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08 19:48:27
每經記者 董天意 每經編輯 程鵬 孫磊 蓋源源
近期,多家大型互聯網企業裁員的傳聞引發了熱議,而自帶互聯網基因的造車新勢力似乎也在此風潮之下“蠢蠢欲動”。
日前,多家媒體報道稱,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表示:“理想的裁員計劃已經寫入李想(理想汽車CEO)Q2季度的OKR之中,牽扯到產品和企業系統等部門,預計將裁撤15%左右。目前,理想正在盤點人力成本和工時階段,下月開始,每個人的工時會按照從高到低排序,采取末位淘汰制。”
不過,這一消息被理想汽車方面否認。理想汽車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沒有此事,(裁員)為不實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小鵬汽車也被曝出正在裁員的消息。部分小鵬汽車內部員工在某招聘社交平臺上留言稱:“最近內部很動蕩,部門正在調整中,部分部門的裁員比例達30%~50%。”但上述消息的真實性并未得到小鵬汽車方面確認。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需要注意的是,有關新造車企業裁員的傳言或并非空穴來風。
作為新造車企業代表的“蔚小理”(蔚來、理想、小鵬)至今仍未實現全年盈利。數據顯示,2021年,蔚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的凈虧損分別為40.17億元、48.63億元和3.21億元。其中,蔚來和小鵬汽車從未實現盈利,而理想汽車已在2020年第四季度和2021年第四季度兩度實現盈利,這也意味著,理想汽車距離實現全年盈利僅差一步之遙,而內部人員結構及成本支出方面的優化或將幫助其實現此目標。
此外,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單車利潤降低,或許也是部分車企尋求人員成本優化的另一原因。2021年以來,原材料價格的波動令大部分新能源車企的經營業績受到影響。以比亞迪為例,其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約60.38萬輛,同比增長218.3%,創下歷史新高,但其汽車及相關產品毛利率僅為17.39%,同比下降7.81個百分點,創近14年最低,整體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財報顯示,2021年,比亞迪汽車及相關產品的成本同比上漲了47.90%。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壓力逐漸轉移至需求旺盛的下游企業,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的相關企業此時又是一番光景。以動力電池企業為例,這個行業也正在遭遇“幸福的煩惱”——人才緊缺。
圖片來源:攝圖網-400105948
據了解,隨著動力電池行業的急速發展,當前市場對相關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劇上升。根據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預測,至202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需求達到120萬人,人才缺口高達103萬人。
當下,各家電池企業也正不遺余力通過各種渠道吸引人才加入。“我們目前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招聘工作,涉及福建、四川、江蘇、江西、貴州、江西等多個省份的多個地區。根據業務情況,2月寧德時代各基地累計招聘需求約6000人。”寧德時代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假期結束后該公司就已開啟新一輪招聘,目前進展良好。
在某招聘軟件中,記者以電池企業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發現當前行業普遍處于人才招聘旺季,動力電池企業發布的崗位少則100余個,多則幾百個,涉及產業前中后端各個環節,地域則分布于全國各產業基地。
由于爭搶人才的公司多,動力電池行業的薪資也水漲船高。在重慶做獵頭的張楓告訴記者:“一個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本科生,年薪可以給到25萬元;如果是碩士,保底年薪可以拿到40萬元以上,有的還能拿到公司期權或者股票。”盡管薪酬上漲很快,但動力電池行業人才緊缺的情況仍在繼續。
業內分析認為,在競爭日趨加劇的環境中,電池企業將不斷加快技術迭代和新型電池研究,而這將進一步提高企業對高端人才的需求。隨著新技術研究的不斷推進及技術迭代的加快,電池企業人才爭奪戰或將愈演愈烈。
記者|董天意
編輯|程鵬?孫磊 蓋源源
校對|王月龍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