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9 21:34:02
每經記者 賀娟娟 張靜 每經編輯 賀娟娟
西部證券再度交出高分“答卷”——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67.51億元,同比增長30.22%;實現凈利潤14.10億元,同比增長26.23%。拉長時間線看,西部證券已然走出業績低迷期,2018年以來業績持續穩步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在金融科技這條券商競爭的隱形主賽道,西部證券近年來亦不斷加碼,2021年投入規模已達到2.31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6.60%。《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西部證券將深耕金融科技領域,把金融科技賦能業務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打造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原動力。
西部證券是國內老牌券商之一,2012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我國第19家上市證券公司,也是目前西北地區唯一的上市券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2021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公司獲評A類A級。
4月28日,西部證券發布了2021年年度報告及2022年一季報。2021年,西部證券實現營業收入67.51億元,同比增長30.2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10億元,同比增長26.23%;基本每股收益0.32元。
拉長時間線來看,西部證券已經走出了2018年的低點,2019年以來業績穩步增長,2018-2020年營收分別為22.37億元、36.81億元、51.8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0億元、6.10億元、11.17億元。
進一步分析西部證券收入構成,自營業務與財富管理業務一直是西部證券的優勢收入板塊。具體來看,2021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方面,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同比增加19.83%,投資銀行業務凈收入同比減少13.51%,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同比增加83.04%;自營業務表現突出,實現投資收益19.03億元,同比增加 22.35%,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69億元,同比減少20.29%。此外,其他業務收入較上期增加82.5%,主要是孫公司西部永唐基差業務收入增加。
從區域版塊來看,陜西是西部證券的大本營,截至2021年末,西部證券共計101個營業部,有56家在省內,貢獻營業收入5.97億元;上海是西部證券的第二大營業利潤地區,營收0.28億元。
據券商中國報道,目前西部證券已建成“西安+上海”雙總部模式,依托國際大都市進行人才儲備和開展相關前瞻性業務,在自營投資和資管業務上,西部證券的上海區域招兵買馬組建了核心團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特別注意到,2021年1月西部證券在西安、上海兩地現場連線同步舉辦20周年活動啟動儀式,儀式上西部證券首次發布了以“和合”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理念。今年4月,西部證券正式發布公司“和合文化”理念體系,這是西部證券結合自身發展實際,以傳統、地域及時代背景為遵循,以大股東陜投集團君子文化為基石,以證券行業文化為指引,逐步形成的以“和聚力 合創富”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理念。
事實上,企業文化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近年來愈發引起重視,亦是現代企業成熟的顯著標志之一,可以預見,西部證券“和合文化”理念體系的提出,將賦能公司高質量發展,同時也將進一步彰顯其國企擔當。
隨著數字化轉型加速,金融科技越來越成為券商競爭的隱形主賽道。西部證券也在金融科技方面不斷加碼。
財報顯示,西部證券近年來的信息技術投入持續上升,2021年投入規模已達到2.31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6.60%。同期,西部證券自主研發智能投研系統 VSignals,另有4項專利申請等待國家知識產權局實質性審查。
記者了解到,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西部證券規劃了五大金融科技戰略項目。其中,2021年11月發布的西部證券信天游4.0及投顧點將臺,正是其中聚焦于財富管理的兩大項目。
西部證券表示,將以西部證券信天游4.0發布為契機,緊抓信息技術變革的時代機遇,深耕金融科技領域,把金融科技賦能業務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打造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原動力。
與此同時,作為推動數字化轉型中的重要要素,西部證券對金融科技人員的招募和培養同樣非常重視,不斷通過社招和校招的方式引進科技人才,并多次組織和業界技術型公司的交流合作,組建多項科技項目小組探索引進前沿科技。
在對2022年的規劃中,西部證券在金融科技業務方面布局明確,制定了“1+7+5”計劃,具體來說,1個總體目標,即打造高質量的數字化能力發展體系的,7大重點建設項目,即重點數字化平臺建設,比如人工智能平臺、財富APP、數字化投顧平臺、機構量化交易平臺,以及5項關鍵措施,即推動數字化戰略轉型落地,建立金融科技三層組織架構體系,優化運營流程,推進數據治理,提升敏捷效能。
值得一提的是,西部證券也在積極主動融入陜西省“秦創原”工作大局,做深做實對科技創新型企業布局,發揮產業基金引導作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項目落地。
目前,西部證券已梳理并建立陜西省300家上市后備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儲備庫,從早期需求挖掘到后端服務鏈條延伸,為企業提供貫穿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40102721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