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16 00:01:08
◎3月15日下午,上海市稅務局第四稽查局發布通報稱,近期,根據稅收監管中的線索,上海市稅務局第四稽查局經稅收大數據進一步分析,發現鄧倫涉嫌偷逃稅款。經查,鄧倫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通過虛構業務轉換收入性質進行虛假申報,對鄧倫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罰款,共計1.06億元。
◎這意味著,無論多大影響力的個人,只要違反稅收法律法規就會被查處和曝光。稅務問題已經成為危害藝人商業價值的一大潛在因素。
每經記者 溫夢華 畢媛媛 每經實習編輯 楊夏
2022年的3·15晚會還沒開始,影視圈就爆出天價稅務罰單,這次是鄧倫!
3月15日下午,上海市稅務局第四稽查局發布通報稱,近期,根據稅收監管中的線索,上海市稅務局第四稽查局經稅收大數據進一步分析,發現鄧倫涉嫌偷逃稅款。經查,鄧倫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通過虛構業務轉換收入性質進行虛假申報,對鄧倫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罰款,共計1.06億元。
上海市稅務局第四稽查局通報(部分) 圖片來源:上海市稅務局第四稽查局網頁截圖
這也是繼鄭爽之后,又一知名藝人因涉嫌偷逃稅款引發巨大關注。
隨后,鄧倫在微博發布致歉信。不過,截至發稿,鄧倫的個人微博、抖音等社交賬戶已被注銷,云米一站式全屋智能官方微博宣布“即日起終止與鄧倫先生的合作關系。”
云米一站式全屋智能宣布與鄧倫解約 圖片來源:云米一站式全屋智能官方微博截圖
一位明星引起風波,引發一眾代言方心驚膽戰,更讓手握明星待播劇的影視公司們或被“殃及池魚”。數據顯示,在明星動輒上億元的處罰和追繳背后,影視公司們更是苦不堪言。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A股16家影視公司凈利潤均不足1億元。
中國電影基金會投融資專項基金主任朱玉卿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大概有1萬家影院的日票房低于300元,連每天的水電費都不夠”。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隨著上海市稅務局第四稽查局的一則通告,根據稅收監管中的線索,近期上海市稅務局第四稽查局經稅收大數據進一步分析,發現鄧倫涉嫌偷逃稅款,依法對其開展了全面深入的稅務檢查。
經查,2019年至2020年期間,鄧倫虛構業務將個人勞務報酬轉換為企業收入進行虛假申報,偷逃稅款,同時存在其他少繳稅款的行為。
上海市稅務局第四稽查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等規定,依法認定其偷逃稅款4765.82萬元,其他少繳稅款1399.32萬元。
在稅務檢查過程中,鄧倫能夠積極配合檢查并主動補繳稅款4455.03萬元,同時主動報告稅務機關尚未掌握的涉稅違法行為。
綜合考慮上述情況,上海市稅務局第四稽查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按照《上海市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對鄧倫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罰款,共計1.06億元。其中,對其虛構業務轉換收入性質虛假申報偷稅但主動自查補繳的4455.03萬元,處0.5倍罰款計2227.52萬元;對其虛構業務轉換收入性質虛假申報偷稅但未主動自查補繳的310.79萬元,處4倍罰款計1243.16萬元。日前,上海市稅務局第四稽查局已依法向鄧倫送達稅務行政處理處罰決定書。
上海市稅務局第四稽查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持續加強對文娛領域從業人員的稅收監管,并對協助偷逃稅款的相關經紀公司及經紀人、中介機構等進行聯動檢查,依法嚴肅查處涉稅違法行為,不斷提升文娛領域從業人員及企業的稅法遵從度,進一步營造法治公平的稅收環境。
從配角一步步走來,科班出身的鄧倫本來有著大好前程。
鄧倫出生于1992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2011級的他和郭曉婷、王煜、王莎莎是同班同學。
最開始,鄧倫對于演戲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基本上老師讓做什么就做什么。直到有一次,鄧倫接觸到了一些舞臺劇,他開始覺得演戲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2012年,還在上大學時的鄧倫被瓊瑤看中,參演了《花非花霧非霧》中善良有正義感的“徐浩”。觀眾開始認識這個屏幕中略顯青澀的男孩。
注銷前鄧倫的微博簽名 圖片來源:鄧倫微博截圖
可惜的是,被瓊瑤看中,并沒有讓鄧倫一炮而火,畢業后的他甚至因為沒有戲拍而去劇組跑起了龍套。
那幾年,鄧倫相繼出演了《新京華煙云》《待嫁老爸》《十五年等待候鳥》《因為遇見你》等多部電視劇,直到2014年在《愛情上上簽》中,鄧倫才首次擔綱男一號。
2018年,鄧倫與楊紫合作主演《香蜜沉沉燼如霜》大火,許多人因為他演的旭鳳“入坑”,鄧倫也積攢了大量人氣。此后,鄧倫還在《楚喬傳》中飾演表面放蕩不羈、實則頭腦精明的南梁皇帝蕭策,與迪麗熱巴合作主演《一千零一夜》,與Angelababy、朱一龍等合作主演《我的真朋友》等,沒有爆出稅務“丑聞”前的鄧倫,各類片約不斷,演藝生涯蒸蒸日上。
如今鄧倫偷逃稅被罰,他與倪妮主演、改編自趙熙之的同名小說的奇幻穿越題材劇集的《夜旅人》播出命運待定。此前有消息稱,《夜旅人》有望今年上半年開播。
《夜旅人》宣傳 圖片來源:貓眼娛樂
此外,還有由原著作者馬伯庸親自操刀編劇、鄧倫和張晚意等主演的古裝懸疑網劇《兩京十五日》《球狀閃電》《清明上河圖密碼》《翻譯官》《封神》等原計劃有鄧倫參與的項目均被牽涉其中。
微博未注銷前,鄧倫在自己微博道歉 圖片來源:鄧倫微博
當然,鄧倫參加的綜藝《大偵探》《密室大逃脫》等也將面臨“整改”。
作為近幾年最受觀眾歡迎的藝人之一,憑借著高人氣,鄧倫背后巨大的商業價值也頻頻受到品牌方的青睞。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鄧倫目前為多個品牌代言人,其商業代言近20家,涉及奢侈品、飲料、科技等多個領域,包括寶格麗品牌代言人、雪花秀亞太地區代言人、歐萊雅彩妝品牌代言人、聯合利華中國區洗護發代言人、RogerVivier羅杰維維亞品牌代言人、清揚凈爽代言人等。
鄧倫參與某奢侈品活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雖然高奢代言不斷,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但是鄧倫并未停止探索副業、擴大商業版圖的腳步。
每經記者了解到,鄧倫曾和發小一起開火鍋店“火社”,截至目前,啟信寶顯示,火社餐飲集團旗下共有7家公司,包括重慶社火、上海社火、青島火社、上海火社幾家公司成立時間在2020年~2021年之間,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郭家熙,鄧倫并未直接持出現在這些公司的股東序列中持有這些公司股份。
“火社”火鍋官網介紹 圖片來源:“火社”官網截圖
鄧倫明星身份加持下,“火社”也引來了不少業內明星的支持,他錄制《迷失大逃脫》的時候,還帶著嘉賓一起去吃店里的火鍋。不過,這一品牌火鍋也曾因衛生質量問題引發爭議和關注。
截至目前,鄧倫旗下共有兩家公司,均為工作室,分別為鄧倫(上海)影視文化工作室和舟山鄧倫影視文化工作室,鄧倫持股比例均為100%,分別成立于2016年和2018年。
值得注意的是,啟信寶數據顯示,共有1232家企業與鄧倫(上海)影視文化工作室為同地址企業;而舟山鄧倫影視文化工作室的公開聯系電話,共有11家企業為同一個電話號碼。
隨著涉嫌偷逃稅款風波的出現,鄧倫的商業價值也勢必大跌,后續或將面臨大部分代言的解約。
截至記者發稿,云米一站式全屋智能官方微博宣布“即日起終止與鄧倫先生的合作關系”。天味食品關于鄧倫代言相關問題回復稱“公司與鄧倫的合作關系在今年1月已經到期終止,沒有續約”。久久丫品牌微博宣布“久久丫已終止與鄧倫先生的合作關系。我們在此重申,依法納稅是每一位公民的應盡義務。”
鄧倫部分代言已被終止或到期未續約 圖片來源:久久丫、天味食品官網微博截圖
此外,此前Gucci邀請鄧倫作為模特的相關推廣已安排撤下;在雪花秀官方微博檢索“鄧倫”,也已無任何信息;巴黎歐萊雅微博中,也已經無法找到鄧倫相關內容。
2018年,范冰冰偷逃稅被追繳并罰款8億元;2021年8月,鄭爽偷逃稅被追繳并罰款共2.99億元;2021年12月,主播薇婭偷逃稅被追繳并罰款13.41億元。
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后,是明星因偷逃稅頻頻爆雷,也是整個行業發展的不完善和資源分配的不平衡。
自2016年以來,無論是國家相關監管部門、還是行業監管都在不斷努力。不斷為“明星高片酬”問題開出明確“藥方”,以遏制天價片酬和明星炫富。
這意味著,無論多大影響力的個人,只要違反稅收法律法規就會被查處和曝光。稅務問題已經成為危害藝人商業價值的一大潛在因素。
明星一旦有稅務“污點”,商業代言、影視作品將受到巨大影響,甚至斷送職業生涯,想要再在影視行業占有一席之地并非易事。
無論是此前的范冰冰,還是鄭爽,截至目前已無法出現在公眾面前。而范冰冰事件引發的影視圈“稅收地震”,更是曾讓當時被稱為“避稅天堂”的霍爾果斯在兩個月內就有超100家公司注銷。
每經記者注意到,鄧倫參與主演的《晴雅集2:瀧夜曲》待播電影,背后涉及的影視出品方高達10家,主要為禾和影業、貓眼文化、淘票票、上海電影等。
在明星動輒上億元的處罰和追繳背后,“造星”的影視公司們卻在艱難求生。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A股顯示,2018年年報,19家影視股中,7家影視股凈利潤為虧損,累計虧損超90億元,3家影視股盈利不足1億元;到了2019年年報,影視股凈利潤虧損繼續擴大,11家公司均為虧損狀態,累計虧損超174億元;而2020年,影視股凈利潤虧損的公司上升到15家,累計虧損182億元;僅4家公司實現盈利,累計盈利僅8.37億元。2020年16家A股影視公司凈利潤各自都不足1億元。
圖片來源:記者整理
影視市場低迷之下,影院院線市場同樣艱難。此前,中國電影基金會投融資專項基金主任朱玉卿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現在大概有1萬家影院的日票房低于300元,連每天的水電費都不夠”。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