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01 09:27:45
◎“每經未來商業智庫”每周定期分享《一周未來商業》,圍繞電商/新消費、物流/供應鏈、生活服務、以及未來商業創新創投領域,以“事件+短評”的形式,洞見未來商業發展趨勢。
每經記者 趙雯琪 王郁彪 陳婷 王紫薇 楊昕怡 每經編輯 劉雪梅
“每經未來商業智庫”每周定期分享《一周未來商業》,圍繞電商/新消費、物流/供應鏈、生活服務、以及未來商業創新創投領域,以“事件+短評”的形式,洞見未來商業發展趨勢。
上周(7.25~7.31),我們為您共盤點了10件熱點新聞事件。
1、【菜鳥CEO萬霖:以多種方式送貨上門是今年最重要的事之一】
7月26日,菜鳥CEO萬霖在年度會議上宣布,“以多種方式送貨上門”已經被列為菜鳥今年最重要的事之一。記者了解到,過去,菜鳥直營配送上門一直服務于天貓超市的訂單,接下來菜鳥將通過直營配送提高倉發包裹上門比例;在菜鳥驛站為消費者增加送貨上門選擇;在淘寶網購下單時聯合商家一起提供送貨上門選擇。前兩種方式已經大力度推開,第三種方案也在部分城市開始試點。
未來商業短評:一直以來,由于末端從業人員數量不足,在包裹量大幅度增長的前提下,“最后一公里”的消費者體驗下滑。送貨上門也因此成為一個行業的痛點。去年,菜鳥開始思考和發力如何去解決“最后一公里”上門的問題,并采取了多種方案。這或許是一個信號,快遞業送貨上門的比例將持續增加,這一行業痛點也有望在有朝一日得到解決。
2.【阿里申請香港紐約雙重主要上市】
7月26日,阿里發布2022財年年報。在致股東信中,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我們必須比這個時代變化得更快,必須更堅決地調整和完善自己,更快速地把共識轉化為行動。”當天,阿里集團發布公告:董事會已授權集團管理層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提交申請,將新增香港為主要上市地。“越是在不確定性陡增的時代,越要積極尋求真正有價值的變化。”張勇在股東信最后表示,阿里的過去和中國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阿里的未來發展路徑,也和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走向高度契合。
未來商業短評:作為流通市值超2萬億港元的優質龍頭公司,阿里此次申請香港紐約雙重主要上市或具有標志性意義。于阿里而言,實行雙重主要上市,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阿里投資者的潛在風險,雙重主要上市后,阿里港股也將獲得獨立的定價權,不再受到美股波動的影響。此外,這對香港證券市場亦是一個利好消息。隨著中概股到港雙重主要上市,香港進一步鞏固和增強了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將提高港股對跨國資本的吸引力。
1、【賈乃亮、傅首爾與趣店終止合作】
7月26日,在奇葩說辯手傅首爾就“與趣店(QD.US,股價1.13美元,市值2.85億美元)預制菜合作”一事致歉后,賈乃亮也在微博發布聲明稱,關于趣店的品牌合作,沒有背調清楚品牌前身的經歷,是我們疏忽大意了。發現問題后,第一時間雙方已經解約,也沒有后續的任何合作。此前,羅敏在7月17日的抖音直播間里請來了賈乃亮和傅首爾站臺,通過“0.01元酸菜魚”、1500臺iPhone等優惠的燒錢打法宣傳趣店的預制菜新業務,17日直播累計銷售額達2.5億元。
未來商業短評:羅敏帶領著趣店再一次站上風口,可是這一次的轉向似乎剛登臺就有落幕的征兆。在7月17日的高調“撒錢”直播后,羅敏沒有等來預想中趣店預制菜熱賣的場面,反而立即陷入了一場負面輿論漩渦——在7月18日的趣店預制菜品牌發布會上,羅敏表示,希望未來能帶領10萬粉絲一同創業,他將這一目標群體定位為寶媽,并表示自己不會收取任何加盟費,反而會為有資金困難的創業者粉絲提供1年的資金支持。因此,很多網友們將羅敏的這一計劃與他曾經經營的校園貸業務聯系起來,認為羅敏進軍預制菜背后的真正目的是通過放貸來“收割”寶媽。目前,羅敏似乎還沒有破局之術,只是關閉了多個個人社交賬號的評論功能。與此同時,趣店預制菜的品質問題也在社交媒體上冒頭。羅敏和趣店在短期內有打一場翻身仗的能力嗎?
2、【Tims中國與中石化易捷咖啡達成戰略合作】
7月26日,咖啡品牌Tims中國與中石化(SH 600028,股價4.11元,市值4976億元)易捷旗下易捷咖啡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探索在部分易捷咖啡門店開設小型Tims咖啡店,并共同開發聯名即飲咖啡,在全國易捷便利店內銷售。據悉,目前,Tims中國與易捷咖啡正在為Tims咖啡店規劃選址,并計劃在未來幾個季度逐步為易捷的2億會員提供服務。今年第三季度,兩款雙方聯名開發的拿鐵、摩卡即飲產品也將亮相易捷門店。
未來商業短評:一個是知名咖啡品牌,另一個是賽道內的跨界巨頭,此次Tims中國與中石化易捷咖啡的跨界合作可謂強強聯合。對于Tims中國來說,隨著咖啡賽道內的競爭白熱化,快速發展自身變得尤為重要,其上市計劃也展現出了它想要快速攻城略地的野心。據易捷官網顯示,易捷以2.8萬座便利店高居全國連鎖便利店數量排行榜榜首。因此此次與中石化易捷咖啡達成合作,Tims中國或將在門店數量上有質的飛躍。對于易捷咖啡而言,和Tims合作也是在賽道內找到了專業玩家合作。如何在合作中互補達到效益最大化,將是雙方要共同完成的試題。
3、【辛選加碼直播助農 抖快暗戰“助農”直播間】
近日,辛選集團官宣助力鄉村振興的“辛火計劃”,同時主播蛋蛋完成了西安首場直播,總銷售額破5000萬元。辛選方面數據顯示,由于“辛火計劃”首站選定了西安,所售商品涉及涼皮、肉夾饃、油潑面、羊肉泡饃、狗頭棗等40多款陜西特產,共銷售170多萬單。農產品方面,其中,陜西沙地板栗紅薯銷售9.9萬單、重達240噸,陜西黑布林李子銷售超250噸,仁鄉源自熱麻辣火鍋銷售額超380萬元。
未來商業短評:在直播電商稍顯“尷尬”的2022年年中,兩大頭部的“消失”讓淘寶直播聲量銳減,而憑借“直播助農”,抖音卻成功“造星”東方甄選,快手也入局。不過,切入任何一個品類都需要底層能力的建設,包括選品、物流等,農業品類更是如此,且更加復雜,普通品類的直播帶貨能力的搭建只是基礎性的第一步,只有具備這樣完整的能力后,才能繼續向產業端上游發力,形成差異化優勢。
4、【每日優鮮回應解散】
7月28日,每日優鮮(MF.US,股價0.12美元,總市值2710.05萬美元)確認關停極速達(前置倉)業務之后,網上流傳一則錄音和大量截圖,內容為每日優鮮宣布公司解散。就此,每日優鮮對《每日經濟新聞》官方回應稱:“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對業務及組織進行調整。次日達、智慧菜場、零售云等業務不受影響。由于業務調整,部分員工離職,公司目前正積極尋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員工權益。”
未來商業短評:每日優鮮不到三年虧損近100億元。此次,山西東輝集團計劃向每日優鮮進行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沒到賬是每日優鮮出現問題的直接原因。生鮮玩家造血盈利一直是生鮮玩家的命門。每日優鮮零售云、智慧菜場等業務是其東山再起的一線生機。
5、交通運輸部:網約車主要平臺抽成比例上限為18%~30%
7月28日,在交通運輸部舉行的7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王繡春回應了網約車行業抽成問題。王繡春介紹稱,今年年初,交通部推出了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企業抽成“陽光行動”,指導行業各方積極推動落實工作,各地交通運輸部門持續推動在本地運營服務的平臺公司落實好“陽光行動”。目前來看,各主要平臺公司公布的抽成比例上限多在18%~30%之間。
未來商業短評:抽成問題一直是網約車行業較為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從年初開始,交通運輸部將“網約車行業抽成‘陽光行動’”作為更貼近民生的實事,并采取多項舉措,指導行業各方積極推動落實工作,網約車平臺抽成率不應該是筆糊涂賬,相關部門對于網約車行業的管理也應該越來越精細化,管理辦法越來越完善。
1、【京東物流完成收購德邦控股逾50%股權】
7月27日,京東集團發布公告稱,京東物流已于7月26日完成收購德邦控股超過50%股權,即第一期轉讓完成、MVA第一期轉讓完成及少數權益賣方協議完成。交易完成后,德邦控股(包括德邦集團)將成為京東物流附屬公司。德邦股份也于今日公告稱,標的股份交割完成后,崔維星不再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德邦控股仍為公司控股股東,京東旗下京東卓風將成為公司的間接控股股東。
未來商業短評:歷時四個月,京東物流收購德邦這一物流業重大事件迎來尾聲。而在相繼整合達達、跨越速運、德邦后,京東物流不斷完善各個業務條線的規模與能力,為行業所看重的是,接下來,京東物流“組合拳式”打法將正式升級與順豐之間對決。
2、【安能物流推出“卡車航班”】
安能物流近日宣布,針對專線的難點,安能推出了新產品——“卡車航班”。據介紹,“卡車航班”的定價模式采用首重+續重的模式,首重(5-15噸)價格按市場價5-7折收取,續重按車線成本收取(元/噸),最大程度讓利專線。其次,安能擁有3000多條車線,充足的運力保障了貨物的時效性,每日都可準點發車,專線不用擔心車線空爆問題。在安全保障方面,直營干線產品直提直派,客戶自行裝卸,安能分撥不落地操作確保了產品的安全性,完善的保價理賠制度也減少了后顧之憂。
未來商業短評:隨著安能物流上市,快運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除了傳統玩家外,快遞巨頭虎視眈眈,隨著資本的入局,快運行業也從粗放競爭進入精細化運營,除了市場規模之外,服務質量的重要性占比正在逐漸提高。
1、【熊爪咖啡完成A輪融資】
啟信寶信息顯示,7月24日,咖啡飲品品牌運營商“熊爪咖啡”已完成A輪融資,融資金額暫未披露。熊爪咖啡于2020年創立于上海,致力于為廣大老百姓提供可以享用的高品質、高性價比咖啡。目前由幾位聽障人士擔任咖啡師,靠著翻譯軟件和手語溝通交流,并承諾愿為有障礙人士提供10000個就業機會。
未來商業短評:咖啡品牌講述供應鏈、數字化的故事很多,公益故事不算多。熊爪以公益領域切入運營的方式為品牌注入了暖心的能量,這也是品牌打出知名度的原因之一。但熊爪咖啡如想擴張,仍需要面對數字化與供應鏈的考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