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10 21:58:53
每經記者|杜恒峰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歷經7個月,正邦科技(SZ002157,收盤價4.57元,市值145.4億元)和大北農(SZ002385,收盤價8.00元,市值331.3億元)這兩大飼料龍頭之間的交易變成了一場官司。在9月30日的公告中,大北農直指正邦科技“三大錯”:正邦科技方面未能充分配合,導致評估報告、審計報告無法出具,對盡職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未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正邦科技方面拒絕配合公司人員參與過渡期的管理工作;正邦科技在收到公司支付的5億元預付款后,也未按約定將其用于清理對標的公司的債務。對此,正邦科技亦公告反駁稱,公司已履行并達成自身責任義務,積極配合以促進交易的順利進行,大北農的公告中部分內容與事實不符。
大北農通過收購正邦科技8家飼料子公司的大部分股權,可以迅速切入到西南市場,實現市場份額的快速擴大;正邦科技也有望通過這筆交易獲得20億~25億元的現金回籠,其中5億元立馬到賬,這對資金鏈告急的正邦來說無異于一筆“救命錢”。既然交易雙方都能各取所需,為何沒有玉成而是交惡?答案可能就在交易方案本身。
3月1日,大北農和正邦科技都公告了主要內容完全相同的轉讓協議,和其他類似的交易相比,這份協議有兩個明顯不同的特點。
一是,大北農方面享有單方面終止協議的權利。雙方的公告都有如下表述:“如本次交易事項因任何原因終止……正邦科技須將收到的全部預付款返還,并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付息”。值得注意的是,在反駁的公告中,正邦科技也并未否認大北農有這一權利,而只是說要對大北農對其聲譽的不當陳述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在大北農已在9月29日向法院提交訴狀的情況下,正邦科技也只是說“暫未收到法院通知”,回避了如何應訴這一問題。
二是,雖為股權收購,但這項交易也摻雜了大量“類債務”方面的安排。比如,大北農支付的一些款項,指定用于清理標的公司的債務和與正邦科技方面的往來賬目,部分款項還需要向大北農付息;正邦集團及正邦科技總經理林峰承擔連帶責任擔保,為正邦科技可能歸還預付款本息“增信”;正邦科技還對交易標的的業績作出了承諾,但又要配合大北農對于標的資產人事安排的調整,如果是大北農的人直接掌管經營,無論經營成果好壞,正邦科技都要承擔補足業績的義務,這和類似的對賭交易完全不同。此外,在僅僅支付了5億元預付款的情況下,正邦科技就將標的資產質押給了大北農。與之相對應的是,協議對大北農沒有作出任何違約責任方面的定義或安排,而正是由于掌握這些有利條件,大北農才能在公告中自信表示“預付款的收回不存在重大風險”。
在行業不景氣,自身需要資金救急的情況下,正邦科技資產變現的途徑并不多,識貨的競爭對手此時反而是最好的選擇。但縱觀整個交易方案對雙方的權利義務約定,這項協議都是一份“城下之盟”。隨著時間的變化,雙方掌握的信息更為充分,訴求也可能會有變化,在單方可以終止協議且掌握足夠“增信”手段的情況下,這份協議本就存在極大的不穩定因素,如今協議告吹也并不讓人意外。
用5億元現金,就對正邦科技至少價值20億元的資產實現了重大影響(質押權)。除了公告中的內容,大北農此時提起訴訟,也可能起到加速交易進程,或是獲得更好的議價的作用。就目前局面看,更占優的似乎是大北農,但其5億元預付款何時收回,質押的股權在剔除各項負債后究竟還有多少價值,也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難言穩操勝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