項目精細化管理,推進項目均衡生產,使生豬養殖產能穩定釋放,生豬銷售數量及收入同比大幅上漲。
具體數據方面,京基智農在2023年上半年實現出欄量再創新高,累計銷售生豬84.32萬頭,同比增長65.69%,生豬銷售收入12.25億元,同比增長76.94%。截至報告期末,存欄母豬約11.6萬頭,其中基礎母豬約9.8萬頭,后備母豬約1.8萬頭;育肥豬存欄81.8萬頭,哺乳仔豬存欄12.3萬頭。
同時,房地產項目山海御園大幅交付確認銷售收入,這也進一步推動了京基智農的業績大幅增長。根據半年報,公司在售地產項目主要為山海御園和山海公館項目。其中,山海御園項目報告期內銷售面積2.24萬平方米(金額13.95億元),截至報告期末累計銷售面積15.51萬平方米(金額105.86億元);山海公館項目住宅部分報告期內預售面積8416.56平方米(金額5018.58萬元),截至報告期末累計預售面積2.44萬平方米(金額15.61億元),預計于下半年內辦理集中入伙。
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農業與地產業務齊發力,推動京基智農中期業績實現大幅增長。
生豬出欄量長勢喜人,現代農業戰略加速兌現
衡量生豬養殖企業的有兩大基礎指標,一是生豬出欄量,二是母豬存欄量。
出欄量方面,作為智慧養殖新秀,京基智農僅用三年時間跨越生豬年出欄量百萬頭大關。2022年,京基智農累計銷售生豬126.44萬頭,同比增長856%。分析稱,伴隨穩健的產能擴張,未來生豬板塊將成為京基智農的核心創收板塊。
首創證券研報分析,京基智農采用樓宇聚落式立體養殖模式,與平層養殖相比可以顯著節約土地面積,以及提升生產管理水平與生物安全水平,發揮環保節能等投入的規模效應。
此外,國信證券分析稱,根據京基智農的產能布局,其出欄量有望繼續增長,該企業閉群繁育體系已經搭建完畢,現有建成產能225萬頭,土地儲備項目產能約200萬頭,產能儲備較為充裕。
飛躍式發展的背后是持續的專精運營與技術創新,京基智農采用國際領先的“樓宇聚落式+6750自繁自養一體化”養殖模式,開發應用八大智能化養殖管理系統,堅持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探索現代養殖。
京基智農專精運營與技術創新,有利于提高豬群健康度及存活率,2023年6月,京基智農PSY約為25頭,窩均斷奶仔豬數約為10.4頭,育肥豬上市率約為89.4%,國信證券還分析稱,這些表現行業領先。
作為“中國農牧上市第一股”,京基智農在農業板塊的業務,引領示范作用顯著。目前,京基智農已形成以現代農業為戰略主業、房地產為支持型業務的多元業務版圖,旗下茂名高州、湛江徐聞、廣西賀州、海南文昌四大生豬項目均已全面投產出欄,四大配套飼料廠全面運行,全產業鏈格局不斷完善。
經營優異,現金流保證產能、業績兌現
京基智農秉持穩健經營理念,在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之下,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同時,持續圍繞存量土地進行開發和運營,保證現金流持續回籠,提升企業抵御風險、韌性發展的能力。
據分析,隨著后續交付進程的推進,京基智農現金流具有較強支撐,有助于生豬養殖業務發展。此外,京基智農在各項目所在地配建飼料廠,其中,高州項目配建飼料廠于2021年底投產,徐聞、賀州及文昌項目配建飼料廠均于2022年內陸續投產,隨著各飼料廠逐步滿產,今年有望實現飼料全部自供,與生豬養殖業務相協同,進一步降低生豬養殖成本。
實際上,在本輪豬周期影響下,現金流是行業持續經營的關鍵。國信證券研報分析,現金儲備不夠充足的企業或將面臨產能出清,京基智農這類高質量成長標的,依靠充裕的現金儲備和銀行授信余額,公司養殖業務有望兌現產能和業績。
報告期內,京基智農合同負債較年初下降76.06%,資產負債率下降至73.42%,較年初下降11.40%。
據了解,2023年下半年,京基智農將繼續圍繞“專業化運營、精細化管理”的經營主題全面提升管理能力,挖潛力、練內功、增效益、促發展。一方面,持續提升生豬養殖項目運營水平,提高項目產能利用率,降低養殖成本;另一方面,持續優化公司現金流,在積極拓寬融資渠道的同時,加快房地產項目銷售、交付、入伙工作,實現資金回籠,保障企業長期穩定發展。文/王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