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6-20 19:08:29
◎今年618期間,京東物流僅用4分鐘就送達開門紅第一單,由智能快遞車配送;同時實現全國92%區縣84%鄉鎮當日達和次日達。
◎菜鳥鄉村入站包裹量同比增長485%。以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為例,共同配送讓當地快遞時效提高4倍,快遞量增長2倍以上,618期間,阿里普蘭縣的快遞量是平時的3倍。
◎在技術和速度的比拼之余,今年的電商節中,各家公司也將綠色環保提到了更為重要的位置。
每經記者|趙雯琪 每經編輯|李卓
從十年前的“每逢購物節必爆倉”到如今各大平臺輕松實現全國大部分區域的當日達甚至半日達,看似普通的包裹早已充滿了科技感,無人倉、無人配送、智能化控制系統也成為快遞物流公司的標配。
今年618期間,京東物流僅用4分鐘就送達開門紅第一單,由智能快遞車配送;同時實現全國92%區縣84%鄉鎮當日達和次日達,包括寧夏銀川“亞洲一號“正式投用、和西藏的首個大型智能物流倉啟動,讓更多身處“不包郵區”的人享受“上午下單、下午收貨”。同時,今年618,32座亞洲一號再創新記錄,京東穩定履約背后的技術數據首次公布:全國日均單量預測準確率超過95.5%。
菜鳥發布的618數據顯示,618當天,全國209個城市消費者下單不到半天就收到包裹,包括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內蒙古呼和浩特、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區在內的消費者,也成功體驗到快遞半日達。
對于支撐上述配送效率的快遞和物流公司來說,如今的大型購物節帶來的最大挑戰或許早已不在海量的包裹,一場圍繞綜合實力的競賽正在上演。
今年618,無論是京東物流港股上市后遇上上半年最大規模購物節、還是深陷價格戰泥潭的“通達系”玩家們對于市場的爭奪進入白熱化、抑或是快遞黑馬極兔的“存在感”日益增強,各家公司圍繞618的布局看似常規,實則刀光劍影。
加速、再加速。
經過多年電商購物節的演練,全國大部分鄉鎮都能實現與一線城市五環內相同的配送速度成為今年618物流最大的亮點之一。
6月18日,京東物流客戶服務中心體驗保障部負責人申中正在媒體見面會上表示,數據統計,全國92%區縣、84%鄉鎮的消費者均可享受到當天下單最晚次日送達的高時效體驗。今年在預售前置這一模式創新上再次加碼,覆蓋更多品類、更多地域,全國200多個城市的消費者在支付完尾款后,都可體驗到比平時還要快的分鐘達服務。
菜鳥物流機器人小蠻驢
圖片來源:菜鳥供圖
菜鳥數據顯示,菜鳥鄉村入站包裹量同比增長485%。以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為例,共同配送讓當地快遞時效提高4倍,快遞量增長2倍以上,618期間,阿里普蘭縣的快遞量是平時的3倍。
實際上,早在“618”前,各大快遞公司就提前做好了準備。申通快遞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申通在618期間對多個服務產品全面升級,去年雙11的“預售極速達”項目也再次啟動。申通方面表示,經過去年多次高峰期服務的沉淀,“預售極速達”覆蓋區域目前已擴大至全國24個省(區、市)的240個城市,69家轉運中心全面參與,70%以上的訂單可以當日送達,95%以上的訂單可以實現次日送達。
韻達在其官方公眾號中表示,在“618”到來前夕,韻達各地網點公司也不斷加大產能建設,上線運營自動化分揀設備;618期間,韻達通過對快件精準的流量流向數據預測,不斷優化、拉直路由線路,通過加強快件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把控,確保快件急速運達。
而快遞黑馬極兔速遞也在“618”前夕,宣布正式啟用超高速自動分揀機,每小時可處理近9萬件。據了解,未來極兔將在成都、寧波、義烏等多地轉運中心上馬全自動分揀線,為旺季業務量爭奪儲備產能。
記者從百世集團了解到,為應對“618”不斷變化的新玩法,從4月底開始,百世集團旗下百世供應鏈就根據客戶不同波次的訂單預測量和客戶庫容需求,提前做好倉庫面積、場地保障、系統壓測、自動化設備以及包裝耗材和人力資源等運營保障方案,整合綜合供應鏈服務能力,為前端品牌方以及終端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物流服務。
而在今年的618,順豐也與天貓、拼多多、蘇寧、快手、抖音、有贊等平臺全物流合作,官方數據顯示,618期間,順豐整體業務量同比增長超過40%,準時到達率接近90%,順豐精準預測快件量與流向平均準確率達98%。順豐同時表示,618期間,順豐在全國323個城市有2.5萬個前置場,預售前3天牽手率98%,失誤率為零。
除此之外,隨著消費渠道的多元化,即時配送也和電商、零售平臺也在618期間形成聯動,數據顯示,6月1日至18日,京東到家銷售額同比翻倍以上增長;618當天更是刷新平臺單日銷售額記錄,突破3億元,成為眾多零售商家、品牌的增量場。手機、數碼、美妝、家電等品類的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都超過了2倍。
閃送對外事務總監劉學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618期間,閃送與中復電訊、周大福、國美電器、SKP、愛回收、途虎養車、惠普等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成為這些品牌的指定同城遞送供應商,助力商家618大促活動和日常銷售活動,提升商家配送速度和消費體驗。
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際剛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當下是物流業和數字化加速融合的階段,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會使整個物流成本結構更加優化。
在他看來,中國物流巨大的存量,為數字化和物流融合滲透提供了巨大的潛力,現在二者在部分領域實現了深度融合,但是大量的領域還處于融合的過程中。
而在今年618中,物流與科技的結合也成為電商節高效、快速的穩定器。
今年京東618期間,智能快遞車送達業務量同比增24倍。
圖片來源:京東供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這個618,京東物流全國運營超過1000個倉庫,科技共創的云倉項目,面積已經超過2100萬平方米。32座“亞洲一號”作為亞洲電商物流領域規模最大的智能倉群,所應用的智能存儲、智能搬運、智能分揀和智能揀選等機器人產品成為京東物流從容應對億級訂單的核心力量。據統計,618期間京東物流智能倉單日處理業務量同比增長超100%。京東物流全國日均單量預測準確率超過95.5%,智能快遞車送達業務量同比增長24倍。
蘇寧物流以技術和數據驅動的智慧供應鏈勢能,倉干配全鏈路協同優勢以及溫度服務承諾,從容應對億級訂單量,為廣大商家提供強力支撐,為消費者帶去極致服務體驗。截至618當天18點,全國云倉發貨量較去年同期增長5倍,全鏈路時效同比提升3小時43分。
中通快遞在科技方面通過推進“智能路由系統”建設,促進提升運輸效率,有效降低運輸成本。中通快遞“智能路由系統”對干線路由進行優化,包含線路安排、中轉裝車方案、發車到車時刻表、車型和數量選擇優化,并將優化后的方案推薦給運營人員參考選擇,以提高時效的同時降低成本。
圓通快遞在科技方面推進自主研發的“網點管家”系統、運盟系統和客戶管家等快遞生態操作系統。
據了解,該系統憑借數據化、可視化、實時化和移動化的管理和組織模式,基本實現了圓通運輸網絡從人工管理到數字化管理的轉型。每個快件的運輸、派送和售后分析都實現了數據化、實時化和移動化,平臺和客戶能第一時間了解快遞的進度,力求最大程度上實現合理、靈活、高效的旺季服務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從上述快遞公司的最新年報可以看出,傳統快遞公司對于技術和科研的投入都在逐年增加,而技術投入的成果也在一次次大型練兵中集中呈現。
在業內看來,隨著行業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以及價格戰逐漸走向“拐點”,快遞公司之間的也正在升級為更為綜合全面的實力競爭,而技術也成為這場新戰爭中的排頭兵。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技術和速度的比拼之余,今年的電商節中,各家公司也將綠色環保提到了更為重要的位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京東物流方面了解到,對于京東物流來說,今年618提升的不止有配送時效、服務質量,還有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其中,京東物流“青流計劃”通過在包裝、倉儲、運輸以及回收再生等環節建立起的綠色供應鏈體系,通過減量包裝、可循環包裝、新能源車投用、光伏發電、紙箱/廢棄塑料瓶回收等舉措,實現618期間碳排放同比去年減少5%。其中,投用循環包裝1150萬次,減少一次性垃圾近10萬噸。
天貓則在今年618期間發布首個“綠色GMV”:今年6·18期間,淘寶天貓上每筆訂單的碳排放量同比去年下降了17.6%。而具體到物流環節,菜鳥方面表示,今年的菜鳥綠色行動涉及全鏈路,涵蓋綠色包裝、綠色倉儲、綠色配送、綠色園區、綠色回收、綠色供應鏈等各個環節,貫穿物流作業全場景。據菜鳥綠色供應鏈人士顯示,618期間菜鳥合計實現碳減排1.3萬噸,相當于種下72萬棵梭梭樹。
菜鳥數據也顯示,今年618期間,從菜鳥倉發貨的包裹使用原箱或無膠帶紙箱發貨比例近50%,通過裝箱算法優化紙箱型號和推薦合理裝箱方案也能平均減少包材使用,僅這兩個環節就減碳7000余噸。餓了么數據顯示,618期間,餓了么平臺累計送出無餐具訂單2千多萬單。據測算,因少用一次性餐具減少的碳排放量近400噸,相當于種下了2.2萬棵梭梭樹。
而蘇寧物流方面,618期間電子面單使用率達到100%,智能裝箱、減寬膠帶、可降解填充物等綠色包裝使用率已經達到90%,可循環使用的共享快遞盒繼續全國投放,綠色回收箱已覆蓋全國60城,一系列的綠色行動,618期間預計可減少碳排3000余噸。
行業觀點認為,在我國碳排放結構中,交通運輸排放比重占7.5%,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物流行業要對自身進行綠色化改造,整個物流發展要按照綠色理念進行規劃、設計、組織、運營,讓物流與環境、自然的關系更加友好,實現可持續發展。而在電商購物節帶來的包裹量峰值中,對于綠色環保的要求也更為嚴峻。
無論是技術系統更新升級、還是競爭格局的微妙變化,可以看到,隨著直播電商、新品牌在電商節的登臺唱戲,電商的競爭維度開始轉換,下游的快遞企業打法也正在迎來全新升級和變革。
封面圖片來源:菜鳥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