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09 13:35:43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彭水萍
北交所自2021年11月正式開市以來,已有一年半左右時間,目前已上市公司突破200家,總市值已經達到2687.56億元。其中,有78家公司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或專精特新“小巨人”,數量占比達到39.20%,2022年研發費用率均值為6.27%。
對比具有“專精特新”屬性的公司與其余公司的表現,在成長性方面,專精特新企業的三年營收復合增速均值相對較高,為20.27%。
開源證券表示,在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速的極值上,專精特新屬性的公司營收增速最大值較高,其中近三年營收增長最高的為安達科技249.50%;而其他企業中增速最快為倍益康,三年復合增速為109.98%。最低值則為非專精特新屬性的康樂衛士-47.86%,且增速最低的前20位中僅有一家專精特新屬性的公司;專精特新屬性公司的營收三年復合增速最小值為大地電器的-6.05%。
從上市時表現來看,目前所有北交所上市公司首日漲幅均值為24.31%,而其中具有專精特新屬性的公司首日漲幅均值為27.02%,對比其余公司較高。
目前北交所排隊企業共81家企業已獲得受理,其中具有“專精特新”屬性的公司有31家,占比38.27%。
自2022年以來,多家公司拆分子公司申請北交所上市,通過分拆,子公司獨立上市,融資增強資金實力,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市值,增強母公司及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開源證券分析指出,北交所上市企業“專精特新”屬性較強,隨著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企業在北交所上市,明晰的特點將有助于吸引更符合特性的優質企業上市,推動北交所高質量發展,同時,也更吸引投資人參與投資企業高速成長期。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5965190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