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22 13:27:59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葉峰
5月1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電力負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合并簡稱《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需求側響應主體,提出通過尖峰電價等形式完善需求側響應價格形成機制、通過虛擬電廠等形式整合用戶側資源參與需求側響應、推動配電網增容改造和智能化升級、推動電力信息聚合和數字化發展。
《辦法》征求意見稿指出,要求建立并完善與電力市場銜接的需求響應價格機制,通過實施尖峰電價等手段提高經濟激勵水平。全面推進需求側資源參與電力市場常態化運行,逐步將需求側資源以虛擬電廠等方式納入電力平衡,發揮需求側的資源整合能力,支持地方電網、增量配電網、微電網開展需求響應。推動配電網增容改造和智能化升級,提升規模化接入分布式電源、柔性負荷的能力。建設各級電力能源數據中心,逐步實現多源用電信息聚合,安全有序推進用電數據開放共享等一系列措施。文件從系統具體建設內容、配套支持政策和未來商業化模式等方向,明確了后續需求側響應機制的搭建基礎與實現路徑。
值得關注的是,《辦法》征求意見稿還提出,逐步將需求側資源以虛擬電廠等方式納入電力平衡。虛擬電廠聚合需求側資源,實現其與電力運行調節和市場機制的銜接。在政策支持下,有望逐步從江蘇、浙江等試點省份逐步向全國擴大。中長期維度看,《辦法》征求意見稿指出,推進逐步實現多源異構用電數據的融合和匯聚,以及電力數據的共享,進而推動數字經濟和電力經濟互聯互通。
隨著用戶側儲能、分布式能源、充放電場站、智能電表等數字化、智能化能源管理調度硬件基礎逐步完善,用電側的能源管理將由目前的單體智能化逐漸轉變為以軟件層面的平臺化和用電主體的進一步聚合為導向,形成多層級且深度智能化的系統。
中信建投分析指出,2023年初裝機迎來快速增長,主要受益于硅料產能釋放帶來的成本下降,進而刺激需求修復。預期2023年光伏裝機需求將得到有效修復,推動綠電運營商業績快速增長。
點評:政策明確需求側的發展趨勢,其增量空間有望圍繞著用電側能源管理的基礎設備架構升級、用電智能化以及輸配電、電力系數字化兩個方面展開。
這里,通過整合多家券商最新研報信息,介紹4家公司,僅供參考。
1、桂東電力
公司擁有“廠網合一”優勢,盈利穩定性強于普通電廠。公司以發供電為主業,涉足發供電、證券、石油貿易等行業。公司集水電、火電、光伏于一身,是具備直供能力的綜合能源服務商。
2、龍源電力
公司成立合營企業能夠充分利用和調動福建國電和萬華化學在當地的資源優勢,有利于公司獲取更多的海上風電資源,從而進一步發揮公司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專業特長和技術優勢,實現強強聯合,共同開發、建設和運營海上風電項目。考慮到公司大力拓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建設運營,在手新能源資源儲備充足,未來成長性高。
3、建投能源
歷史上,公司盈利彈性較大,核心因素為其電煤均價;業績頂出現于2015年(標煤361元/噸)、業績底出現于2021年(標煤866元/噸)。站在當前時點,公司業績已觸底反彈,國內電煤長協提升、省內&省間現貨交易落地、火電新增機組及綠電業務布局有望于短期及中長期維度利好公司業績釋放。
4、浙江新能
公司作為浙江省屬綠電開發公司,資產擴張決心較強,在當下新能源投資成本逐步下行的趨勢下,公司長期配置價值有望逐步凸顯,且公司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較高,若補貼加速發放,則有望對當期收益形成增益。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7665764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