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12 20:00:21
不主動,不負責、不拒絕。這就是目前我對當前行情的看法。
圖片來源:攝圖網-401716545
來源:微信公眾號“道達號”(微信公號ID:daoda1997)
不主動,不負責、不拒絕。
這就是目前我對當前行情的看法。
既胸懷大志,又謹小慎微;既滿腔熱血,又瞻前顧后。那種趨勢主升浪的暢快感,老夫已經很久沒體驗過了!
所謂“不主動”,就是內地機構最近總給人軟綿綿的感覺,而北向資金卻成了指數攻克關鍵點位的主力軍。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體會到機構的這種“不主動”,我們統計了5月12日以來北向資金和大盤漲跌幅的同步率。
64個交易日里,有超過60%的時間(即40個交易日),北向資金流向跟大盤漲跌同步,剩下24個交易日,北向資金流向跟大盤漲跌不同步。其中,在顯示機構主動性的時刻(北向資金凈流出,大盤上漲),約有13個交易日,機構存在感偏低。
機構之所以“不主動”,在我看來,可能跟增量資金不足有密切關系。從Wind數據來看,8月份新成立的基金,總共發行額度為534.17億份,低于行情較好的6-7月份。
所謂“不負責”,就是說板塊短線特征明顯,市場輪動節奏很快,一旦把情緒給你調動起來,第二天砸盤的概率就很大,題材持續性較低。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芯片板塊。記得上周五芯片板塊的爆發,讓市場在周末雞血值拉滿。結果呢?周一市場直接砸盤,還好后面有chiplet這樣中線級別的方向,支撐著賺錢效應,不然老牌芯片股根本滿足不了投資者的盈利期盼。
除了芯片外,還有鋰電、電網、眼科等,本周都是在走“不負責”的劇本。市場整體賺錢效應在回升,而這些板塊根本沒有表現,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所謂“不拒絕”,就是行情不給我們一個極端的狀態或者瞬間,這讓我這類指標性投資者感到巨大的交易壓力。
就拿情緒寶來說吧,這輪行情,情緒指數曾離情緒底部近在咫尺,但就是沒壓下來,接著美國通脹拐點的利好襲來,市場瞬間拐頭往上,導致目前我的倉位里短線的比重增多,增加了交易難度和精力分配。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在今年2月份,賺錢指數差點摸到情緒頂部,結果俄烏沖突升級,后面的行情讓人一言難盡……
目前是我最討厭的行情類型:行情推動要靠北向資金,機構存在感低,你說北向資金來了,趨勢就來了吧,它又給你來題材快速輪動,通過反復橫跳,既保持了盤面上的賺錢效應,又讓投資者跟不上節奏。
更可氣的是,行情不給我們一個準信兒,全在模棱兩可中,運行在我們很難拿捏的階段。我承認,當前的市場,不是我的交易主場,控倉為主吧……
最后祝大家周末愉快,下周發財!
(極簡投研社)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