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8 22:10:32
每經評論員 胥帥
上市公司財報披露進入尾聲,從已交答卷看,保持了上升勢頭。據Wind數據,截至4月27日,已發布2021年年報的3528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總額為57.06萬億元,同比增長20.82%;凈利潤總額為4.94萬億,同比增長22.37%。截至4月27日,滬深兩市已有累計2742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一季報,其中2263家盈利,479家虧損,合計營收為69872.55億元,同比增16.28%;合計凈利潤為5629.33億元,同比增8.18%。
這份答卷總體為資本市場吃下了“定心丸”,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沒有想象的那么糟。即便受疫情反復影響的一季度,上市公司整體還是展現出了相當強的韌性,并沒有外界想象的斷崖式下滑。
上市公司股價表現終究會和業績相關。即便上市公司股價處在下跌趨勢,但這一經營韌勁又構成困境反轉的動力。下跌趨勢到上升趨勢的轉換可能在悄無聲息間發生,悲觀本身就會孕育春天的希望。
因為一季度各地反復的疫情,投資者會過度悲觀認為相應地方上市公司業績并不好。特別是疊加到消費電子等行業放緩的領域,更加將這種悲觀情緒夸大,形成持股信心和情緒上的“戴維斯雙殺”。在最近的大跌當中,韋爾股份、歌爾股份等消費電子板塊跌幅較大。然而,歌爾股份和環旭電子這類消費電子企業,一季度營收均在增長。環旭電子凈利潤增幅更是高達79.4%。即便是像韋爾股份這類在上海的企業,營收和利潤降幅也維持在15%以內,中微公司一季度營收還維持了57.31%的漲幅。這類企業并沒有因為行業和疫情問題,出現投資者想象中的斷崖式下跌。既然如此,那么從邏輯上講,上市公司股價就會出現修復。
所以,企業只要有業績和抗風險能力的強支撐,投資者就不應對未來過度悲觀。相反,投資者應該對未來有所期待,一季報和年報業績證明了優質企業在高景氣度行業仍然維持高增速,而利潤和營收的邊際改善會強化優質企業的成長性。況且一季報業績也會幫助市場篩選出費用控制更合理、供應鏈更牢靠、更能克服不利因素的各類“茅”。“茅”與“茅”之間,也會因為經營能力而出現價值分化。
比亞迪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63.02%至668.25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240.59%至8.08億元。電池和電池材料漲價如此迅猛的一季度,比亞迪仍能維持這種成長實屬不易。而像科創板企業,天合光能一季度營收、凈利潤增速分別達到79.2%、135.97%。
即便是處于新能源、“芯”產業、新能源電池鏈高景氣度的行業,經營質地不同的企業也會有分化表現,一季報反而能幫助投資者找到錯殺股。甚至于個別企業還預告了上半年業績,業績預增也是有效應對外部困境的一種手段。
與此同時,財報季也加速了劣質公司和垃圾公司的出清、淘汰。投資者需要警惕那些出現變臉巨虧、披星戴帽、突擊保殼甚至面臨退市的上市公司。對于這類企業,監管也需要強化打擊和處罰力度,對信披違規、財務洗澡、內控不規范公司要重點關注,加大對劣質公司“出清”,才能強化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