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08 21:37:05
◎當前虛擬人/虛擬偶像這個細分賽道還處于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就是一片汪洋大海,大家都剛游進來,還沒到‘你死我活’的階段。我認為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增量市場、不會進入到存量競爭,空間還非常大,對于想進入這個行業的玩家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芮冬
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跨年晚會中,虛擬人/虛擬偶像幾乎是全面霸屏。不僅虛擬偶像、數字主持人紛紛亮相,虛擬人元素也被頻繁、大量地融入晚會,進一步引爆了行業與市場對虛擬人和元宇宙概念的關注。
據最新發布的《虛擬數字人深度產業報告》測算,2030年我國虛擬數字人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其中,得益于虛擬IP的巨大潛力以及虛擬第二分身的起步,身份型虛擬數字人將占據主導地位,約1750億,并逐步成為元宇宙中的重要一環。服務型虛擬數字人則相對穩定發展,多模態AI助手仍有待進一步發展,多種對話式服務升級至虛擬數字人形態,總規模超過950億。
不過整體而言,目前虛擬人的市場仍然處于前期培育階段。接下來將會如何發展?投資機構在關注怎樣的機會?又有哪些新技術和方向值得期待?近日,《每日經濟新聞》就這些熱點問題專訪了知春資本投資副總裁曾映龍。
所謂“虛擬數字人”,指的是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由計算機圖形學、圖形渲染、動作捕捉、深度學習、語音合成等計算機手段創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類特征(外貌特征、人類表演能力、人類交互能力等)的綜合產物。
作為元宇宙的重要賽道,虛擬人為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提供了具備更強視覺效果、更佳沉浸體驗以及更有情感溫度的交互方式,是實現元宇宙的必要元素之一。而隨著近年來CG、動作捕捉、AI等技術的不斷革新,虛擬人的形態和應用場景也在不斷豐富,商業模式也逐漸清晰。
曾映龍分析稱,今年以來愛豆和偶像的頻繁“塌房”和劣跡藝人的出現,使得品牌方和企業主變得更加謹慎,不再將資金投在一個自己完全不能掌控的流量方上。與此同時,近三年來動作捕捉、3D制作等技術日臻成熟,市場上也已經出現了比較豐富的虛擬人供給,再加上二次元人群的崛起,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之下虛擬人出現了非常明確的爆發趨勢,發展勢頭迅猛。
根據iiMedia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核心市場規模為34.6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62.2億元。
曾映龍指出,當前的虛擬人可粗略地分為兩大類型,一類主要做技術提供,另一類則類似以前的藝人經紀人,致力于尋找能被公眾喜歡的靈魂或人設。“隨著AI算法、CV技術等越來越成熟,這個門檻已經被拉得很低了。雖然精度還沒達到那么高,但對普通用戶來說已經可以體驗到虛擬人的美,并且這個趨勢還會進一步延續下去。”
在他看來,當前虛擬人/虛擬偶像這個細分賽道還處于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就是一片汪洋大海,大家都剛游進來,還沒到‘你死我活’的階段。我認為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增量市場、不會進入到存量競爭,空間還非常大,對于想進入這個行業的玩家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縱觀知春資本的投資項目,可以發現這家機構是從成立伊始就開始關注元宇宙概念的企業,一路走來更是投資了包括Oasis、快音、Gemsouls、Vyou微你、ACE虛擬歌姬、橙光、開黑啦等在內的多家公司,成為元宇宙領域布局最多的基金之一。
以ACE虛擬歌姬為例,這是一款結合了AI歌聲合成技術的音樂創作APP。用戶可以在ACE的創作工具中,輸入歌曲的旋律、歌詞,并且選擇AI虛擬歌手進行歌曲演唱,從而進一步降低音樂創作的門檻。去年9月,知春資本領投了該公司數百萬美元的Pre-A輪融資。曾映龍表示,音樂作為最普世的娛樂內容,但創作還是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上,“ACE通過極高水準的AI歌聲合成等技術將音樂創作的門檻降到極低,可以滿足大多數年輕人的表達欲”。
這個理念同樣適用于該機構投資的另一家企業——基于NLP(自然語言處理)技術,AI驅動的虛擬人平臺Gemsouls。反過來,Gemsouls也很好地體現了知春資本在投資元宇宙賽道時著重考量的幾大維度。
據曾映龍介紹,首先,要圍繞讓數字世界更豐富的技術變量應用,以及可能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用戶生產門檻的方向來進行投資,而Gemsouls就可以通過低門檻創造虛擬人,用戶也可以不斷擴充社交網絡、產生新的連接。
其次,要看需求本身是不是持續膨脹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年輕一代的孤獨感和社交需求都相對更強,Gemsouls則可以很好通過技術更高質量、更高效率地去解決這個需求。
第三,曾映龍著重談到了對創始人本身的關注。“說到底,我們還是很關注創始人的初心,希望投一些比較單純、有能量的創始人,另外對用戶需求和變化的高敏感性,以及行之有效的商業邏輯,這些特質都是我們非常看重的。”
在他看來,未來必然能發生的,第一是人跟數字的交互會越來越深度、富媒體化、人性化;第二個就是人跟數字的交互媒介會越來越多,比如我們現在大量選擇手機跟電腦,未來可能是耳機、手表、眼鏡或者其他VR、AR設備等。
“技術的變量會在哪一個時間點出現爆發,沒有人敢確定。當下要做的其實就是搬個小板凳坐好,不要錯過,一定會有一個黃金10年讓大家充分地去挖掘機會。我們偏好平臺型的、降低用戶生產門檻的項目,會秉持‘算力解放創造力’的投資理念,沿著這個方向不斷投下去。”
免責聲明: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