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2uuuc"></strike>
<th id="2uuuc"><menu id="2uuuc"></menu></th>
<sup id="2uuuc"></sup>
  • <samp id="2uuuc"><tbody id="2uuuc"></tbody></samp>
    <ul id="2uuuc"><tbody id="2uuuc"></tbody></ul>
    <samp id="2uuuc"><tbody id="2uuuc"></tbody></samp>
    <samp id="2uuuc"><tbody id="2uuuc"></tbody></samp>
  •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出海2022丨疾風駭浪,2022出海企業的“難”與“敢”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19 16:32:41

    ◎2022年,每日經濟新聞持續報道出海熱點事件。這百般滋味的一年剩余不過兩周之際,本文串聯了過往10篇報道中的節點和故事,梳理了一份2022年的出海脈絡。

    ◎國際沖突、能源變革、疫情,甚至于世界杯,一個個外部因素在這一年相繼引發了“妖鎳”危機、新能源車爆發等注定被寫進年度大事記的新聞……復盤這些往事,是回味中國出海人的2022年,但也能從顧影中,找尋懷遠的力量與謀略。

    每經記者 葉曉丹    每經編輯 文多    

    越過山丘,2022年,他們在應對人生的“難”。

    不論是傳統外貿人,還是數字外貿的探路者,在充斥著無數“不確定性”的一年,出海之路,自非坦途。疾風駭浪,裹挾著全球化供應鏈中的每一個參與方。

    “我們希望供需的鏈條是穩定的、可預期的”,2021年,一家外貿企業主曾吐露心聲,擔心劇烈波動的供應鏈和市場需求,會將很多外貿企業甩“掉隊”。

    有的企業在2022年的春天揮手說再見,有的通過靈活調整尋覓新機,還有的企業趕上了新一輪風口。當無數企業奔涌“走出去”的時候,分化正在發生。一部分低附加值產業在周期迭代中流轉而出,一部分正在重構價值壁壘。部分行業的頭部效應正得到強化,另一部分中小型企業則沿著“專精特新”的路徑,深化競爭力。

    世事發展很難如常人所愿,巨浪拍打在每一位出海人的身上,都將留下時代的印痕。2022年,我們持續報道出海熱點事件,有國際劇變下,升騰的希望和無常的博弈,也有無聲沉浮中,不懈堅守和黯然退場。我們串聯了過往10篇報道中的節點和故事,梳理了一份2022年的出海脈絡,以饗讀者。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韻 攝

    春天的伏筆

    32支參加卡塔爾世界杯的球隊中,最后是身著阿迪達斯球服的阿根廷隊和身著耐克球服的法國隊,走到決賽舞臺。

    阿迪達斯笑到了最后。

    32支球隊的胸前商標,也基本被耐克、阿迪達斯、彪馬三分天下。盡管品牌不同,但這三家國際運動品牌背后有一個相同的供應商,一家來自浙江寧波的代工廠:申洲國際(HK02313,股價76.7港元,市值1153億港元)。

    “2018年世界杯后期,法國隊的奪冠呼聲越來越高,申洲國際在16個小時里為耐克生產了上萬件法國隊隊服。當這批隊服空運到法國時,正好趕上法國隊奪冠時球迷的狂歡。”此前,申洲國際現任董事長馬建榮曾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提過這樣一個故事。

    如今,市值過千億港元的申洲國際仍然專注于代工領域,當時間的指針轉到2022年1月初,當時元旦假期尚未結束,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出現在申洲國際寧波工廠。

    申洲國際沒有披露這一次疫情對公司的具體影響,不過在今年9月份的中期報告中,公司談及,報告期內,疫情在國內多地散發,局部區域在疫情期間出現供應鏈停產、物流運輸中斷等現象,供應鏈穩定性受到較大打擊。

    此外,棉紗等成本上漲,企業的盈利壓力加大。不過得益于申洲國際在海外基地供應鏈的恢復和正常化,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這一風險。2022年上半年毛利和凈利潤率有所下滑,不過銷售仍正向增長。

    頭部紡織企業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技術壁壘,但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他們遭遇的市場情況則迥然不同。

    寧波是國內服紡產業的聚集地之一,這里既有申洲國際、太平鳥(SH603877,股價18.7元,市值89.1億元)、雅戈爾(SH600177,股價6.39元,市值296億元)等頭部企業,也有不少中小體量的針織企業。2021年,寧波象山爵溪曾出現外貿訂單回流,但2022年初,隨著國外疫情發展,媒體報道有外貿訂單出現了回撤。

    今年2月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象山走訪時,有外貿企業透露,今年整體訂單不是很多。不過究竟是受東南亞訂單回撤影響,還是受供需和成本的影響,還比較難判斷。象山縣商務局外貿科相關人士在今年初也向記者表示,受成本等因素影響,今年象山紡織服裝外貿形勢不容樂觀。

    不論是頭部大企業,還是中長尾的小企業,“成本上漲”成為影響企業利潤的重要因素。

    國際形勢,則加劇了服紡企業的成本支出。

    “俄烏沖突,石油價格大漲,針織行業很多原材料,譬如滌綸、纖維等,都是通過石油加工提煉出來的產物,俄烏沖突之后,這些原材料價格也上漲了。”甬南集團總經理林營在今年2月底向記者表示。

    寧波一家公司開展直播帶貨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被“沖突”改變的世界

    隨著勞動力、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代工產業帶的發展正面臨著新一輪的考驗。“量大利薄”的代工模式在國內的生存空間日益逼仄,部分產業向成本更低的東南亞等區域轉移,從國際產業發展進程來看,是一個階段性迭代的過程。

    不過,作為身處其中的企業,選擇則各不相同。同樣以寧波為例,有具備面料和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專注代工市場、價值縱向延伸的申洲國際,也有逐步從代工領域橫向延伸,借力跨境電商渠道發展自有品牌的牧高笛(SH603908,股價56.91元,市值38億元)、樂歌股份(SZ300729,股價16.95元,市值40.5億元)等上市公司。

    對于傳統外貿而言,線下參展、驗貨、客戶溝通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然而疫情阻隔了傳統線下外貿方式的開展,數字外貿、跨境電商,成為2020年之后的一股浪潮。

    今年2月份初,國務院批復同意27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這是試驗區近7年時間里的第6次擴圍,范圍已擴至全國132個城市和地區。11月底,國務院再一次擴充跨境電商綜試區數量,廊坊等33個城市和地區獲批設立跨境綜試區,至此,全國共有16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五年增長近十倍。商務部發布的數據也顯示,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上半年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同比增長28.6%。

    疫情的圍困,并沒有阻礙中國制造的腳步。跨境電商等數字外貿新形勢的發展,讓一批批外貿人開始擁抱變化、尋覓新機。

    但令國內多數人猝不及防的是,2月底,俄烏沖突爆發。這一場全球矚目的熱沖突,對此后幾個月甚至未來更長時間的全球供需變化,帶來了深遠影響。

    “金錢永不眠”,充滿賭性的期貨投資人,總是敢于利用杠桿以小搏大。

    俄烏沖突爆發后不久,俄鎳遭制裁,不再用于商品交割。一場前所未有的“妖鎳”危機即將在全球最大的金屬期貨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上演,其中一家主要的空頭參與方青山控股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焦點,而青山控股也被稱為中國低調的“鎳王”。

    青山控股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資料圖)

    3月7日、3月8日,LME鎳期貨交易出現非理性上漲,而青山控股彼時被市場認為持有大量空頭頭寸,在價格劇烈上漲中出現巨額虧損。

    3月8日,鎳價在開盤后3個小時內,一度漲至10萬美元/噸的峰值,價格幾乎比開盤翻了一番,上漲了274.3%。LME認為這是有史以來鎳價最高紀錄。“極端的價格變動,無法用理性的市場力量來解釋,市場已經變得無序”,LME方面其后宣布取消3月8日的交易。

    罕見的“拔網線”行為,也讓期貨市場的多頭持有方遭遇損失,時隔3個月后,LME遭遇了多家投資機構的高價索賠。

    不過LME方面在11月底提供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一份自辯書中提及,如果這種無序的交易被視為有效且代表了市場價值,將導致所有的公開市場頭寸被重新估值,也導致前所未有的追加保證金要求,至少超過197.5億美元。若放任違約蔓延,也將導致“死亡螺旋”。

    梳理“妖鎳”事件后,LME在回復記者的詢問時透露,大量場外交易頭寸(包括青山集團所持有的一部分)是造成LME市場混亂的重要原因。

    而事件之外,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問題是,這場多空大戰為何發生于“鎳”?

    能源焦慮蔓延

    全球對鎳需求最大的增量當來自新能源汽車用量,單車需要含鎳量平均60公斤的硫酸鎳,即每1000萬輛電動車就需要大約60萬噸鎳。自2021年4月以來,LME鎳庫存持續下滑,從26萬噸下降至3月7日的7.7萬噸。

    俄烏沖突之下,針對俄羅斯能源領域的制裁自3月以來逐漸在全球掀起了一場能源危機,對各國的能源安全,物價水平和經濟增長都造成了嚴重的挑戰,并且在資本市場形成了劇烈的反應。

    光伏新能源等產業,在2022年也進入了出海高景氣周期。

    “今年1月~6月國際站新能源行業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130%。”阿里巴巴國際站行業運營總監戴賢文介紹,除歐美等發達國家受利好政策影響外,發展中國家市場潛力也在爆發。能源焦慮之下,家庭光儲系統、不間斷電源(UPS)成為剛需。

    12月初,阿里巴巴國際站發布年度十大商品,新能源行業獨占三席。國際站的數據統計,國產新能源相關商品已經連續三年保持三位數以上增長。

    興業證券海外光伏行業2023年年度策略分析認為,全球光伏裝機需求旺盛,2023年景氣格局延續。其中俄烏沖突促使歐洲尋求替代能源,REPowerEUPlan中提出目標2030年歐盟可再生能源占比45%,歐洲光伏需求持續景氣。

    如果說阿里巴巴國際站主要反映了國內中小企業出海的供需風向,那么海關數據披露的出口數據則更為全面地體現出當前出口的趨勢。

    從海關總署前10個月的出口數據來看,汽車出口增速尤為強勁,前10個月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2%。其中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尤為突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10月,中國的汽車出口量達261.5萬輛,創下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49.9萬輛,同比增長96.7%。

    歐洲市場成為眾多中國產電動汽車的主要新增出口地。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出口中,西歐市場占比34%,其中比利時是上半年從中國進口新能源汽車數量最多的國家。

    相比2020和2021年,疫情之下國外“宅經濟”相關品類需求大漲。2022年,國外的需求市場隨著歐美通脹、地緣政治等因素,呈現了新的變化。“全球訂單井噴”的紅利期結束,部分品類的需求由弱走強,部分品類需求由盛轉衰。

    當需求走向分化,供給端的穩定性也同時在考驗著國內的出海企業。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868029

    修復現金流

    “貨款拖欠,大量成品積壓在倉,造成惡性循環,國內外訂單嚴重脫節……”被評為“專精特新”的東莞市庫珀電子,宣告于7月18日正式停產結業。

    被拖欠應收賬款、存貨積壓消耗大量現金流,即便在跨境電商行業深耕多年,庫珀電子依舊頹然倒下。2022年時間過半之際,多家跨境電商中小企業主向記者透露,投資將更小心,對現金流的健康也更加重視。

    7月份,寧波一家外貿公司總經理向記者表示:“今年大家都在慎重做選擇和投資,我們的工廠也好,同行也好,都有在做一些轉型。今年大家還是穩妥點好,現金流是最重要的,投資還是慎重一點好。”

    在和多家外貿制造企業交流過程中,記者發現,柔性化制造、小單快反,成為很多中小制造企業采用的一種運營模式。這種模式本身有基于需求變化、自身制造能力提升的原因,也是一種生存策略。

    PingPong光年事業部副總經理鄭珞表示,“小單快反”模式既可以避免較重的成本投入,又能更快地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進行經營策略的敏捷調整。所以,這類企業多采取“輕資產”模式,將資產負債率保持在正常水平。

    相比中小企業的敏捷調整,體量較大或者頭部企業的工具箱中,有更多應對2022年不確定性的工具。

    IPO、再融資成為不少出海企業進行直接融資的渠道。大件商品B2B交易平臺大健云倉(GCT,股價5.730美元,市值2.33億美元)、跨境電商子不語(HK02420,股價6港元,市值30億港元)等先后IPO成功。 

    時代的疾風巨浪中,順勢而動的企業或許能輕易站在某一個節點的浪頭,然而波濤翻滾,也可能在景氣周期消失后,跌入谷底。我們曾追問,如何才能穿越周期?

    沒有答案,只有一個個選擇。

    “從3月到6月,有幾個做雜貨貿易的小兄弟,每個禮拜都要給我打電話,問張大哥怎么樣了?他說客戶都沒有下單了,他們開發了100多款產品都沒有下單。我說,你盡管是做貿易,但是要把十幾個品類拎出兩三個,有優勢地、集中地去開發,一定要聚焦。”寧波廚聚廚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平打算繼續深耕自己的研磨器品類,“世界不一樣了,對傳統企業而言,一定要有自己的產品,有自己的原創,往高技術門檻方向去發展,做更精準的產品開發。”

    寧波象山一家針織外貿企業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

    “世界超市”的收與張

    小商品產業帶集聚的義烏,從走街串巷的“雞毛換糖”發展到全球小商品之都,40余年改革開放,是一代人的付出、智慧與心血。

    義烏作為世界超市,也成為洞察全球貿易變化流轉的典型樣本。

    今年8月份,疫情一度導致義烏部分工廠停擺,對于早已接到外貿訂單的工廠而言,這帶來了短暫的擾動。不過,其后疫情控制整體平穩,在10月底,記者采訪義烏工廠世界杯訂單的過程中,多家外貿企業均表示,疫情對義烏當地工廠影響不大。

    義烏市安伴童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伴童)總經理趙小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就表示:世界杯對足球訂單的拉動還是很明顯的,今年,廠內足球外貿訂單供不應求,有一些低端的足球產品,還分包給了別的工廠。

    義烏足球外貿訂單雖然進入“賣方市場”,但仍然受到了疫情擾動,或者說是疫情擾動造成。

    一是,國內幾個主要的足球制造產業帶上,有部分城市由于發生疫情,產能并沒有釋放出來。而義烏受疫情整體影響較小,造成了今年大部分足球的制造單子都集中在了義烏企業手中。

    其二,疫情除了影響足球生產,對上游的原材料產業也造成影響。足球需要使用的原材料包括皮革、球膽等,有部分生產原材料的城市因疫情影響,產能也受限,導致供應鏈整體比較緊張,產能上不去。

    當然,相比于“成本優先”,有的代工企業在策略節奏上,正在摸索和探尋“溢價最優”的路徑。例如,代工廠反向收購國外知名運動品牌。

    記者此前曾與國內多家出口導向型制造企業討論過代工廠的路徑。

    代工,在整個微笑曲線中,往往被多數人認為是賺取附加值最低的一個環節。對于中國制造的討論,近年來也不乏越來越多的呼聲,強調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國貨崛起,打造自有品牌,成為了不少代工企業突破和發力的方向。

    但另一方面,我們在對外貿代工企業的研究和交流中,也切實感受到,從代工廠向品牌的轉型并不容易。左右手互搏、客戶流失、組織體系變革都是轉型中企業家實實在在需要平衡的問題。相比之下,代工,賺取的是穩定的錢。

    而其中的走向,沒有對錯,只有不同選擇背后對邊際成本的承受力。

    義烏一家企業的員工正安裝外貿出口的獎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

    江湖再相逢

    世界杯激戰正酣之際,國內疫情防疫措施不斷優化調整。12月初,眾多企業組團出海拓市場,如銀瓶乍破,奔涌而出。浙江、江蘇、四川、廣東等多個經濟大省組織外貿企業出動“搶訂單”。

    “我們希望通過政府部門帶頭走出去,向企業釋放更積極的信號,讓他們更有信心、有意愿主動走出去,在新一年獲得更多與國際同行競爭合作的機會。”浙江“德法團”代表團秘書長李琳向媒體介紹。

    一次見面勝過千封郵件。李琳介紹,前期調研中發現,不少企業對“走出去”有顧慮,因此政府部門需要作出表率,給企業信心。

    近日,記者從阿里巴巴國際站獲悉,為了響應各地政府組團“搶單”,在上半年發起“數字化出海口”計劃的基礎上,該平臺啟動代號為“Digital Hybrid Trade Show”的專項行動,將于近期開始推出至少100場“數字化混展”為主的海外展會,覆蓋美國、德國、英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土耳其、印度、巴西等十余個重要外貿目標市場。

    也有不少外貿人質疑,出國拓市場搶訂單,真的能搶回失去的訂單嗎?

    “基本上去的、我目前認識的外貿企業,或多或少都會有新增訂單。”12月18日,寧波瑞曼克斯門窗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長丁言東向記者反饋,12月初他剛參加了寧波市組織的企業組團拓市場行動。

    或許不論訂單多少,對無數在2022年各種“不確定”的巨浪中翻滾的外貿企業而言,此刻信心勝黃金。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出海企業也呈現了多元化的趨勢,有的仍然是代工輸出,有的在謀求“品牌出海”,也有企業正在布局技術和服務能力的出海。

    12月8日的“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金華)·印尼站”行前會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

    12月初,一家做戶外越野摩托車出口的企業董事長介紹了她剛從國外市場考察回來的感受。“我們拜訪了(歐洲)一個百年摩托車品牌,在工廠生產現場參觀時,感覺整體已經快不如國內的生產制造能力。工廠老板也有品牌出售的意向,個人感覺后續好的國際大品牌有希望被中國企業收入囊中。”

    而在泰國市場的考察,讓她發覺未來東盟國家的摩托車產業是中國強有力的競爭性市場,目前國內摩托車品牌在泰國市場的拓展看上去還不夠充分。

    或許,單向度的訂單思維,并不能覆蓋當前國內企業出海的路徑。不同的行業,供需鏈條不同、競爭程度不同、技術壁壘迥異,在整個產業鏈的地位高低也不相同。

    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勇于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

    世界經濟,犬牙交錯、雨腳如麻,一批人倒下,一批人崛起,中國出海的故事仍在延續,它不是高亢的宏大敘事,而是一個一個出海人,有血有肉的起落沉浮。

    2022年,越過山丘;

    2023年,新征途即將起航……

     

    新聞鏈接:

    1、《寧波新一輪防疫戰打響疫情波及千億紡織代工巨頭申洲國際》

    2、《新增27地!跨境電商綜試區擴容2021年浙江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同比增30.7%》

    3、《青山求萬仞“鎳”盤可重生?》

    4、《訂單回流是短暫繁榮?從業者眼中的針織外貿業:前路多荊棘,求存需定力》

    5、《中國制造“出海”:戶外品類迎長潮全球能源焦慮下新能源行業熱情高漲》

    6、《疫情下的“世界超市”義烏:快遞出港數量日均回落500萬件,有賣家正趕工圣誕節訂單》

    7、《出海2022:沉浮翻滾中,尋找確定性的“錨”》

    8、《世界杯里的義烏外貿訂單:有人感嘆行情“淡”,有人說回暖了,也有工廠進入了“賣方市場”》

    9、《LME自述“妖鎳”事件:險些陷入“死亡螺旋”取消3月8日交易并非為了保護“青山”》

    10、《走,拓市場去!金華外貿企業出海團首站去印尼:走出去,客戶歡迎,企業也需要》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越過山丘,2022年,他們在應對人生的“難”。 不論是傳統外貿人,還是數字外貿的探路者,在充斥著無數“不確定性”的一年,出海之路,自非坦途。疾風駭浪,裹挾著全球化供應鏈中的每一個參與方。 “我們希望供需的鏈條是穩定的、可預期的”,2021年,一家外貿企業主曾吐露心聲,擔心劇烈波動的供應鏈和市場需求,會將很多外貿企業甩“掉隊”。 有的企業在2022年的春天揮手說再見,有的通過靈活調整尋覓新機,還有的企業趕上了新一輪風口。當無數企業奔涌“走出去”的時候,分化正在發生。一部分低附加值產業在周期迭代中流轉而出,一部分正在重構價值壁壘。部分行業的頭部效應正得到強化,另一部分中小型企業則沿著“專精特新”的路徑,深化競爭力。 世事發展很難如常人所愿,巨浪拍打在每一位出海人的身上,都將留下時代的印痕。2022年,我們持續報道出海熱點事件,有國際劇變下,升騰的希望和無常的博弈,也有無聲沉浮中,不懈堅守和黯然退場。我們串聯了過往10篇報道中的節點和故事,梳理了一份2022年的出海脈絡,以饗讀者。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韻攝 春天的伏筆 32支參加卡塔爾世界杯的球隊中,最后是身著阿迪達斯球服的阿根廷隊和身著耐克球服的法國隊,走到決賽舞臺。 阿迪達斯笑到了最后。 32支球隊的胸前商標,也基本被耐克、阿迪達斯、彪馬三分天下。盡管品牌不同,但這三家國際運動品牌背后有一個相同的供應商,一家來自浙江寧波的代工廠:申洲國際(HK02313,股價76.7港元,市值1153億港元)。 “2018年世界杯后期,法國隊的奪冠呼聲越來越高,申洲國際在16個小時里為耐克生產了上萬件法國隊隊服。當這批隊服空運到法國時,正好趕上法國隊奪冠時球迷的狂歡。”此前,申洲國際現任董事長馬建榮曾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提過這樣一個故事。 如今,市值過千億港元的申洲國際仍然專注于代工領域,當時間的指針轉到2022年1月初,當時元旦假期尚未結束,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出現在申洲國際寧波工廠。 申洲國際沒有披露這一次疫情對公司的具體影響,不過在今年9月份的中期報告中,公司談及,報告期內,疫情在國內多地散發,局部區域在疫情期間出現供應鏈停產、物流運輸中斷等現象,供應鏈穩定性受到較大打擊。 此外,棉紗等成本上漲,企業的盈利壓力加大。不過得益于申洲國際在海外基地供應鏈的恢復和正常化,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這一風險。2022年上半年毛利和凈利潤率有所下滑,不過銷售仍正向增長。 頭部紡織企業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技術壁壘,但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他們遭遇的市場情況則迥然不同。 寧波是國內服紡產業的聚集地之一,這里既有申洲國際、太平鳥(SH603877,股價18.7元,市值89.1億元)、雅戈爾(SH600177,股價6.39元,市值296億元)等頭部企業,也有不少中小體量的針織企業。2021年,寧波象山爵溪曾出現外貿訂單回流,但2022年初,隨著國外疫情發展,媒體報道有外貿訂單出現了回撤。 今年2月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象山走訪時,有外貿企業透露,今年整體訂單不是很多。不過究竟是受東南亞訂單回撤影響,還是受供需和成本的影響,還比較難判斷。象山縣商務局外貿科相關人士在今年初也向記者表示,受成本等因素影響,今年象山紡織服裝外貿形勢不容樂觀。 不論是頭部大企業,還是中長尾的小企業,“成本上漲”成為影響企業利潤的重要因素。 國際形勢,則加劇了服紡企業的成本支出。 “俄烏沖突,石油價格大漲,針織行業很多原材料,譬如滌綸、纖維等,都是通過石油加工提煉出來的產物,俄烏沖突之后,這些原材料價格也上漲了。”甬南集團總經理林營在今年2月底向記者表示。 寧波一家公司開展直播帶貨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被“沖突”改變的世界 隨著勞動力、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代工產業帶的發展正面臨著新一輪的考驗。“量大利薄”的代工模式在國內的生存空間日益逼仄,部分產業向成本更低的東南亞等區域轉移,從國際產業發展進程來看,是一個階段性迭代的過程。 不過,作為身處其中的企業,選擇則各不相同。同樣以寧波為例,有具備面料和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專注代工市場、價值縱向延伸的申洲國際,也有逐步從代工領域橫向延伸,借力跨境電商渠道發展自有品牌的牧高笛(SH603908,股價56.91元,市值38億元)、樂歌股份(SZ300729,股價16.95元,市值40.5億元)等上市公司。 對于傳統外貿而言,線下參展、驗貨、客戶溝通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然而疫情阻隔了傳統線下外貿方式的開展,數字外貿、跨境電商,成為2020年之后的一股浪潮。 今年2月份初,國務院批復同意27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這是試驗區近7年時間里的第6次擴圍,范圍已擴至全國132個城市和地區。11月底,國務院再一次擴充跨境電商綜試區數量,廊坊等33個城市和地區獲批設立跨境綜試區,至此,全國共有16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五年增長近十倍。商務部發布的數據也顯示,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上半年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同比增長28.6%。 疫情的圍困,并沒有阻礙中國制造的腳步。跨境電商等數字外貿新形勢的發展,讓一批批外貿人開始擁抱變化、尋覓新機。 但令國內多數人猝不及防的是,2月底,俄烏沖突爆發。這一場全球矚目的熱沖突,對此后幾個月甚至未來更長時間的全球供需變化,帶來了深遠影響。 “金錢永不眠”,充滿賭性的期貨投資人,總是敢于利用杠桿以小搏大。 俄烏沖突爆發后不久,俄鎳遭制裁,不再用于商品交割。一場前所未有的“妖鎳”危機即將在全球最大的金屬期貨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上演,其中一家主要的空頭參與方青山控股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焦點,而青山控股也被稱為中國低調的“鎳王”。 青山控股圖片來源:每經記者葉曉丹攝(資料圖) 3月7日、3月8日,LME鎳期貨交易出現非理性上漲,而青山控股彼時被市場認為持有大量空頭頭寸,在價格劇烈上漲中出現巨額虧損。 3月8日,鎳價在開盤后3個小時內,一度漲至10萬美元/噸的峰值,價格幾乎比開盤翻了一番,上漲了274.3%。LME認為這是有史以來鎳價最高紀錄。“極端的價格變動,無法用理性的市場力量來解釋,市場已經變得無序”,LME方面其后宣布取消3月8日的交易。 罕見的“拔網線”行為,也讓期貨市場的多頭持有方遭遇損失,時隔3個月后,LME遭遇了多家投資機構的高價索賠。 不過LME方面在11月底提供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一份自辯書中提及,如果這種無序的交易被視為有效且代表了市場價值,將導致所有的公開市場頭寸被重新估值,也導致前所未有的追加保證金要求,至少超過197.5億美元。若放任違約蔓延,也將導致“死亡螺旋”。 梳理“妖鎳”事件后,LME在回復記者的詢問時透露,大量場外交易頭寸(包括青山集團所持有的一部分)是造成LME市場混亂的重要原因。 而事件之外,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問題是,這場多空大戰為何發生于“鎳”? 能源焦慮蔓延 全球對鎳需求最大的增量當來自新能源汽車用量,單車需要含鎳量平均60公斤的硫酸鎳,即每1000萬輛電動車就需要大約60萬噸鎳。自2021年4月以來,LME鎳庫存持續下滑,從26萬噸下降至3月7日的7.7萬噸。 俄烏沖突之下,針對俄羅斯能源領域的制裁自3月以來逐漸在全球掀起了一場能源危機,對各國的能源安全,物價水平和經濟增長都造成了嚴重的挑戰,并且在資本市場形成了劇烈的反應。 光伏新能源等產業,在2022年也進入了出海高景氣周期。 “今年1月~6月國際站新能源行業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130%。”阿里巴巴國際站行業運營總監戴賢文介紹,除歐美等發達國家受利好政策影響外,發展中國家市場潛力也在爆發。能源焦慮之下,家庭光儲系統、不間斷電源(UPS)成為剛需。 12月初,阿里巴巴國際站發布年度十大商品,新能源行業獨占三席。國際站的數據統計,國產新能源相關商品已經連續三年保持三位數以上增長。 興業證券海外光伏行業2023年年度策略分析認為,全球光伏裝機需求旺盛,2023年景氣格局延續。其中俄烏沖突促使歐洲尋求替代能源,REPowerEUPlan中提出目標2030年歐盟可再生能源占比45%,歐洲光伏需求持續景氣。 如果說阿里巴巴國際站主要反映了國內中小企業出海的供需風向,那么海關數據披露的出口數據則更為全面地體現出當前出口的趨勢。 從海關總署前10個月的出口數據來看,汽車出口增速尤為強勁,前10個月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2%。其中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尤為突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10月,中國的汽車出口量達261.5萬輛,創下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49.9萬輛,同比增長96.7%。 歐洲市場成為眾多中國產電動汽車的主要新增出口地。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出口中,西歐市場占比34%,其中比利時是上半年從中國進口新能源汽車數量最多的國家。 相比2020和2021年,疫情之下國外“宅經濟”相關品類需求大漲。2022年,國外的需求市場隨著歐美通脹、地緣政治等因素,呈現了新的變化。“全球訂單井噴”的紅利期結束,部分品類的需求由弱走強,部分品類需求由盛轉衰。 當需求走向分化,供給端的穩定性也同時在考驗著國內的出海企業。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868029 修復現金流 “貨款拖欠,大量成品積壓在倉,造成惡性循環,國內外訂單嚴重脫節……”被評為“專精特新”的東莞市庫珀電子,宣告于7月18日正式停產結業。 被拖欠應收賬款、存貨積壓消耗大量現金流,即便在跨境電商行業深耕多年,庫珀電子依舊頹然倒下。2022年時間過半之際,多家跨境電商中小企業主向記者透露,投資將更小心,對現金流的健康也更加重視。 7月份,寧波一家外貿公司總經理向記者表示:“今年大家都在慎重做選擇和投資,我們的工廠也好,同行也好,都有在做一些轉型。今年大家還是穩妥點好,現金流是最重要的,投資還是慎重一點好。” 在和多家外貿制造企業交流過程中,記者發現,柔性化制造、小單快反,成為很多中小制造企業采用的一種運營模式。這種模式本身有基于需求變化、自身制造能力提升的原因,也是一種生存策略。 PingPong光年事業部副總經理鄭珞表示,“小單快反”模式既可以避免較重的成本投入,又能更快地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進行經營策略的敏捷調整。所以,這類企業多采取“輕資產”模式,將資產負債率保持在正常水平。 相比中小企業的敏捷調整,體量較大或者頭部企業的工具箱中,有更多應對2022年不確定性的工具。 IPO、再融資成為不少出海企業進行直接融資的渠道。大件商品B2B交易平臺大健云倉(GCT,股價5.730美元,市值2.33億美元)、跨境電商子不語(HK02420,股價6港元,市值30億港元)等先后IPO成功。 時代的疾風巨浪中,順勢而動的企業或許能輕易站在某一個節點的浪頭,然而波濤翻滾,也可能在景氣周期消失后,跌入谷底。我們曾追問,如何才能穿越周期? 沒有答案,只有一個個選擇。 “從3月到6月,有幾個做雜貨貿易的小兄弟,每個禮拜都要給我打電話,問張大哥怎么樣了?他說客戶都沒有下單了,他們開發了100多款產品都沒有下單。我說,你盡管是做貿易,但是要把十幾個品類拎出兩三個,有優勢地、集中地去開發,一定要聚焦。”寧波廚聚廚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平打算繼續深耕自己的研磨器品類,“世界不一樣了,對傳統企業而言,一定要有自己的產品,有自己的原創,往高技術門檻方向去發展,做更精準的產品開發。” 寧波象山一家針織外貿企業圖片來源:每經記者葉曉丹攝 “世界超市”的收與張 小商品產業帶集聚的義烏,從走街串巷的“雞毛換糖”發展到全球小商品之都,40余年改革開放,是一代人的付出、智慧與心血。 義烏作為世界超市,也成為洞察全球貿易變化流轉的典型樣本。 今年8月份,疫情一度導致義烏部分工廠停擺,對于早已接到外貿訂單的工廠而言,這帶來了短暫的擾動。不過,其后疫情控制整體平穩,在10月底,記者采訪義烏工廠世界杯訂單的過程中,多家外貿企業均表示,疫情對義烏當地工廠影響不大。 義烏市安伴童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伴童)總經理趙小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就表示:世界杯對足球訂單的拉動還是很明顯的,今年,廠內足球外貿訂單供不應求,有一些低端的足球產品,還分包給了別的工廠。 義烏足球外貿訂單雖然進入“賣方市場”,但仍然受到了疫情擾動,或者說是疫情擾動造成。 一是,國內幾個主要的足球制造產業帶上,有部分城市由于發生疫情,產能并沒有釋放出來。而義烏受疫情整體影響較小,造成了今年大部分足球的制造單子都集中在了義烏企業手中。 其二,疫情除了影響足球生產,對上游的原材料產業也造成影響。足球需要使用的原材料包括皮革、球膽等,有部分生產原材料的城市因疫情影響,產能也受限,導致供應鏈整體比較緊張,產能上不去。 當然,相比于“成本優先”,有的代工企業在策略節奏上,正在摸索和探尋“溢價最優”的路徑。例如,代工廠反向收購國外知名運動品牌。 記者此前曾與國內多家出口導向型制造企業討論過代工廠的路徑。 代工,在整個微笑曲線中,往往被多數人認為是賺取附加值最低的一個環節。對于中國制造的討論,近年來也不乏越來越多的呼聲,強調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國貨崛起,打造自有品牌,成為了不少代工企業突破和發力的方向。 但另一方面,我們在對外貿代工企業的研究和交流中,也切實感受到,從代工廠向品牌的轉型并不容易。左右手互搏、客戶流失、組織體系變革都是轉型中企業家實實在在需要平衡的問題。相比之下,代工,賺取的是穩定的錢。 而其中的走向,沒有對錯,只有不同選擇背后對邊際成本的承受力。 義烏一家企業的員工正安裝外貿出口的獎杯圖片來源:每經記者葉曉丹攝 江湖再相逢 世界杯激戰正酣之際,國內疫情防疫措施不斷優化調整。12月初,眾多企業組團出海拓市場,如銀瓶乍破,奔涌而出。浙江、江蘇、四川、廣東等多個經濟大省組織外貿企業出動“搶訂單”。 “我們希望通過政府部門帶頭走出去,向企業釋放更積極的信號,讓他們更有信心、有意愿主動走出去,在新一年獲得更多與國際同行競爭合作的機會。”浙江“德法團”代表團秘書長李琳向媒體介紹。 一次見面勝過千封郵件。李琳介紹,前期調研中發現,不少企業對“走出去”有顧慮,因此政府部門需要作出表率,給企業信心。 近日,記者從阿里巴巴國際站獲悉,為了響應各地政府組團“搶單”,在上半年發起“數字化出海口”計劃的基礎上,該平臺啟動代號為“DigitalHybridTradeShow”的專項行動,將于近期開始推出至少100場“數字化混展”為主的海外展會,覆蓋美國、德國、英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土耳其、印度、巴西等十余個重要外貿目標市場。 也有不少外貿人質疑,出國拓市場搶訂單,真的能搶回失去的訂單嗎? “基本上去的、我目前認識的外貿企業,或多或少都會有新增訂單。”12月18日,寧波瑞曼克斯門窗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長丁言東向記者反饋,12月初他剛參加了寧波市組織的企業組團拓市場行動。 或許不論訂單多少,對無數在2022年各種“不確定”的巨浪中翻滾的外貿企業而言,此刻信心勝黃金。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出海企業也呈現了多元化的趨勢,有的仍然是代工輸出,有的在謀求“品牌出海”,也有企業正在布局技術和服務能力的出海。 12月8日的“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金華)·印尼站”行前會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葉曉丹攝 12月初,一家做戶外越野摩托車出口的企業董事長介紹了她剛從國外市場考察回來的感受。“我們拜訪了(歐洲)一個百年摩托車品牌,在工廠生產現場參觀時,感覺整體已經快不如國內的生產制造能力。工廠老板也有品牌出售的意向,個人感覺后續好的國際大品牌有希望被中國企業收入囊中。” 而在泰國市場的考察,讓她發覺未來東盟國家的摩托車產業是中國強有力的競爭性市場,目前國內摩托車品牌在泰國市場的拓展看上去還不夠充分。 或許,單向度的訂單思維,并不能覆蓋當前國內企業出海的路徑。不同的行業,供需鏈條不同、競爭程度不同、技術壁壘迥異,在整個產業鏈的地位高低也不相同。 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勇于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 世界經濟,犬牙交錯、雨腳如麻,一批人倒下,一批人崛起,中國出海的故事仍在延續,它不是高亢的宏大敘事,而是一個一個出海人,有血有肉的起落沉浮。 2022年,越過山丘; 2023年,新征途即將起航…… 新聞鏈接: 1、《寧波新一輪防疫戰打響疫情波及千億紡織代工巨頭申洲國際》 2、《新增27地!跨境電商綜試區擴容2021年浙江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同比增30.7%》 3、《青山求萬仞“鎳”盤可重生?》 4、《訂單回流是短暫繁榮?從業者眼中的針織外貿業:前路多荊棘,求存需定力》 5、《中國制造“出海”:戶外品類迎長潮全球能源焦慮下新能源行業熱情高漲》 6、《疫情下的“世界超市”義烏:快遞出港數量日均回落500萬件,有賣家正趕工圣誕節訂單》 7、《出海2022:沉浮翻滾中,尋找確定性的“錨”》 8、《世界杯里的義烏外貿訂單:有人感嘆行情“淡”,有人說回暖了,也有工廠進入了“賣方市場”》 9、《LME自述“妖鎳”事件:險些陷入“死亡螺旋”取消3月8日交易并非為了保護“青山”》 10、《走,拓市場去!金華外貿企業出海團首站去印尼:走出去,客戶歡迎,企業也需要》
    疫情防控 跨境電商 申洲國際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狠狠躁狠狠躁东京热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 | 亚洲成a人在线看天堂无码| 亚洲综合无码无在线观看|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精选观看中文字幕高清无码| 国产50部艳色禁片无码|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软件|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国产精品 |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内射人妻少妇无码一本一道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亚欧无码精品无码有性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无遮挡无码视频免费软件| 丰满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浪潮|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高清无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无码专区永久免费AV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免费看无码自慰一区二区|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老熟妇|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边打电话 | 色综合无码AV网站|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色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