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12 19:27:10
每經記者 張靜 實習生 李樂 西安 每經編輯 賀娟娟
在城市發展變遷中,烙著工業印記的老廠房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在經濟轉型的浪潮中愈顯沉寂。然而這些一度被遺忘的工業廠區,卻是城市的肌理與歷史的見證者,那段時光是值得被人們銘記的。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文指出,鼓勵將老舊工業廠區改造為商業綜合體、消費體驗中心、健身休閑娛樂中心等多功能、綜合性新型消費載體。
同年,西安發布《西安市工業企業舊廠區改造利用實施辦法》,政策指引下,那些沉寂的老廠房由此迎來了它的新生,以新的風貌延續著西安的城市記憶。
粉巷財經視頻欄目『映巷Lab』特別推出“老廠房的蛻變與新生”西安老廠房改造項目盤點,帶你尋找被歷史遺忘的記憶,感受舊工廠迸發的新生機。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半坡國際藝術中心。
半坡國際藝術區,立足于中華黃河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半坡遺址之上,與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半坡遺址博物館)相鄰。歷史文明的沉淀與滋養,賦予了這片土地絢麗的色彩。
半坡國際藝術中心門牌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靜 攝(下同)
半坡遺址象征符號
半坡國際藝術區所在地是國家“一五”期間由前蘇聯援建的西北地區最大的紡織工業基地,其建筑主體本身就是于1961年建成的西北第一印染廠舊址。
0708火車
老舊汽車
駱駝戰斗機
織布機
作戰吉普車
大約60年前,在這片土地上曾誕生出工業文明的輝煌傳奇,整片紡織城區域也曾是西安最繁華的區域之一,被美譽為“小香港”。但隨著城市發展,在時代變遷中,諸多紡織工業基地的印記漸漸消散。
直至近年來,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帶來的歷史滄桑風韻,匯集了一批藝術創作者,在此形成了規模化的藝術群落。
舊廠房改造內部
劇院
歷史發展展覽墻
2012年開始,陜西經邦文化與灞橋區政府聯手開發半坡國際藝術區項目,總投資一億五千萬元人民幣,保留并改造核心區主廠區,對周邊原有建筑物加以針對性改造或新建,將項目打造成一個集歷史文脈、當代藝術、文化產業、建筑空間、休閑觀光于一體的藝術園區,也是對有歷史意義的建筑和園區的保護和再利用進行一次有益地探索。
涂鴉墻
藝術區內的游客
不同于其他老廠房改造形成的主題商業中心,這里更像是小眾藝術文化集結地。雕塑、攝影、茶室......切身感受到的是,慢節奏的生活與隨性自由的藝術態度。
Tips
公共交通:
①乘坐11路、42路、213路、230路、507路、511路、715路公交車至堡子村站向南200米即到。
②.乘坐241路公交車至紡織城文化創意區站,下車即到。
③乘坐地鐵一號線至半坡站,C出口向南200米即到。
門票:開放式藝術園區,不需要門票
推薦/建議:非常適合拍照,超級出片;帶上三兩好友小坐茶室喝杯茶或逛逛藝術展!
(進入園區時須佩戴好口罩,出示陜西一碼通(綠碼)、通信大數據行程卡,自覺接受體溫測量,體溫正常,方可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