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06 23:00:54
每經評論員 陳婷
隨著上海市逐步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近日,盒馬鮮生總裁侯毅表示,盒馬將會保留疫情期間開創的“流動超市”模式,同時增設社區團購儲貨服務,盒馬X會員店將每周向小區開放一次大包裝商品團購。
保留的“流動超市”模式、增設的社區團購儲貨服務,這些都是社區商業的新物種,和此前盛行的社區團購模式相近卻稍有不同。以“流動超市”為例,該模式采取小區輪流制,通過與“團長”、物業、居委的合作,一次性滿足整個小區的日常生活需求。
2021年初,盒馬的社區團購板塊盒馬集市正式與零售通社區團購業務合并,侯毅就此放手社區團購業務。從退出社區團購到再推社區商業新物種,侯毅的態度轉圜背后,是社區團購賽道的局面轉換。
回首社區團購的起步期、大熱期和洗牌期,各路玩家你方唱罷我登場,玩法層出不窮,試圖創造出更多消費者對于社區團購的需求,卻多少忽略了零售業的本質。筆者認為,作為零售商,創造需求的同時更應滿足需求。在消費者需求瞬息萬變的現在,事實證明,靠大撒補貼依然無法創造出真正的消費需求,零售模式的變革應尊重零售和消費者本身。
若想真的在商業模式上具備長期價值,除了需要貼合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也務必要優化消費者體驗,將關注重點放在提高服務和效率上,就零售談零售,而非本末倒置,將用戶拉新放在首位。過去的種種案例證明,只有在切合消費者需求和順應商業規律的情況下,才能變革出具備商業價值的零售模式,否則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零售業創新不是一件壞事,電商的出現滿足了大眾對于購物便捷性的需求,輝煌一時的大賣場也在自我改造中更貼合消費者當下的生活方式。如果消費者需求和零售業的供給能力都在發生改變,新模式應運而生也在情理之中。當前階段,在疫情洗禮之下,試水社區商業新物種的零售商家并非盒馬一家,除社區集單業務外,大潤發把臨時超市開到了小區門口,家樂福也試水了公交“流動超市”,新一輪的零售業創新蓄勢待發。
不過,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在創新零售模式的同時,各路零售商也應當保留一絲警醒。2020年初,在疫情期間起到了保供作用的社區團購模式被推至前臺,賽道自此進入猛烈的變動期。如今,流動超市等社區商業新物種的應需出現,零售商找到新契機的同時,更應將滿足消費者需求放在第一位,竭盡所能優化購物體驗,創造增量價值。
歸根究底,零售創新需要遵循客觀市場規律,能否解決消費者痛點、滿足消費者日新月異的需求,才是一家零售商能否屹立不倒的關鍵,才是一個零售模式是否具備長期商業價值的基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