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19 16:13:15
◎生豬價格已低位運行較長時間,進一步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較小,隨著后期消費回暖,生豬價格有望逐步回升至合理區間。
◎隨著保供穩價政策效果持續顯現,疊加高基數效應,預計年內PPI總體回落的態勢不會改變。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星
4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4月份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就近期經濟領域多個熱點作出回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于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她指出,盡管國際輸入性因素增加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不確定性,但隨著保供穩價政策效果持續顯現,疊加高基數效應,預計年內PPI總體回落的態勢不會改變。
去年以來,PPI一直處于高位運行態勢,引發市場擔憂。而今年,地緣政治沖突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波動,輸入性通脹對PPI的影響更加受到關注。
對此,孟瑋在發布會上回應,近一段時間,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加劇、價格明顯上漲。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部分大宗商品外采比例比較高,國際價格上漲客觀上會帶來輸入性影響,加大國內PPI上行的壓力。
她介紹,去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密切跟蹤研判部分原材料供應和價格運行情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從當前情況看,3月份,PPI同比上漲8.3%,漲幅較上月收窄0.5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回落,與主要發達經濟體PPI高位持續攀升形成鮮明對比。
關于后期走勢,孟瑋指出,盡管國際輸入性因素增加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不確定性,但隨著保供穩價政策效果持續顯現,疊加高基數效應,預計年內PPI總體回落的態勢不會改變。下一步將會同有關方面綜合施策、精準調控,以國內保供穩價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
首先是密切跟蹤大宗商品市場和價格走勢,持續加強監測分析,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研判形勢、及早應對處置。其次是切實保障市場供應,加快優質產能釋放,加強價格和儲備政策協調聯動,發揮儲備調節作用,強化儲備和進出口調節。第三是強化市場預期引導,及時發布市場信息,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散布虛假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遏制過度投機炒作。
今年以來國際局勢動蕩,全球范圍內的糧食危機風險增加,中國將如何應對?是否會增加國家儲備?
對此,孟瑋介紹,我國糧食供應較為充足、價格平穩,糧食安全總體是有保障的。一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較強。自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2021年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二是糧食庫存較為充足。36個大中城市主城區及市場易波動地區的地方成品糧油儲備達到15天及以上,防范市場風險能力增強。三是糧食應急保供能力日益增強。
“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糧食物資儲備局將堅持綜合施策、精準調控,有效保障國內糧食市場供應。”孟瑋說。
具體來看,一是穩定糧食生產。在穩口糧、穩玉米的同時,努力擴大大豆生產。二是精準安排政策性糧食銷售。根據市場形勢和調控需要,合理安排政策性糧食銷售,確保形成有效供給。今年以來,已累計銷售政策性糧食1190萬噸,滿足了市場消費需求。三是持續抓好糧食收購。督促各地積極引導種糧農民適時適價售糧、企業均衡有序收糧。目前,秋糧收購接近尾聲,收購進度明顯快于上年。四是強化市場監測預警。密切關注國內外糧食市場形勢變化,加大對重點地區、品種和時段的監測力度,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置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五是加強糧食市場執法監管。
近期,豬肉價格處于低位,這引發市場對未來可能大幅反彈的擔憂。
對此,孟瑋表示,對于下一步生豬市場和價格的走勢,要綜合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方面,國內生豬產能自去年7月份以來逐步下降,今年3月底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185萬頭,處于生豬產能調控的綠色區間,加之生豬價格已低位運行較長時間,進一步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較小,隨著后期消費回暖,生豬價格有望逐步回升至合理區間。
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生豬疫病防控能力大大增強,母豬繁育效率也有所提升,特別是能繁母豬產能總體合理,后期生豬價格觸底反彈后,出現2019年非洲豬瘟時期那樣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也不大。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