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15 09:15:30
每經記者|李孟林 高涵 每經編輯|高涵
本周,美國參議院先后通過了1.2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和3.5萬億美元的預算草案框架。大規模支出將給美國經濟帶來何種影響,是否會給美國的通脹壓力火上澆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連線華盛頓特區經濟和政策研究中心創始人之一迪恩·貝克,以及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家路易斯·金特羅展開分析。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近日發布報告表示,未來極端天氣可能更為頻繁,且報告首次明確肯定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報告警告稱,在未來幾十年里全球所有地區都將面臨氣候變化加劇的考驗。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一周國際財經》。
1.2萬億+3.5萬億美元
美國兩項巨額支出計劃初步獲批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地時間8月10日,在經過數個月的商討拉鋸之后,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了總額達1.2萬億美元的跨黨派基礎設施投資法案。8月11日凌晨,參議院又以微弱優勢批準了3.5萬億美元的預算草案框架。
兩項法案都有待眾議院審議批準,前景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經濟預期
“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獲得兩黨支持,在參議院以69票贊成、30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除去為現有聯邦公共工程項目提供資金外,基建法案新增的支出約為5500億美元,將在五年內投資于修建道路、橋梁等重大項目,改善鐵路、機場等公共交通設施,更新供水供電系統、改善寬帶網絡等。
這一法案的最終規模比拜登政府一開始提出的2.25萬億美元基建計劃大幅縮水。美國宏觀經濟學家、華盛頓特區經濟和政策研究中心創始人之一迪恩·貝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5500億美元的規模或將會讓美國明年的GDP增加0.2個百分點,其直接影響并不顯著。貝克是最早指出美國在08年金融危機前存在房地產泡沫的經濟學家之一。
“(法案)最大的作用是推動美國經濟朝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的方向轉變。”貝克分析道。他指出,新增支出項目中,75億美元用于在全國修建電動車充電樁、超700億美元用于升級全國電網系統、75億美元用于采購電動校車,這些支出將有助于美國經濟走向更加綠色的發展道路。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城市發展的經濟學家路易斯·金特羅(Luis Quintero)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基建法案在形成的過程中,剔除了社會福利和環境方面的基礎設施,僅在傳統基建項目上達成一致。
金特羅認為,短期來看,按照白宮的預測,基建法案投資將在未來十年平均每年帶動200萬個就業崗位,“但升級基建設施,如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提供更好的通訊服務,將帶來長期的生產率提升,這些影響更為深遠。”
通脹預期
不少批評者指出,1.2萬億美元加3.5萬億美元的大規模支出,將給美國目前面臨的通脹壓力火上澆油。
近期,美國房價和二手車價格“高燒不退”,而美國勞工部8月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4%,為2008年以來最大的單月同比升幅。但從環比來看,7月份CPI及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的核心CPI環比增幅下降,物價壓力有所減弱。
金特羅認為物價雖然在上漲,但總體而言通脹水平低于預期,而基建投資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是長期持續的,看待新增支出時眼光應放長遠些。
貝克則認為通脹的擔憂被夸大了,目前的價格上升主要是由新冠疫情造成的供應鏈瓶頸問題所導致。此外,基建法案大部分的投資將在2022年后才開始實施,而3.5萬億美元預算法案則計劃通過對富人和大公司加稅來抵消支出,這也會限制可能出現的通脹。
“我認為當前有理由擔心通脹,但是當兩項支出計劃的效果開始顯現時,通脹不大可能是個問題。”貝克如此說道。
立法預期
基建法案接下來將遞交給眾議院審議通過,再由總統拜登簽字成為法律。目前眾議院仍處在8月休會期,預計將于秋季開始審議。
參議院議長佩洛西一再表示,希望能將基建法案與3.5萬億美元的新財年預算法案“掛鉤”,在參議院通過后者之后,再由眾議院同時審議兩項法案。
因此在基建法案通過之后,參議院立即開啟了對2022財年(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的預算框架草案的辯論,并在第二日凌晨以50比49的微弱優勢通過。
預算方案擬加大對教育、醫療保健、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投資,同時加大對富人和大企業的征稅力度。有評論指出,這項預算方案將是美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社會保障體系的最大規模擴充。
參議院的批準僅僅是預算方案的第一步。接下來參議院各下屬委員會將按照該預算框架起草相關立法文本,并于9月15日提交參議院審議。
對于預算草案的規模,除共和黨的一致反對之外,民主黨內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目前民主黨在兩院僅占小幅優勢,如無法統一黨內意見,則捆綁在一起的兩項法案的審批前景將面臨不確定性。
貝克認為預算案還需要艱苦的商討工作,“佩洛西和參議院民主黨領袖查克·舒默都要做出讓步才能確保足夠的票數。我猜預算法案最終能夠獲批,但可能需要砍掉幾千億美元。”
(注:以上采訪內容僅代表受訪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每日經濟新聞》立場,亦不構成投資建議。)
極端天氣頻發 聯合國氣候報告敲響警鐘
受氣候變化影響,美國西部地區遭遇大面積嚴重干旱,導致山火災害頻發。圖片來源:新華社 董旭東攝
今年以來,創紀錄的暴雨、寒潮和熱浪等極端天氣現象在世界各地頻頻出現。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8月9日發布報告稱,人類活動使地球變暖是“無可辯駁”的,在未來幾十年里全球所有地區都將面臨氣候變化加劇的考驗。
報告指出,即便在考慮到所有排放情況之后,至少到本世紀中葉,全球地表溫度仍然將持續上升。除非在未來幾十年內大幅減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否則全球平均表面溫度相對于1850-1900年平均值的增幅,在21世紀將陸續超過1.5攝氏度和2攝氏度兩個節點。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世界已經接近國際商定的1.5 攝氏度氣溫上升上限,這次報告是向人類發出一次“紅色警告”。
報告認為,氣候系統的許多變化與日益加劇的全球變暖直接相關,其中包括極端高溫、海洋熱浪,強降水的頻率和強度增加,一些地區的農業和生態干旱,強熱帶氣旋的規模,以及北極海冰、積雪和永久凍土層的減少。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高級科學家邁克爾·韋納(Michael F. Wehner)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已經不可避免,現在重要的問題是人類采取何種應對措施。氣溫將繼續上升,但通過使用無碳能源和實現零排放,人類可以縮小上升的幅度。
IPCC由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于1988年11月聯合建立。9日發布的報告由來自60多個國家的234名科學家進行為期5年的撰寫、評估和反復修改后才得以完成,全面總結了2013年第五次報告以來全球氣候變化科學研究的成果。
今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外界期望參會的全球領導人能在同意減排方面能夠取得重大進展。
抗疫科研播報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以色列新藥二期臨床數據:超90%新冠重癥者5日內出院
近日,據《耶路撒冷郵報》報道,以色列抗新冠肺炎新藥“EXO—CD24”的二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參與試驗的重癥患者中超過90%在5天內治愈出院。
該藥物由以色列伊齊羅夫醫院納迪爾•阿爾伯教授及其團隊研制。在90名參與二期試驗的重癥患者中,約93%的人在五天內出院。在未能快速出院的患者中,無一例需要插管或呼吸機治療,無一例死亡。
阿爾伯教授表示,目前的試驗結果令人振奮,但是還需要在三期試驗中與安慰劑組對比才能確證療效。據悉,約155名新冠患者將參與下一階段試驗,其中三分之二的患者將接受EXO—CD24治療,三分之一的患者接受安慰劑。試驗有望在今年年底結束。
世衛組織測試三種潛在新冠藥物
8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啟動“團結試驗+”,將在原來“團結試驗”的基礎上,新增測試3種藥物對于治療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這三種藥物為:用于治療嚴重瘧疾的青蒿琥酯(artesunate)、用于治療某種癌癥的藥物伊馬替尼(imatinib)以及用于治療免疫系統紊亂如克羅恩病的英夫利西單抗(infliximab)。測試將在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的600余座醫院內進行。
歐洲藥品管理局:mRNA疫苗可能有更多副作用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表示,有一小部分人在接種完輝瑞和Moderna的新冠疫苗后報告了多形紅斑、腎小球腎炎、腎病癥候群這三種新癥狀,該機構正進行研究以評估它們是否是副作用。
但EMA并未提供出現上述不良反應的病例數,只透露已要求兩家公司提供更多數據。另外,藥管局稱當前接種疫苗仍十分必要,不建議就此事更新疫苗副作用信息。
研究:對抗德爾塔 莫德納疫苗或比輝瑞更有效
8月9日,發布在醫學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的兩份報告稱,對于德爾塔變體,輝瑞疫苗不及莫德納疫苗有效。
梅奧醫療集團的研究發現,受德爾塔毒株影響,輝瑞疫苗的有效率已從年初的76%降低到7月初的42%;同期,莫德納疫苗的有效率僅從86%降低到了76%。
財聞集錦
01
梅西正式加盟“大巴黎” 雙方簽約2+1年
梅西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8月10日,效力巴塞羅那21年之久的阿根廷球星梅西正式于巴黎圣日爾曼俱樂部(“大巴黎”)簽約。雙方簽訂的正是此前媒體透露的“2+1”合同,即梅西將至少效力兩年,之后可選擇再續簽一年。梅西在大巴黎的年薪為3500萬歐元。
據報道,在宣布梅西加盟的24小時內,大巴黎通過售賣梅西的30號球衣就進賬將近3000萬歐元,其中64%的訂單來自中國。分析人士認為,未來梅西還將通過帶動衍生品銷售和吸引新贊助商等方式為大巴黎創造更多價值。
02
白宮呼吁歐佩克增加產量以抑制油價
8月11日,拜登政府呼吁歐佩克增加石油產量,稱高油價有可能損害全球經濟的復蘇。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表示,歐佩克最近的增產計劃不能完全抵消各產油國在疫情前期減少的產量。目前全球正處于復蘇的關鍵時刻,7月份歐佩克+承諾的增產幅度是“遠遠不夠的”。
美國經濟目前正在承受通脹壓力。7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升5.4%,為2008年以來最大單月同比升幅,汽油價格在6月份上漲2.5%之后,7月份上漲2.4%。
國際能源署8月12日在最新月報中下調了今年剩余時間的全球石油需求預測,因德爾塔變體導致多國疫情惡化,對油價造成了一定壓力。而美國呼吁主要產油國提高產量,隨著各經濟體放松疫情限制,加劇了市場對供應增多的擔憂。
03
埃克森美孚尋求出售美國頁巖氣資產
據路透社8月10日報道,美國能源巨頭埃克森美孚正在為阿肯色州近5000口頁巖氣井尋求買家,以加快剝離多余資產、削減債務的步伐。目前,埃克森美孚正在自行推銷這筆資產,但尚不確定招標的時間和預期價格。
埃克森美孚三年前設定目標,計劃在今年年底前通過出售資產籌集150億美元,以削減創紀錄的700億美元債務。目前籌資目標僅實現了三分之一。
04
遠程辦公的谷歌員工或遭降薪
據路透社報道,近日,谷歌向員工公布了一款稿酬計算程序,展示了不同辦公地點對于薪酬的影響,一些遠程辦公的員工或將迎來降薪。
谷歌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谷歌的薪酬方案一直是由工作地點決定,根據員工的工作地點支付當地市場的最高薪酬。“我們開發的工作地點工具(Work Location Tool)是為幫助員工做出明智決定,了解他們在哪個城市或州工作,以及如果他們選擇搬遷或遠程工作對薪酬的影響。”
谷歌近期宣布,一旦其辦公室重新復工,將批準8000多員工永久在家辦公。據路透社報道,假如員工長期遠程辦公,則根據其地點的差異,可能會面臨5%到25%的薪資下調。
05
阿迪達斯25億美元虧本出售銳步
運動品牌阿迪達斯8月12日宣布,將以至多21億歐元(約合24.7億美元)將旗下品牌銳步(Reebok)出售給“破產品牌收購王”Authentic Brands Group (ABG)。
15年前,阿迪達斯以3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銳步,此番選擇出售銳步的原因可能與業績持續疲軟有關。
接手銳步的ABG還收購了Brooks Brothers、Aeropostale、Forever 21等知名但破產的品牌,目前名下已累積了30個多個品牌,并于今年7月份遞交了在美上市申請。
(實習生譚志康對本文亦有貢獻)
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記者:李孟林 高涵
編輯:高涵
視覺:劉青彥
排版:高涵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