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21 22:58:16
每經特約評論員 熊錦秋
在今年八九月間,ST 曙光(SH600303,股價8.24元,市值55.67億元)股票連收20多個漲停板,10月份連收10多個跌停板,11月份開始又連收10多個漲停板,過山車式急劇波動的走勢引發市場人士關注。11月18日,公司發布申請停牌核查公告,股票近期累計漲幅較大,公司將就股票交易波動情況進行核查。筆者認為,監管部門應盡快出臺強力措施,避免妖股過山車式暴炒。
ST曙光今年前三季度虧損1.86億元,公司治理也出現較為無序的狀態,此前有股東自行召集股東大會維權,目前實控人還被公安機關取保候審。然而就是這么一家基本面堪憂的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卻走出了令投資者驚心動魄的起伏走勢,假若投資者踏準漲跌節拍,盈利巨大,反之亦然。
ST曙光不是第一次停牌核查,在9月14日就停牌核查一次。股票炒作的一個題材,是控股股東持有公司14.49%股份擬拍賣償債,市場傳言小米可能參與拍賣,而上次停牌核查結果披露,“小米公司從未與公司進行過任何形式的接觸”。
上市公司停牌核查,主要是從公司信披方面查漏補缺,一般公司停牌核查結果會表示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或補充披露的事項,上次ST曙光停牌核查結果也并沒有披露什么原來隱藏的利好消息,總體都是風險信息。但ST曙光的股票走勢,并未受公司前次停牌核查及其核查結果公告的影響,連續漲停板未因核查而停止。
上市公司大幅異常暴漲,往往上市公司自己并未發現基本面有重大變化,從上市公司自我核查的角度,基本沒有什么原因可以解釋公司股價的暴漲,但暴漲總歸有原因在推動。股價的漲落,除了受上市公司基本面變化的影響,還受到二級市場投資者資金推動的影響,而且在目前局部過度投機的A股市場,后面這個因素的影響更大。筆者認為,股票停牌核查,應從兩個維度進行,一個是上市公司信披維度,另外就是二級市場投資者買賣、資金進出的維度。
筆者建議,上市公司股票發生嚴重異常波動后實施停牌核查,對于期間參與交易的較大投資主體,也要自我核查。交易所應明確一個異常波動期間,各投資主體要將自己、一致行動人以及實際控制賬戶的全部買賣數量合并統計,但凡買入數量或賣出數量達到期間交易總量3%以上,必須主動報告上市公司并由上市公司一起發布信披公告。
從交易所角度,則要強化對各證券賬戶關聯性的排查。要強化投資者開戶銀行配合交易所調查的法律義務,交易所要加強對投資者資金流向的調查與關注,準確識別并統計投資者交易總額,從中發現異常交易行為,對于涉嫌違法違規的,報證監部門查處。
上市公司基本面沒有什么變化,股價卻出現詭異的連續漲停、連續跌停,這背后的原因總得搞清楚。股價無緣無故“上天入地”,投資者似乎對此習慣成自然,這種情況不應在市場繼續。一只股票莫名其妙、再一再二再三畫線式大幅波動,這是對投資者、監管部門心理承受底線的一次次測試甚至是挑釁。
對此,監管部門應本著不把背后情況搞清決不收兵的態度,予以嚴肅徹查,查出背后到底是誰在作妖。證監部門可根據交易所提供的交易數據、市場人士舉報等線索,就二級市場交易主力的市場操縱嫌疑展開調查。對于停牌核查時,投資者主動報告配合的,可適當減輕處罰。
一只問題股在市場頻繁暴漲暴跌,吸引一些按捺不住的投資者參與,換手率急劇放大,好股票的流動性卻被抽水越來越弱,敗壞了市場風氣,破壞市場價格發現功能,最終證券市場的根基也將被蛀空。
監管部門的調查,并非簡單滿足投資者對不明現象的好奇心,而是要整體提升市場運作的透明度、規范度,要通過嚴格執法滌蕩市場的污泥濁水,還市場清朗乾坤。只有將市場的注意力、流動性引導到好公司上面,逐漸培育投資者的價值投資理念,A股市場才會有更為光明的未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