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06 22:02:52
每經特約評論員 熊錦秋
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原主席肖鋼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在主板實施注冊制,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既要體現注冊制的要求,又要符合主板的特點。筆者對此高度認同。
應該說,近幾年科創板、創業板的注冊制改革試點已取得一些成功經驗,在滬深主板實施注冊制改革,屬于水到渠成的事情,難度并不大。事實上,新《證券法》第9條規定,公開發行證券實行注冊制,證券發行注冊制的具體范圍、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其中再未提到核準制,也即全市場最終應統一實施注冊制,目前核準制與注冊制并行屬暫時過渡階段。
注冊制的核心是信息披露,發行人應當保證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中介機構對發行人的信息披露進行把關,交易所從充分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的角度對信息披露進行審核,然后報經證監會履行發行注冊程序,讓投資者在信息充分的情況下作出投資決策,從而形成相關各方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局面。對發行人而言是“賣者有責”,對投資者而言則是“買者自負”。
全市場統一實施注冊制,這是遵循新證券法剛性規定的必然要求,由此可打破主板與科創板、創業板的制度隔閡,最大限度統一市場運行、監管制度。且由交易所來進行股票發行審核,可以開足馬力、加快審核效率,而政府不再對發行人進行實質性審核、也有利于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總體來看,盡快推進全市場注冊制改革,具有相當的必要性。
滬深主板注冊制改革應盡快往前推進,但也不能盲目求進,不能為了完成注冊制改革而推動改革,而要精心謀劃周全細致的改革預案。要以注冊制為主線,統籌完善發行上市、信息披露、再融資、交易、退市等各項基礎制度,既要借鑒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成功經驗,也要汲取其中一些教訓,要搞出主板自身特色,兼顧增量與存量,讓改革為整個市場帶來好處,同時切實維護市場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此前試點注冊制的科創板、創業板,對上市企業的包容性更強,上市標準多元,巨虧企業也可上市,主板若實施注冊制,投資者擔心主板上市門檻也會大幅降低,對虧損企業放水。在筆者看來,此前注冊制下不少巨虧企業上市,給投資者帶來了累累虧損,甚至一級市場投資者也被深度套牢,可以說,科創板等注冊制也帶來了一些教訓,而虧損企業上市引發的教訓值得未來主板注冊制高度防范。
虧損并不可怕,關鍵是企業虧損的同時,是否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一味讓投資者付出或承擔風險,發行人、原始股東卻不思進取、坐享其成,甚至借注冊制的過度包容性攫取私利,這是絕不允許的。筆者建議,未來即便主板實施注冊制,也應基本維持目前上市門檻,之后才可逐步慎重探索上市標準多元化以及擴大市場的包容性,注冊制要處理好發行人與投資者的利益、風險等方面平衡,否則,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要讓全市場推行注冊制取得好的效果,落實好既有的退市制度、同時與時俱進完善退市制度也很有必要。比如2019年科創板推出,由于剛上市企業很難觸碰凈資產為負等財務類退市紅線,而其他規范類等方面的退市紅線似乎約束力較為有限,到目前為止科創板仍未產生退市公司。
歸而言之,目前實施注冊制的科創板等退市制度也并非盡善盡美,未來全市場都應進一步大幅增強退市效力,將不合格上市公司清除出場。退市機制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鞭策后進、淘汰落后,退市比例過低,滋生上市公司庸懶散的嬌氣、以及無視投資者利益的霸氣。可以說,完善退市機制永遠都在路上,這是實施注冊制、擴大對企業上市包容度和友好度同時,必須配套謀劃好的制度。
要實施好注冊制,也必須落實好各負其責原則,尤其是落實好“賣者有責”原則。對于信披材料存在虛假誤導等發行人,必須嚴格依照新證券法等法律法規,追究發行人、大股東、中介機構等的責任,要高度關注投資者利益保護,同時“零容忍”打擊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為注冊制實施保駕護航、提供良好市場環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